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咸阳 | 渭水东去 奏响生态文明强音
渭水东去 奏响生态文明强音
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示范性工程之生态环保建设篇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唐代大诗人张籍在《登咸阳北寺楼》中咏叹道。
渭河像母亲的脐带滋养着八百里关中大地,渭河像玉带串联起咸阳、西安等一个个明珠般城市。物换星移,岁月匆匆,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西安都市圈建设提上日程,让这里再次吸引国人的目光。如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是当下高质量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
碧水蓝天咸阳城。高忠 摄
2022年3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一时间,“推进一体化、共建都市圈”成为三秦大地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而咸阳成了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
2022年5月,西安、咸阳召开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并签订《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两市分别组建工作推进专班,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文化体育、生态等方面的任务落实,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同发展。
从“蓝图规划”到“施工落实”,咸阳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抓保护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千年一河同舟渡。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安、咸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尤其是西咸签署《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后,咸阳以战略眼光、非凡胆魄和大气磅礴的手笔筹谋生态环保一体化。
去年,咸阳成立了生态环保一体化工作专班,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先后制定印发《生态环保一体化2022年度工作要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任务,明确了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永刚说:“西安、咸阳两市签订了《西安—咸阳生态环保一体化联席会议备忘录》,就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水环境安全预案预警体系、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打通信息化监管平台、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达成共识,合作事项达到12个。”
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码高新指挥中心。
在一体化的大框架下,西安、咸阳有针对性开展联防联控,把水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签订了《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效协作、联合应对、信息发布和互通机制。并协同开展南阳实践“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方案编制,共享渭河、泾河、清河等河流沿线环境风险源信息,推动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咸阳还实施渭河城区段深化提升工程。市渭河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振华介绍,工程北岸新西宝高速桥至上林桥,全长18.42公里,南岸老西宝高速桥至陇海铁路桥,全长9.02公里,两岸河堤路向外侧各延伸200米。景观重要节点包含渭滨公园、古渡公园、创新港北侧。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提升”的要求,全面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堤路贯通和提升、河岸滩景提升等生态治理。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和设计,年底开工。
同时,围绕渭河流域和渭北旱塬两个绿色生态带建设,积极谋划投资45亿元的渭河流域生态导向开发(EOD)试点项目、投资26.2亿元的泾阳矿山修复EOD项目,与西咸新区生态导向开发项目相互呼应。去年,全市8条河长制河流总体水质良好,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辖区内无劣Ⅴ类水质,6个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达到优秀等次。
无煤化 低碳转型稳步推进
西安—咸阳生态保护一体化的战略定位是新标杆、新高地、试验田、新典范,为改善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拿出了最“严苛”的标准和“刀刃向内”的魄力,实施城区及周边“无煤化”战略。
市热力公司(东区)一百三十蒸吨燃气锅炉。
时下,咸阳正在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市热力公司热电联产热网新建及改建项目,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已投入使用的设备运行情况。“截至目前,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已新建改建管网20公里,改造换热站26座,满足人民路以北、陇海线以南区域15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生产运维部副部长郑伟涛说。
咸阳化工锅炉拆除后,市热力公司积极推进实施热电联产项目,引入渭河电厂热水为主城区东部(秦皇路以东)区域的主要热源,该项目总投资3.6亿元,新建改建管网32.6公里,对沿线75座换热站进行改造,项目建成后,供热能力将达到680万平方米,满足当前用户的供热需求,并新增供热能力320万平方米。
热电联产项目,是咸阳实施“无煤化”政策的一个缩影,也是落实西安—咸阳生态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推进落实。市生态委办成立工作专班,采取督导调度,通报提醒等方式推动任务落实。随着市委市政府“无煤化”政策的提出,全市各级部门联动落实,拆除、提升、补助……一系列政策纷纷出台,全市各企业积极响应。
益海嘉里40蒸吨天然气锅炉替代38蒸吨燃煤锅炉项目。
“去年3月,公司决定新建一台40蒸吨天然气锅炉替代38蒸吨燃煤锅炉,12月12日燃气锅炉进入调试运行,经第三方检测结果合格。目前,天然气供应充足,锅炉运行正常。”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孙治国说,煤改气后,在锅炉满负荷的情况下,氮氧化物减排量约11.5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约为10.89吨/年,颗粒物减排量约为2.31吨/年。
去年以来,咸阳认真落实年度蓝天保卫战方案,开展工业深度治理、城市扬尘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大气环境治理行动。城区及周边集中供热实现“无煤化”,年减少用煤40万吨。对76家砖瓦企业按照“提升改造一批、转型转产一批、关闭退出一批”原则进行分类整治,市财政列支1亿元专项补贴,55家全面转型退出,21家保留企业全部升级改造。实施“创A、增B、减C、清D”企业绩效升级行动,完成企业治污设施升级231户。
无废城市 打造生态绿化城市
位于泾阳县王桥镇的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每天装有西安、咸阳污泥的运输车穿梭其中,这里就是咸阳打造“无废城市”,实施西安—咸阳生态环保一体化,进行两城污泥收集、处置和利用的一个典型。
“厂区实施全密闭式运行,污泥车进入双道密闭门卸车后,通过污泥干化工艺,最后由输送系统送至水泥窑进行焚烧处置。”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马红说,每年为西安处理污泥4万吨、咸阳2万吨。
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污泥处置厂区。
污泥无害处理是咸阳“无废城市”的一个抓手,通过上游加强前端收集整合,下游加大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打造涵盖回收、运输、分拣、再生利用等全过程的绿色链条,降低固体废物污染风险。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光明介绍,“无废城市”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到2023年底,初步形成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框架。第二阶段到2025年底,“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
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咸阳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37项内容,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目标任务。目前,工业“散乱污”治理全面完成、危险废物实现安全处置,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
联防联控 高标准治理提档升级
“您的企业危废间危险废物暂存时间超过一年,危废合同已过期,环保码已变黄色,请尽快处置后填报上传整改结果……”近日,咸阳高新区某企业负责人在生态环境“智慧码”平台收到这样一条信息。随后,企业经过整改,环保部门验收,经环境监管人员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对该企业“智慧码”黄转绿。
2022年9月16日,咸阳高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码”正式上线,在全省率先推行以生态环境“智慧码”为核心的一企一码智能监管与服务体系。“每个企业门前挂有‘生态环境智慧码’,这样便于群众参与环境监督。截至目前,平台有13件群众参与举报的环境问题,都得到了有效处置。”咸阳高新区生态智慧码指挥中心运维员秦王飞说,平台的运行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
生态环境“智慧码”的上线,是咸阳对标西安补短板的一个举措。去年,在西安—咸阳生态保护一体化工作中,咸阳在环境监管上出实招,出台了《咸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启动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建成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生物质视频监控二期等项目,推广“智慧环境码”监管、“环境执法监管掌中宝APP”等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推动人防向技防转变,积极与西安对接。
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信息中心主任李景东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是西咸一体化联防联治的重要信息化平台。目前,咸阳正在积极与西安对接,打造两市数据共享平台,技术问题打通后,西安、咸阳能在平台上看到对方的污染源排放、管控等情况,以便联手进行污染防治,提升防治效果。
“市级层面,建立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会商研判,统一预警标准、统一应急等级、统一响应措施。县级层面,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渭城区和秦汉新城签订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议》,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办主任杨爱云说。夏季期间,与西安、西咸新区同步实行臭氧差异化管控,同步推进错峰生产、错峰运输、错时作业。秋冬季期间,强化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去年共同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6次、黄色预警1次,联合开展应急响应34天,最大程度削峰降频。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咸阳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以担当作为的精神,向着“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目标奋力前行,谱写着城市绿色发展新传奇,书写着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新篇章。
连日来,记者采写西安—咸阳生态环保一体化工作,先后走进市热力公司(东区)、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咸阳高新区生态智慧码指挥中心、王桥镇屈家村、市渭河生态保护中心等与环保有关的设施和工程,深刻感受到咸阳为建设优质生态环境,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走进金隅红树林生物质能源(泾阳)有限公司,绿化景观让人耳目一新,厂区闻不到污泥的臭味,看不到扬尘,这与过去的水泥厂大相径庭。
仅仅9个月,在咸阳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天然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项目。这背后,我们看到了咸阳各级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保障气源供给充足及治理大气的信心和决心。
“怎样才能让天更蓝?”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随着咸阳生态治理专班的成立和运行以及取得的成效,让记者深切了解到,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环境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永不停歇、久久为功。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计划/文
黄梦瑶 张鑫鹏/视频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