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学必背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懂一点儿 美诗团 2021-10-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诗友们:

        今天我们学习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篇的第六十八首诗,朱熹的《观书有感》,背过的诗友别忘了在篇末投票打卡啊~~

本首音频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二(四)班 张怡可

特此鸣谢


懂一点儿诗抄

石门老哥原创配图

 幸福向太阳诗抄


 翰墨之美林海雪原诗抄




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词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诗词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作者简介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志存高远。

【老琴书法·观字悟理】


眼儿媚  杂感

刘微鹏

诗侣寥寥自唏嘘,外物使人迷。

当年意气,而今安在,世事如棋。

求田问舍应羞见,何为促长膝。

升沉荣辱,离合聚散,都付桓伊。


诗友们,你们知道“白龙鱼服”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就让小美给大家讲讲

白龙鱼服

1)解释:本义指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被渔夫所伤。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测之虞。

2)典故:吴王想请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从前白龙从天上下到清冷的池子里变成鱼,渔夫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向天帝告状说:“我下到清冷的池中,变成了鱼。”天帝说:‘鱼被渔夫所射是理所当然的,像这样,豫且有什么罪过呢?那白龙是天帝豢养的珍贵动物,豫且是宋国身份低贱的奴隶,白龙不变成鱼,渔夫就不敢射它。现在君王放弃国君的地位,而跟平民百姓一起饮酒,我担心将会有白龙被豫且射中一样的祸患了。”吴王这才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编辑:孙慧,李贤静)

(资料整理:格格、天桥)

(审校:善兮乐兮、前芳、刘微鹏、空空、翟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