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CSCO卫星会笔记丨CTC中国十年历程之中国CTC临床研究的探索之路
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即肿瘤因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总称,具有血行转移、免疫逃逸、自我种植等特征,是导致肿瘤扩散的关键因素。
2019年,CTC首次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CTC不仅可以替代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诊断、疾病监测、分子测序等,还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在CTC的中国十年历程中,CTC临床研究的探索之路如何?CTC检测在中国经历了哪些创新?
▲ CTC(循环肿瘤细胞)中国十年历程
CTC从肿瘤病灶脱离后进入外周血随血液流动,沿着血流方向来寻找合适的“土壤”来生长,最后要么被毛细血管截留或者粘附在血管壁上,要么就在外周血中循环最后被清除,只有极少数目的 CTC 能附着在血管壁上,重新穿过血管,到达新的“土壤”,适应环境后成长为新的肿瘤。所以,CTC的检测具有实时活检,分期诊断,动态监测,预后判断,用药指导,早期检测等优势。
在中国,2012年 CellSearch的CTC检测系统 获得CFDA批准上市,2017年 CellCollector的CTC检测系统 获得CFDA批准上市,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首次将 CTC写入乳腺癌诊疗指南。在CTC的中国十年历程中,CTC临床研究的探索之路如何?CTC检测在中国经历了哪些创新?(ppt内容来自2019年CSCO的CTC(循环肿瘤细胞)中国十年历程专题卫星会,旨在进行学习交流,侵删!)
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即肿瘤因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总称,具有血行转移、免疫逃逸、自我种植等特征。
1869年,CTC概念首次被提出 —— 20世纪中,cell block技术首次成功检测CTC —— 20世纪末,CTC诞生出众多丰富检测技术 —— 2012/2017年,CellSearch 和 CellCollector获得CFDA批准 —— 未来发展的趋势:更高灵敏度及更高纯度的CTC检测技术,及灵活的CTC下游检测。
“中国CTC临床研究的探索之路”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① CTC计数分析的临床意义;② CTC分子分析的临床意义;③ CTC检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① CTC计数分析的临床意义:
② CTC分子分析的临床意义:
③ CTC检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2014年 Klaus Pantel 在《Nature Reviews》发表的一篇综述表明,未来需要通过过滤患者大量血液体内CTC检测系统,以克服体外血样少进而影响检出率的技术瓶颈,比如德国生产的 CellCollector体内CTC检测系统。
✦ 未来需要更高灵敏度及更高纯度的CTC检测技术,及灵活的CTC下游检测。✦ CellCollector体内CTC检测系统:EpCAM抗体+特有涂层技术(黄金涂层+水凝胶涂层),作为首创的体内CTC检测系统技术于2012年获得欧盟CE认证。✦ 2015年,《Clincal Cancer Rea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CellCollector体内CTC检测系统可进行下游的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 2015年,CellCollector体内检测系统完成中国注册临床试验,证实体内检测系统在中国MB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TC临床研究历程:2004~2019年(详见下图)。
✦ 2010年,CTC首次写入第七版 AJCC 分期指南;✦ 2017年,CTC写入NCCN 乳腺癌指南;✦ 2018年,正式实施的第八版 AJCC 分期指南将CTC纳入TNM分期系统,并肯定了CTC的预后价值;✦ 2019年,CTC首次写入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参考资料:
1.廖宁.,中国CTC临床研究的探索之路,PPT,CSCO卫星会,20190919.
▼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CTC检测新方法
▼ 新型碳纳米管CTC芯片灵敏度可达100%!
你与基因
只差一个公众号
基因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