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坤:别被“智能化写作”忽悠

2017-07-27 张坤 坤哥007


---第 241 期---

2017/07/27

Topic:原创的力量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 今 日 之 声

张坤:


日前,中国新闻奖初评工作顺利进行中,尚没看到一篇“智能化写作”的作品,其他诸如“普利策”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奖,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有“智能化写作”摘冠。


大家似乎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新闻人。但且慢,各种有关“智能化写作”的新闻似乎渐渐多起来,有新闻单位一边“试点创新”,一边提出这是下一步“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智能化写作”,的确很有“魅力”。譬如,输入一些诸如“学校”、“领导”等有关大学生运动会的关键词,机器就会迅速生成一篇1000多字的开幕式致辞,其中有致谢、天气情况、运动会人数及项目等;一些通过机器人计算、整理、分发出来的“财经新闻”、“文体新闻”等,规模化批量生产。西方一些媒体在使用上更进一步,如雅虎公司将“智能化写作”用于“梦幻橄榄球赛”报道时,还“秀”了不少有幽默感的文字。


尽管牛津大学的相关报告指出,新闻记者是未来最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但美国自动写作技术公司“叙述软件”首席科学家则信心十足地预测:机器人早晚有一天会获得普利策奖,因为它可以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故事。国内一些新闻人和“新技术公司”也极力追捧。


但我宁愿相信,这一预测只是有可能将记者从琐碎信息整理中解脱出来,不会也不能取代以原创调查、解释、提炼为主的真正新闻。“追捧”背后,还有另外一些值得深究的商业利益,当然如果深度挖掘,恐怕是再先进的“智能化写作”也无能为力。


工业革命前,有一份“敲窗人”的工作,用一根长棍子敲打客户卧室,以准点叫醒订制这个服务的人,机械闹钟发明以后,这个职业很快就消失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代人”其实是人性的进步。


如今信息革命“智能化”大势所趋,一些职业被淘汰是正常的,但至少在量子计算机成功前,人工智能还不能产生人的意识和情感,更不能产生新闻人“明辨是非、澄清谬误”的使命和责任。


不过,正如“智能化写作”犹如“敲窗人”的“咚咚”声,敲响了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越来越成为信息贩子和奴隶的警钟,敲醒了我们新闻人中的懈怠、抱怨、忧虑、悲观。


如果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不能坚守坚持原创内容的阵地,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到一线采访调查,不能保持一定的理性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能在未来善用和掌控“智能化写作”等手段,我们就会自己打败自己,走向新闻人的反面。取代和毁灭新闻职业的,就只会是我们新闻人自己。


新闻事业的全媒体融合转型,不被“智能化写作”忽悠,也是一种“不忘初心,回归新闻。”





 

◆ 往 期 回 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张坤:谁来“养”医

张坤:一时又闻“时间去哪儿了”

张坤: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张坤:一枚槐花的修行

张坤:今天,如何当好一名“战士”

张坤:拿了户口就跳,无信

张坤:追梦赤子心

张坤:总有不会“速朽”的新闻

张坤:社长室之夏

张坤:舌尖上的中青“报”

张坤:无敬畏,勿新闻

张坤:“愚公”移报

张坤:人是移动的“手机”——写于中青报第46届记者全会之际

张坤:良法容孝子

张坤:中青报“融媒小厨”大情怀

张坤: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

致微友 | 陪伴你一起微笑、共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