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表扬孩子,请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亲子妈咪107期】

2017-09-27 亲子妈咪 亲子妈咪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01


有位妈妈和我分享了她遇到的情况。


某天,她正在做家务,儿子过来说要帮忙,虽然也帮不上什么,但是妈妈很开心呀,儿子可以主动来帮忙做事情了。


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棒!”


孩子听了,也很开心。妈妈也认为,要经常这样夸奖孩子,孩子会更懂事。


有次,孩子从学校带回了手工劳作,妈妈和孩子一起工作制作灯笼,可是没工作一会孩子就会问她:“妈妈,你看我棒不棒!”


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的回应孩子,没有夸孩子棒的话,孩子就停下来,不愿意再继续了。


还有次周末,一家人去公园玩,走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孩子很安静的坐在草地上。


难得见到儿子这么乖的样子,妈妈忍不住夸了儿子一句:“宝贝你真乖!”谁知道孩子听了这句后,就把旁边的花草连根拔起。


妈妈当时发飙,忍不住教训了儿子一顿。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难道说夸奖孩子没有用了吗?


02


现在儿童教育观念里,常常说要肯定孩子。于是,很多父母会把“好棒、懂事、真乖”挂在嘴边,认为这么夸奖可以让孩子更棒、更懂事、更乖巧。


然而,这种夸奖,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更积极主动,反而各方面的表现,成绩和能力都下降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做过一个经典研究:


他要求大学生们将一些枯燥无趣的动作重复整整一个小时,比如把螺丝拧紧了再拧松。


实验者为此付给一些学生1美元,但会付给另一些学生20美元,附加的要求是:告诉下一位受试者,骗下一位说这个试验很有趣。


在实验结束后,实验者请所有的学生评价“拧螺丝”的有趣程度。


结果,那些得到足够多钱(20美元)的学生认为“拧螺丝”非常枯燥无聊,而只得到1美元的学生则认为,所做的事还挺有趣。


为什么才拿1美元,重复做无聊的事情的学生会觉得有趣?



03


费斯汀格对此解释说,是内在动机影响了那些学生的想法。


在那些得到20美元的人,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这20美元,而有合理的借口对下一位受试者说谎。


而得到1美元的人,心想:我不可能只为了1美元就撒谎的。于是,因为外部理由不充分,他们转而寻求内部理由,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这个工作是有趣的。


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更是为了减少内心因此产生的冲突。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懂事听话,我们可能会给孩子各种夸奖、物质赞赏等等。


有了这些,孩子可能会因此像你所要求的那样去表现。但是当夸奖消失的时候,孩子主动去学习和努力的动力就会减少,这其实是在抹杀孩子成长的动力。


当我们为了夸奖而夸奖,其实就像这个试验一样,这时候就把原本属于孩子内部动机的行为转化为需要外部刺激才能运作。


正如那位妈妈描述的,当她没有及时回应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做手工了。


04


我们通常都认为,多多表扬孩子总是好的。


但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说,只有适度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如果滥用表扬,会使孩子觉得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就消失了。


而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能力,也不是赢过了别人。否则,会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自恋自己的能力或者竞争关系上面。


德韦克认为,自我能力通常有两种 ——


一种是固定心态,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


一种是成长心态,是指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努力逐渐提高。


他们曾经做过夸奖对孩子影响的实验,实验将分数差不多的孩子分成两组 ——


第一组孩子得到了智力方面的夸奖:“你真棒,成绩真好。”


第二组孩子得到了能力方面的夸奖:“你得了那么好的成绩,一定很努力。”


而最后,实验结果是 ——


第一组孩子后来呈现出厌学的表现。


这些孩子不愿意挑战更难的问题,因为这会破坏他们很聪明的说法。面对压力,他们选择用自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恋。


第二组孩子不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能力的问题,即便遇到问题,也没有呈现很强的挫败感。


因为他们有种信念,可以靠自己努力实现。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称赞和夸奖。


但是像“聪明、很棒、很乖”诸如此类的夸奖,只能带给孩子瞬间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会让孩子表现得故意差一些。


当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后,如果妈妈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打扫得看真干净呀,这样的夸奖会显得更自然。


夸奖孩子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的结果。


如果只是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可能会让孩子高兴之余又有些不安。


他也许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好孩子的标准,或者担心,万一下次达不到这个标准了怎么办?难道就不能是好孩子了吗?



您曾错过的精彩内容

一周国际财经要闻

苏州W酒店

选冰箱记住这4点就够了

全球顶级的6大变速箱品牌

打开艺术住宅的大门居然是···

高尔夫像恋爱,不认真索然无味,一认真...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这个秋季,要搭配什么?都藏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