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该授予开国元帅将军军衔却未授予的100位开国元勋

2017-06-29 大史非道



为毛泽东专门设计的大元帅服


军衔是军人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军衔评定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必须坚持公道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为推动评衔工作顺利进行,毛泽东主动提出不授大元帅军衔,以身作则,为全军官兵树立了标杆、作出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共和国缔造者放弃评衔,使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一、毛泽东(1)坚辞不授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予军衔等级设置上,我军曾参照苏联等国的做法,专门设立了“大元帅”这一军衔。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了军官军衔为4等14级,其中第一等为元帅,下分两个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以立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按照该《条例》规定,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元帅军衔标准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专门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员等问题进行研究,会上大家经过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认为毛泽东理应授予大元帅军衔。

  

毛泽东得知后,当即表示拒绝。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开会进行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议决此事。会上,包括不少民主人士在内的常委会委员们纷纷发言,认为毛泽东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的革命战争中居功至伟,应授予大元帅军衔。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刘少奇知道毛泽东不愿授衔的态度,表示他个人对此“不能作结论”。刘少奇无奈地表示:“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随后许多同志纷纷劝说毛泽东接受大元帅军衔,并向他讲述苏联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情况,但是毛泽东一口回绝:“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最终大家都没能说服他。

  

有一次,彭德怀、罗荣桓等到中南海向毛泽东等汇报评衔工作进展情况。毛泽东听完汇报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他问刘少奇:“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是元帅。”刘少奇当即表示:“不要评了。”他又问周恩来、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都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身问过去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到地方工作的邓子恢、张鼎丞等同志,他们也都表示不要评了。

  

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级别的只有朱德、彭德怀等10人。因为毛泽东坚决不授大元帅军衔,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就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空衔。

  

二、周恩来(2)、刘少奇(3)、邓小平(4)主动放弃元帅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因而在最初拟订的方案中,除了朱德等最后授衔的10位元帅以外,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也在元帅人选之列。

  

但在元帅名单最终确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十大元帅授衔仪式

  

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联名给毛泽东“关于军委开会讨论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具体确定名单”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授予元帅军衔的人选。1955年8月17日,中央军委第44次会议,宋任穷还曾提出:“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等同志以及陈毅、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同志今年是否授衔?”此后,1955年9月14日上午军委召开临时会议,讨论元帅军衔问题时,聂荣臻说:“主席讲他和中央负责同志暂时不授衔,待第二批、第三批再说(毛泽东、邓小平暂时不授)。”至9月20日,总干部部印发《元帅、将官名单》,其中元帅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

  

根据中央决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队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授予现役军衔。当时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刘少奇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他们均以不在军队担任职务为由,坚持放弃授衔。

  

对此,1955年9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授予解放军有功人员勋章的第一批名单等问题时,主持会议的陈云解释说:“有些同志曾长期在解放军中服务,现在转业了,没有授予军衔。授予元帅的同志定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对建军和指挥作战都是有功的,他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考虑可以授予,但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中央秘书长,授个元帅不好,他自己也认为还是不授予为好。”

  

1955年9月27日下午4时许,中南海怀仁堂,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等人,在休息室等待授衔授勋仪式开始。周恩来总理身着灰色中山装走了进来,由衷地向这些老战友表示祝贺。贺龙真诚地说:“我们的周总理也应该授衔嘛!”周恩来笑了笑,谦逊地摆摆手说:“我是政府工作人员,是为诸位元帅服务的,当好你们的后勤嘛。”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

  

三、李先念(5)、谭震林(6)等功勋战将因去地方工作未被授予军衔

  

李先念、谭震林等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都在军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我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服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离开军队转到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工作。

  

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聂荣臻联名向毛泽东报告14、15日军委座谈会关于军衔问题的讨论情况,在初步拟订的将帅人员名单中,提到:“李先念、谭震林、滕代远(7)、王维舟(8)、邵式平(9)、冯白驹(10)、周保中(11)、王世泰(12)等同志都是与部队有历史联系或与某一地区有联系者,是否须授予现役军衔或预备役军衔,均请主席考虑决定。”

  

2月4日,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署名,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和授予问题的请示》,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可采取3种方式办理:一是“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二是“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三是“授予预备役军衔的”。总干部部的具体意见是:“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有王维舟、冯白驹、周保中;“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有滕代远、李先念、王世泰、薄一波(13)、邓子恢(14)、张鼎丞(15);“授予预备役军衔的”有程子华(16)、蔡树藩(17)、谭启龙(18)、何长工(19)、张际春(20)、姬鹏飞(21)等。此外,对于兼任军队职务的地方干部,凡兼任分区政委(地委书记)以上职务者,对其军衔采取评而不授的办法。

  

类似情况的还有:陈云(22)、董必武(23)、王稼祥(24)、张闻天(25)、林伯渠(26)、李立三(27)、彭真(28)、高岗(29)、饶漱石(30)、杨尚昆(31)、习仲勋(32)、陶铸(33)、胡耀邦(34)、程潜(35)、张治中(36)、蔡廷锴(37)、李富春(38)、张琴秋(39)、蔡畅(40)、邓颖超(41)、李维汉(42)、耿飚(43)、伍修权(44)、孔原(45)、舒同(46)、贺彪(47)、王彬(48)、曾山(49)、郑位三(50)、赵寿三(51)、张际春(52)、陈昌浩(53)、袁仲贤(54)、李延禄(55)、冯仲云(56)、杨立三(57)、张德生(58)、曾希圣(59)、王首道(60)、李井泉(61)、江渭清(62)、葛晏春(63)、陈漫远(64)、刘景范(65)、段君毅(66)、刘瑞龙(67)、王昭(68)、王一平(69)、王劲修(70)、王维纲(71)、方仲如(72)、尹先炳(73)、列斯肯(74)、刘建勋(75)、刘随春(76)、孙志远(77)、何基沣(78)、吴化文(79)、杨春甫(80)、李干辉(81)、张凯(82)、张轸(83)、张仲瀚(84)、张邦英(85)、张震球(86)、张克侠(87)、林铁(88)、赵健民(89)、赵锡光(90)、高锦纯(91)、袁任远(92)、黄静波(93)、韩念龙(94)、彭杰如(95)、雷荣天(96)、雷经天(97)、周文龙(98)、周骏鸣(99)、廖志高(100)等人。(上述排名不分先后)

  

最后,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大家坚决服从中央规定,坦然放弃了评定军衔。他们虽然没有被载入将帅名册,但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上。

  

本文中的100位人物,大多数若要授衔,都在中将及以上。包括十六大开国元勋中,除了十大元帅以外的另5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任弼时已于1950年去世)。


尊敬的读者,《大史非道》竭诚打造您最感兴趣的历史时事资讯平台,欢迎免费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