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水青山惠民生——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五

咸阳发布 2022-08-19


绿水青山惠民生

——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五


坚持每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40余次,研究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对已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删除不符合绿色发展的项目24个,总投资675亿元;

全面完成清洁取暖三年试点任务,累计投资25.9亿元,完成改造94.4万户;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5个问题整改全部完成,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定点帮扶问题整改率100%;

……

一项项措施,一串串数字,彰显了咸阳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担当作为和为全市人民交出的高分答卷。

高忠 摄(资料图)

近年来,咸阳市始终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咸阳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治理的突出位置,加强谋划、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共同认识和行动。

自2019年以来,咸阳市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洁取暖、散煤治理及扬尘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管控措施,完成了近800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持续减少,城市空气环境明显改善。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宇晗 摄(资料图)

注重统筹谋划。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把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效果上。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铁腕治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机制。坚持地方立法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倾斜,3年内接连出台《咸阳市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条例》《咸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咸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实行了空气及水生态环境质量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保障。

全面夯实责任。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规定,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形成铁腕治、科学治、协同治,严执法、严监管、严督查,靠企业、靠社会、靠群众的“三治三严三靠”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印发实施《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边界。




扎实打好“三大”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聚焦“工煤车尘燃”主要污染源精准治理,关停搬迁3家高排放企业,整治“散乱污”3003家,实现动态“清零”。全面完成清洁取暖三年试点任务。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淘汰高排放柴油货车9287辆。出台《扬尘污染防治精细管控45条》,市县两级扬尘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90%、70%以上。清理农村“三堆六乱”89万处。推行交办、督办、约谈、移交“四步联动”工作方式。2021年优良天数245天,同比增加5天;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市民在咸阳湖亲水健身步道健身休闲。钟志德 摄(资料图)

碧水保卫战。坚持“三水”统筹,“减污扩容”两手抓,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整治突出环境问题200余个。实现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和52家重点涉水企业线上实时监控,市县两级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4%、91.7%。泾阳县被确定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地区。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率先在全省完成284个镇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6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2021年,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8.9%,劣五类断面全部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全省第一。

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329座加油站防渗改造、14家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和12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建成礼泉生活垃圾发电焚烧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协同处置项目,生活垃圾“四分类”体系基本形成,市政污泥实行无害化处置。农药化肥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1.2%,规模化养殖场治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8.3%,全市土壤环境安全稳定。扎实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2021年新建渭河流域生态林带500余亩、泾河流域生态林带5000余亩,绿化道路351公里。累计修复治理“旱腰带”15.4平方公里,建成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




全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为深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咸阳加快编制达峰行动方案,印发《咸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划定优先保护类单元68个,重点保护类单元80个,一般管控区12个;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已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

咸阳市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了“544”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为惠齐电力智能输配电设备生产线一角。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 实习记者 计肖 摄(资料图)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打造“五主导、四特色、四新兴”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基础产业固本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增力、新兴产业接续增量,做强电子显示产业,做优清洁低碳能化产业,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做精食品加工产业,做实现代服务业,提升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建材纺织产业,培育文体康养、体育休闲产业,提升绿色发展底色。




积极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强化环境监管。完成了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推行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管理,在所有镇办设立环保和村镇建设管理站,探索形成排污许可证发证“五步法”、证后审计式监管等模式,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和推广,被列入审计式监管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

强化环境监测。统筹天地一体,开展市县镇空气质量、重点河流质量、重点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重点区域火点等6个重点领域环境监测监控全覆盖,精准发现高值污染源,重点污染源数字化监管水平持续提升。乡镇基层空气质量站点“建得起、转得动、测得准、用得好”经验被省生态环境厅推广。

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与中科院地环所、华北电力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推进“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在秦都、兴平、礼泉、三原等市区县推行“一县一策”。

强化应急处突。组建3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筹备建立市级应急物资库,编制重点环境风险源电子信息地图,与周边7市区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组建咸阳高校环保联盟,实行环境问题有奖举报办法,推出环境问题随手拍APP,举办“泾渭清明话生态”、生态环保“四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市干部群众争当咸阳“生态环保卫士”,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排名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前列。




全面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针对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咸阳市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第一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73个问题,完成整改68个;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5个问题,17个基本完成整改;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定点帮扶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渭河生态治理区一角。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 摄(资料图)

如今的咸阳,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环境更优美,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生态环境改善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计划

编辑:庞茜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 期 推 荐 



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召开 夏晓中主持 冷劲松参加

冷劲松到市区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消费纠纷? 找ODR ! 咸阳28家企业已入驻……

喜看城乡面貌变“新颜”——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