查看原文
其他

张坤:社长室之夏

2017-06-13 张坤 坤哥007


---第 197 期---

2017/06/13


Topic:和年轻人一起学《干法》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 今 日 之 声

张坤:

      

《社长室之冬》:报纸王国的艰难抉择——今天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这篇报道,虽反映的是日本传统纸媒的危机困境,却折射出全球报业转型的共同遭遇。

       

虽也感受到丝丝寒意,但更多时候是活在当下火热的夏天里,或许不仅是因为社长室之夏的激情忙碌,而且是因为被身边可爱的同事们带动、感动,心底始终开放着积极向上的“生如夏花”,无暇自怨自怜和怨天尤人吧!

       

正如今天和年轻人们再次学习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被年轻人们的激情火焰点燃,让自己发自心底喜欢从事的工作,专注她,热爱她,这是生命中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已经习惯于和大家一起勤奋努力,享受有成有败、有苦有乐的工作,哪有时间去感受那社长室之冬的悲凉和寒冷?感受了,痛苦了,纠结了,又能怎么样呢?

     

《社长室之冬》的一段开场旁白,直接戳到传统媒体的痛处。“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令人们不知不觉地不再通过纸质媒介,而是经由屏幕来获取新闻。新闻不断被转载,不再受到时间的束缚。人们不再为了获知新闻而苦等晨刊”。

      

正因为切身深感这样的“痛处”,才要破釜沉舟、融合改革转型——坚信“人”是移动的手机,努力24小时随手看!今天又接待了几拨来调研、指导中青报特色中央厨房“融媒小厨”的老总和同行们,既更加自信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又倍感压力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破解,特别是具体体现在执行环节和细节中的“干法”。

      

围绕“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三个着力点,大家还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拼命干!一个个问题导向倒逼着我们:为什么高考报道专业上胜一酬,新媒体端时效性却慢一拍?为什么很热闹的某地二次碾压人的“热闹”新闻,我们也及时跟进了,却也只是漂在“热闹泡沫”上,没有最核心、最原创的新内容?为什么直播技术似乎更“炫”了,但除了追求更多“10万+”,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品牌影响力,还不能真正链结青年用户和市场,实现新增价值的变现······

      

在数字移动原住民主导的后喻文化中,我们要向年轻人学习,除了激情、创新,不可忽视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干法”——看上去没有转发、爆款、炒作“见效快”,似乎是费力费心的“愚直”,却是最珍贵的坚守。

     

今天,中青报全媒体报道《吕梁市通报事业单位招聘调查结果,责成人社局道歉并恢复考生面试资格》。这是几天前,年轻记者胡志中的一篇青年维权舆论监督报道的追踪反馈,那篇调查报道是《山西省吕梁市事业单位招考引报考者质疑——在吕梁,世界史不是历史学》。

      

在今天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的全媒体内容产品中,我挑出这篇,并不是因为它的点击量、转载量最高,而是因为它是我们当前稀缺的“精品”中重要一类。不仅形式快速、客观,内容贴近青年、扎实原创,而且符合本报特色定位,发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成长”的作用。

       

这篇报道引发相关评论很多,有评论认为:缺位的不是智商,而是求贤之心,求贤还是不求贤,也反映了作为还是不作为等等。

       

要给吕梁市政府大大点赞,正是因为一种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也使得共同建设性地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吕梁市政府责成人社局就本次招考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认真整改,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公平公正、依法合规组织好本次招考工作;责成市人社局及各用人单位加强业务学习,深入了解我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情况,准确把握招考工作中的各项政策,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我们正在全力加强正面报道为主的力度,提高典型榜样报道的全媒体能力和水平,积极倡导向上向善的好活法,努力做好青年维权和切身利益的代言人。

        

所以今天和年轻人一起学《干法》时,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越是遭遇危机快速转型,越是要保持定力和理性,不要耍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宁愿更“愚直”一些、更实干一些,如此我们才能坚定地笨鸟先飞。

      

让自己更加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让每个年轻人都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导者”和“服务员”,或许可以一起编演一部中国版《社长室之夏》吧!没有离开好活法的干法,也没有离开好干法的活法,至少希望不要也不会像《社长室之冬》那样寒心悲切!






 

◆相 关 报 道



《社长室之冬》:报纸王国的艰难抉择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13日08版 林蔚



130年的辉煌历史,经历过战争和不景气的历练,日本最大报社《日本新报》却在网络时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发行量大幅下跌,销售额剧减,广告收入持续低迷,报社经营陷入瓶颈。生死关头,报社老总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卖掉报社。而收购方,是一家外资大型互联网公司。

    

日本民营电视台WOWOW的5月新剧《社长室之冬》,开场就以一场血淋淋的商战,展示了传统媒体在时代漩涡中的艰难抉择。

    

收购方代表青井,有财大气粗的资本支持,又有对新闻理想的坚持,开出的条件也堪称“心狠手辣”:废刊——保留新报品牌,停止纸质报纸发行,全面转向网络。这意味着庞大的印刷和配送体系将被废止,大规模的裁员无法避免。

    

资方咄咄逼人,内部又有工会组织的抗议,报社创始人后代的阻挠。此外,还有来自政界的强大反对势力。

    

议员三池是政治势力的代表。“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洋流可不是随心所欲能操控的……报纸还有利用的价值,如果好好加以利用,不仅能防止负面新闻的扩散,还能让他们写些对我方有利的正面报道。只要我们摆出一副诚恳听取媒体意见的样子,政治参与感就会令他们麻痹,对政治批判也会减弱。”这位精于算计的“老狐狸”,既想制衡报社,又想利用媒体。

    

多方较力,报社进退维谷。《社长室之冬》的剧情令人联想起早前热门美剧《新闻编辑室》。但写实的背景和日本媒体生态特色,赤裸裸地呈现了当下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的生存困境,令业内人士大呼“感同身受”,引发热议。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报纸王国。这个面积狭小的岛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报刊读者群,《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曾以过千万的发行量高居“世界十大报纸”榜首。

    

然而,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令人们不知不觉地不再通过纸质而是经由屏幕来获取新闻。新闻不断被转载,不再受到时间的束缚。人们不再为了获知新闻而苦等晨刊。”《社长室之冬》的这段开场旁白,直接戳到了传统媒体的痛处。

    

源自日本新闻协会2016年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到2016年,日本的报纸发行量呈持续递减趋势。比如综合类报刊,2000年发行总量为4740万份,2016年则跌至4000万份以下。剧中,《日本新报》4年发行下跌100万,几乎是报业大佬读卖、朝日的真实写照。

    

有评论认为,多数日本报社虽然也顺应潮流时势,开辟了电子化战场,但对应滞后,在新旧媒体大战中一直处于劣势。“他们仍以‘纸’为中心,所谓的新闻网页不过是纸媒的另一载体,从内容到版式都没有为新媒体读者考虑,甚至还有不少报社的电子新闻是仅向纸媒订户提供的”。

    

电视剧中,社长室的南康祐和青井有过类似的争执。南康祐认为,用双脚跑新闻的才是真正的记者,纸媒才能传播真相。青井完全不以为然,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挖掘到的真相传播出去,而网络的速度和扩散力都是无敌的。“只有纸质才能传播真相?别自恋了!只会沉浸于历史优越感的组织肯定会消亡”。

    

都知道形势紧迫,都明白转型迫在眉睫。“报社即便仍想留住纸质媒介,也必须决断地投入到新媒体板块了。否则未来世代更替,新兴媒体很可能在新闻报道上彻底取代传统纸媒。” 有评论称。但依靠专卖店制度和投送到户体系建立起庞大纸媒帝国的日本报社,想要壮士断腕,谈何容易?

    

《社长室之冬》的结局是灰色阴郁的。尽管管理者认同纸媒最终会被淘汰,趁机求变是唯一出路,但在多方反对势力的阻挠下,这桩日本最大报社收购案终告流产。新报选择与电视台联盟来力挽狂澜,然而这场合作也陷入了“全员败北”的结局。妄图操控媒体的人物隐退,报社的发行营收持续降低,大规模裁员仍然无法避免。

    

《社长室之冬》说的是日本纸媒的故事,反映的却是全球纸媒共同面临的艰难抉择。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却是必须直面的残酷现实:纸媒的春天没有到来,各位任重道远。


 

◆ 往 期 回 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张坤:快乐长着什么样

张坤:别去拔同行的电源

张坤:以“文件”的名义

张坤:过于逐利 只会苟且

张坤:查查有没有开“八股会”

张坤:舌尖上的中青“报”

张坤:使者相望于道——参加“一带一路”论坛现场随感

张坤:无敬畏,勿新闻

张坤:“愚公”移报

张坤:人是移动的“手机”——写于中青报第46届记者全会之际

张坤:良法容孝子

张坤:中青报“融媒小厨”大情怀

张坤: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

致微友 | 陪伴你一起微笑、共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