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航行思》第五期佳文精选④ | 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城市治理激活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中交广航 2024-04-16


城市发展,生态先行。一个城市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地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公司围绕绿色发展要求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推动转型发展,把生态城市治理业务作为转型核心,开展新业务核心装备与技术研究。通过对现有新业务领域成熟技术进行消化提升,逐步积累技术经验,新业务研发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打造“三强三优”新广航再赋新能。

如今,科技创新成为公司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助推其加强转型业务规模化发展和全过程延伸,形成具有广航特色的生态城市治理新模式。

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项目

深度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  吹响“进城图强”号角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在深圳宝安区,“一江春水,两岸风华”的城市生态随处可见。但昔日的宝安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地势东高西低,雨源型河网稠密,这是深圳的地域及河流特征。这也决定了位于西部滨海的宝安区河流聚集、纳污易涝……于是乎,宝安区成为深圳治理黑臭水体的主战场,治理体量约占全市一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宝安区全面打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2019年,公司加入了这场战役——承揽了宝安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前海铁石片区)。

尽管这是公司首次承揽深圳黑臭水体治理的施工任务,但广航人以势如破竹、决战决胜的信念和勇气,高质量地完成了该工程,推动了宝安区治水提质、生态环保、绿化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

近年来,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再次提升,并加大投资力度。据统计,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保持着近20%的年均增长速度。伴随水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美丽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水环境治理市场正在加速释放,水环境治理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于疏浚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公司锚定打造“世界一流水运工程承包商和国内知名生态城市治理商”的战略目标,深度布局生态城市治理领域,重点在内河市场、流域综合治理、红树林、储备林等转型业务方面发力,提升转型业务支撑作用。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公司在深圳前海湾清淤工程(二期)、泉州市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长沙市天心区生态修复(黑臭水体)、广州马涌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中不断钻研,让广航智慧在工程攻坚中不断显现。

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致黑的一大关键,也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首席”障碍。公司依托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打磨水环境治理技术水平,重点从底泥处理、内河环保疏浚及水体修复等方面着手,开展针对黑臭水体、城市水环境及流域水体等水环境治理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打造了成套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形成了多项关键技术、专利,有效提升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通过研究复合功能材料水体降解功能、修复处置装置及生态浮岛等水体生态修复手段,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项;通过污水收集处置装置、排污口处置技术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等研究,获授权专利18项;此外,公司还在底泥环保疏浚领域建立起一系列关键技术,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其中,“黑臭水体整治成套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是中交集团重大研发项目,是公司向生态城市治理领域转型的代表性研究课题。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前瞻性技术研究有新突破



深圳前海湾

环境修复是公司打造新业务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公司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积极投身国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战略,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2022年11月24日,公司承建的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亮相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立即引起参展客商的高度关注,众多上下游企业主动咨询接洽。

据公司设研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顺深介绍,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是广东省首个蓝色海湾项目,也是中国交建首个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开创了中国交建蓝色海湾整治的先河。项目通过一系列整治修复措施,使岸线后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也让南澳岛的整体景观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如今已成为蓝色海湾整治领域的标杆项目。

“依托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公司持续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不断突破。”黄顺深介绍起这个领域的科研成果,无比自豪。至今公司在该领域已拥有12项专利。依托滨海滩涂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等科研成果,公司先后主导实施了汕尾市、文昌市、漳州市、威海市等地区的20多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红树林累计修复面积约2000公顷,在广东、福建、海南市场的占有率遥遥领先。

在此过程中,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抓手,将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需求紧密结合,开展了《海岛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以及《红树林生境营造及种植技术标准》等多项标准编制工作,不断巩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技术优势,以技术创新推动质量提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助力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  打造林业工程标杆企业



湖北襄阳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一期)

挖坑、扶苗、培土、踩实、浇水……

阳春三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东津镇庄冲村的山地上,广航人扎根山野、破岩植绿。

这里是襄阳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也是湖北第一个采取PPP模式的林业建设项目。多年前,这里都是荒山,只有稀稀疏疏的灌木丛,放眼望去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坡。

荒山造林,面临着很多平地植树无法想象的困难。作业区岩石裸露,土壤稀薄,含水量低,在挖穴的过程中,经常面临挖出大石块后缺土的情况。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广航人还是“见缝插绿”,把“绿”植进山头的每个角落。截至2023年4月,项目已完成储备林营造9500余亩,修建林道33公里,铺设管网115公里,大幅提升了森林质量和蓄积量,也改善了生态及人居环境。

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保活才保险。随着项目的陆续开展,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推进林业项目和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为有效对林区情况进行监测,项目部开展智慧林业集成式平台研究,在集团内首创一体化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对林区森林防火、虫害防治、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集成化。

据了解,该科研项目是中交疏浚集团重点研发项目,通过搭建集成式信息平台,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营造林建设现状和发展动态,建成完备的林区无线网络及林木感知、林区环境感知、林业管理智能感知等方面的林业物联网,形成全覆盖的林业感知和传输网络。

为提升在林业工程中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公司依托襄阳国家储备林项目,把握林木种苗技术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关键“芯片”角色,与中南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进行合作交流,形成了以林业智能化管理技术、乡土树种选育技术、苗木嫁接技术、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等多方向提升的育苗造林关键技术体系。

如今,公司作为中国交建第一家以PPP模式涉足国家储备林的子企业,在襄阳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中已建立起一套可复制的“中交”模式。通过全周期储备林工程项目,将研发技术付诸实践,打造林业工程标杆企业,在这一新兴环保类业务中闯出一片天地,为中交集团深耕国家储备林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持续厚植美丽中国的亮丽底色。

组建团队研究市政施工BIM技术  支撑城市数字化建设



湖州市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工程

在“进城图强”的实践中,市政工程对公司来说是个新领域、新市场,也是新的增长极。

2018年,公司联合厦门市政设计院中标湖州市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标段EPC总承包项目(下简称湖州项目)。中标该项目对公司改革转型、开拓市政业务市场有重大意义,而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在项目中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全球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下,建筑工程行业开始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结合新能源、新科技打造城市数字化建设,因此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司佛山南海官山水系项目经理(原湖州项目技术负责人)陈伟仁介绍,因项目实体范围大、涉及面广、环境复杂、协作量大,利用BIM技术可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总体管理水平,减少项目图纸问题,防止进度滞后,提高工程造价核算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移动、PC多终端协同,提高现场质量安全问题跟踪的及时性和解决的效率,最终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依托湖州项目,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成立专项团队研究市政工程施工BIM技术并将其熟练应用,逐步形成公司特色市政工程BIM技术,建设公司专有市政工程BIM信息库和打造公司BIM技术品牌团队,支撑公司新型产业发展业务需求。湖州项目共完成国家专利授权25项、发表学术管理论文24篇、省级工法3项,国家级创新成果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2项,BIM和QC成果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

经过多年深耕与转型升级,公司坚持以港航疏浚和生态城市治理为核心,海洋业务、资产运营为重点的“两核两争”业务发展思路,在新业务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公司在新业务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已由集成创新逐步向优化创新过渡,逐渐形成公司特色自有核心技术,提升了新业务市场的技术竞争力,实现对生态城市治理业务持续发展的良好支撑,创造了“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党工部、科数部

编辑:尹恬

校对:周彦锶

审核:潘铁柱


公司党委调整疏浚公司、物流公司领导班子

2023-08-19

公司员工在中交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佳绩

2023-08-19

襄阳优良林木种质资源项目:为“两山”转化注入新动能

2023-08-1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