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坤:享受“中”

2017-10-04 张坤 坤哥007

--- 第 309 期 ---

2017/10/04

Topic: 中秋合家乐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 今 日 之 声

张坤:


“现在通信太发达了,世界这么大,却让人享受到‘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杨瑞玲一家今年双节是分开出游,小小微信群,晒出家庭“小家”在祖国“大家”里的身影:儿子晒出壮阔的黄果树瀑布,丈夫发来和父亲在平遥古城墙上的合影,她自己一边忙着把鸣沙山沙漠日出的照片上传,与家人分享喜悦,一边开心地接受着记者采访。


“分开出游”这类新兴节日出游方式,“结群拜月”这类新兴年轻人庆中秋仪式,不仅让我们以更精彩丰富的体验,享受着这个中秋节,也体会享受着祖先一脉相承的文化。


中华民族,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节······天下中国人,同庆享受“中”。



古人或许无法理解今人享受互联互通、真正“天涯若比邻”的场景,今人要走得更好、更远,却需要用心体味古人那份厚重纯朴的大爱情怀。


一边举着手机与大海那边的亲人对话,一边脑海不禁浮现千古心同的句句中秋吟诵。


此时此刻思念亲人,最雄浑的中秋诗词,莫过于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最怜爱生情的莫过于唐代杜甫的《月夜》:“今夜鄺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大海的那一头,是风和日丽,还是大雨滂沱?能看见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吗?枪击事件的硝烟已经散开了吗?让爸妈十指连心痛的受伤指节好些了吗?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多年之前的这句流行语,早就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复兴,被扔到太平洋的爪哇国去了!


当我们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物质生存困境后,正面临一个更高道德伦理的幸福追求:超越“饱暖思淫欲”的低级享受,向往更有价值和意义的高级享受。


虽然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进步了、科学技术发达了,但我们敢说比古人更享受那份真诚、信任和爱吗?更享受那种与自然为友、以天地为心的潇洒、通达与栖居的诗意吗?为什么我们要不忘初心、拼命记住那些渐行渐远的乡愁呢?


中国伟大而悠久的文明史向世界昭示:在走上繁荣昌盛道路上时,必有强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有一次全盛的文化复兴、思想创新。


这次“复兴”和“创新” 的繁茂大树,一枝一叶总关“家国情”。“小家”时时连着“大家”,没有国,哪有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却是“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编发的专题报道《非凡五年,习近平弘扬“中国精神”》中,再次提起“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文章中还专门阐述了“传承家风行风,不忘家国情怀”。习近平继承了父母实事求是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赤子情怀。他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的心,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家国情怀融入伟大梦想。


我们正生逢其时享受于现代中国复兴之路“中”,我们也从没有忘记中华文明的道路一直延伸至今,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正都是从“中”而来。


那些有关“中”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比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等等。


喜迎十九大,家国同庆,天地人和。正是从文化自信“中”出发,我们才会更加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克己奉公,才会更加不敢懈怠、不固步自封、不闭关锁国,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开放进行到底,激浊扬清,兼融并蓄,吸收和发扬所有人类最先进的文明。


因为在我们的家国情怀中,有着不断为“天下大家”创造的动力,有着不断为“命运共同体”追求的使命,有着不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梦想。


“我”的梦,家庭梦,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人类梦——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梦想之光,照亮创造和享受“中”的现实




 

◆ 往 期 回 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张坤:蜗旅

张坤:小事见人品

张坤:暴涨纸价中的“灰犀牛”危机

张坤: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张坤:“死得快最重要”

张坤:连夜出发

张坤: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张坤:拿了户口就跳,无信

张坤:追梦赤子心

张坤:总有不会“速朽”的新闻

张坤:社长室之夏

张坤:舌尖上的中青“报”

张坤:无敬畏,勿新闻

张坤:“愚公”移报

张坤:人是移动的“手机”——写于中青报第46届记者全会之际

张坤:良法容孝子

张坤:中青报“融媒小厨”大情怀

张坤: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

致微友 | 陪伴你一起微笑、共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