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看不到辅导员几次,他们一定很闲吧?

MyCOS 惠通学子 2019-05-15

|本文经授权转自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


“辅导员,我有点事,想请假。”


“辅导员,我在外面吃饭,钱没带够。”


“辅导员,我今天心情不好,不知道怎么办。”


“辅导员,这个表填得怎么样?”


“辅导员,我周末抽空去了你办公室,为什么你今天办公室没有开门?”


“辅导员,警察叔叔有事找你,我现在在派出所。”


“辅导员,你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


……


据说,上面的话只是辅导员每天面临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不得不说,辅导员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有人用“两眼一睁忙到关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这很贴切。


毕竟,对辅导员来说,请假、勤工助学、盖章签字、寝室问题、同学矛盾、情绪不佳、贫困资助、就业指导、生病急诊……这些都是学生找他们的常见问题。除此之外,就算是问谁的办公室在哪里,哪个食堂的饭最好吃,只要学生打电话,辅导员都给他包圆了,就是这么“服务周到”。


有人问当辅导员好吗?其实挺好的,就是有时候吧,觉得头有点凉。



辅导员的日常


辅导员很忙,很多辅导员都这么说自己的工作。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都认为辅导员忙,那辅导员到底在忙什么?都说和学生有关的事情找辅导员,为什么学生一年见到辅导员的时间并不多呢?辅导员其实挺闲的吧?


确实,麦可思数据显示,中国2017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86%。毕业生认为母校学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中,与辅导员工作直接相关的有“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本科:50%,高职高专:46%)。

 


那么,忙碌的辅导员们的日常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实,好几年前优酷视频网上《山大(山东大学)辅导员的一天》的视频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它向大家展示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每位辅导员平均每天接听学生电话23个,接收短信约70条,每学年随堂听课约20次,整理并建立学生档案每生5份共计约3000份,每年参与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涉及金额高达33.9万人民币,平均每年和学生谈心谈话400次,每学年至少召开主题班会6次,每周走进学生宿舍一次……视频中还调侃,辅导员要有运动员的体力、指挥官的号召力、侦探的洞察力、医生的常识、教师的知识、外交官的口才等。


辅导员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可攻可守,在和学生斗智斗勇的同时,又能和大家相处融洽,虽然忙碌无比,但又能把一切安排妥帖的人。


辅导员也有“困难”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屡屡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但不少辅导员还是认为有工作强度大、发展空间较小等问题。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大家也许听说过“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就是那一根针”的比喻。线太多,除了一些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有时候还有一些其他部门没主的活也会放在辅导员的手上。甚至有时候,辅导员被大量事务性工作挤占,导致直接投入到学生教育与咨询服务方面的时间会被压缩不少。这也不怪有部分学生认为和辅导员的接触太少。


此外,虽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可以朝着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职务两条路发展,但这两条路实际走起来都格外艰难。技术职称评审看重科研成果和课时量,而日常的繁杂琐事令辅导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上课,静下心从事学术研究就更困难了;晋升行政职务对辅导员来说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学校编制数量。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使得部分辅导员一进入这支队伍就开始考虑将来如何脱离。


怎么留住辅导员?


辅导员队伍中部分人因为缺乏身份认同感、工资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天花板等问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考虑离职。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以这样做:


第一,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和方向,并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


第二,搭建辅导员能力提升平台。如岗位培训、业务学习、挂职锻炼、访学研修、学历提升等。


第三,成立辅导员学习实践团队。在辅导员队伍中成立学习实践型团队,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激励辅导员在工作、学习、实践中提炼总结,形成成果。


第四,支持辅导员职称评定单列。为辅导员设置相应的职称评聘晋升通道,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目前已经有很多本科高校正在实施,特别是“985”“211”院校落实得较好,高职高专院校还需要给予更多支持。


第五,保障晋升机制的畅通。在高校干部提拔过程中,辅导员相比学校机关人员往往不占优势,这导致部分辅导员想转岗。如果能保障辅导员有一条顺畅的上升通道,这无疑对稳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帮助。据了解,目前包括山东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在内的 30 多所高校已经实施了提拔一线优秀辅导员为副(正)处级辅导员或者享受副(正)处级待遇的政策。


第六,加快工作身份的转变。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还是临时工、雇员制或者人事代理,这让辅导员感觉自己是编外人员,缺少归属感,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第七,提高辅导员工资待遇。辅导员工作非常辛苦,待遇却相对较低,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现在一些高校正在这方面努力完善工作。比如天津、北京高校的辅导员每人每月额外有1000元辅导员津贴,重庆邮电大学的辅导员比行政管理岗的待遇高20%。


第八,在多方面体现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辽宁、湖北、上海等省市的优秀辅导员可获五一劳动奖章,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份专门为辅导员设立省级课题,山东、安徽、北京、上海、陕西、广东等省市专门设立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比于普通的授课教师,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内容繁杂很多,从学生入校到毕业,辅导员必须全程陪伴。而正是这样一份繁杂的工作,影响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对某些学生的选择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培养合格、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并留住他们,让他们增加职业认同感,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值得高校思考。


部分内容来源:麦可思研究《冲在德育第一线》。



你所关心的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知网”被大学生告了,告赢了!

北大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

“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宁愿不读”

严厉整治之下,有害教育类APP为何依然活跃?

《流浪地球》一个差评1000元?豆瓣回应来了!

翟天临人设崩塌的背后,是200万寒窗学子的愤怒

热搜第一!《流浪地球》破大纪录!吴京新绰号来了...

最美故乡摄影大赛|你的故乡够美 丰厚奖品等你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