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 | 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商业新机遇

2016-10-20 何平 数据猿
<数据猿导读>

在本次《G20能效引领计划下的能源大数据》活动中,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就《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商业新机遇》发表了精彩演讲,对近25年里国内外的能效发展做出了剖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0月18日,由数据猿联合中关村大数据联盟、青域基金、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余热利用专业委员会、百分点集团共同主办的《G20能效引领计划下的能源大数据》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主持人:数据猿创始人牟蕾


与会分享嘉宾有: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常务秘书长 张涛

中国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运行数据分析及优化中心主管工程师 李韶武

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余热利用专业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主任 何平

青域基金 合伙人 牟颖

百分点集团能源行业架构师 董继军

通用电气中国数字创新坊 能源行业战略活动总监 秦川

北京思诺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杨超

沈阳昊宸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昱涵

云智环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隽永




视频版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38w50jj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字版

以下内容为“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分享,并由数据猿编辑整理发布:


何平:刚才龙源电力讲到了,从风机的安装到发电过程中,所有的应用大数据的一些方法,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传统的大计划、大分工,有很明确的设备体系。进入到现代管理,我们发现很多事情是可以预测的,即使不能预测,也知道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范围,实际上这个远远不够。大数据本身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整个生产过程或者生产的工艺,特别是设备。


举一个例子,我们就是一个15千瓦的交流电机,本身就值3000块钱,实际上它背后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的交流电机,一年运行8000小时,寿命是10年。一度电7毛钱,一年将有8万块钱的花费,10年的话,这个15千瓦的交流电机,花费将达到80万元。而在80万的花费里,如何监视电机的运行、电机的维护包括停机占据了很大比例。但是如果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我们就能够从中间节省很多的成本和效益。


对企业来讲,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效率,同时减少企业生产的交付周期,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解决的,所以我觉得大数据对于我们能源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节能、能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牟总说到能源基金会,我们在美国注册的一个公益基金,这几年在国内一直从事于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最佳实践的传播,我们也跟国内合作伙伴,包括国际的合作伙伴结下了非常深的友谊。最近我们在北京举行了一个G20的能效论坛,是跟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包括能源所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我们更多是希望推动G20引领计划的实施和推进。


所以今天应主办方的要求,特别是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做《G20能效引领计划新的商业机会》。要说这个机会,我想首先介绍一下G20,能效引领机会,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它出台的背景。这里有两个里程碑的事件:


一件是今年6月份在北京召开了能源部长会议,通过了《能效引领计划》,部长会议认为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合理运用资源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近期全球应对气侯变化的重要举措。


其次就是9月4号和5号在杭州召开的G20领导峰会,批准了《能效引领计划》,这个引领计划也是在鼓励全球G20的国家,能够在能效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1G20计划产生的背景


首先,去年12月在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上,我们有一个目标,要求本世纪末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最好控制在1.5度。


其次,在去年9月,联合国的大会上,提出在2030年的时候,能效能够实现倍增。


同时,G20的一系列峰会,包括在过去几年的峰会,也曾提出:解决气侯变化问题、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繁荣,都是需要提高能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G20的国家占到全球能源消费的80%,同时排放量也是80%。


G20的能效引领计划,实际上是中国主导的一个结果,大家可能知道,在全球的气侯变化合作过程中,中国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因为发达国家一直说中国的排放量是所有国家中比较高的,然而中国一直强调我们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比较低的,因此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一直是比较被动的角色。这两年随着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国家参与到全球气侯变化治理过程中,各级部门都动员起来了,所以G20能效引领计划是中国引导的。


在这个会议通知上,也特别讲到了G20能效引领计划,一共有11个领域。其中有6个领域是在2014年澳大利亚召开的G20的峰会上确定的,而另5个领域,是在今年中国召开的峰会上确定的。同时我把这11个领域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和政策措施相关的,比如说能效管理,包括双十佳等。

第二类是绿色金融。

第三类是能效投融资以及技术进步,其中,在11个领域里,更多的是涉及到能效进步。


2杭州分会传递了什么样的积极信号?


能效引领计划成为指导全球能效发展的综合性的、战略性的、长期性的顶层设计文件,同时提高能效是全球的共识,而且G20的所有参与国拥有很强的国际合作的愿望。


但是目前仍面临许多挑战,实际上能效引领计划并没有确定各国实现提高能效的具体目标,同时在能效引领计划中,并没有说明未来的很多年应该怎么做,而更多的是列了一到两年的工作内容。但是我觉得从能效引领计划来讲,它的机会应该大于挑战,说到机会,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 一方面是强化了提高能效的政策环境;

  • 第二个机会是带动了新一轮的能效和绿色投资;

  • 第三个是促进了能效大幅度提升的技术进步;

  • 第四个规定了G20国家的能效合作。


政策环境


更多要讲一讲过去的15年全球都发生了什么事?过去的25年里,全球能源强度持续下降,有三条线,最上面一条线是非经合组织国家。第二条线是全球平均值,第三条线是经合组织国家。大概的降幅在28%到40%,特别是非经合组织国家,降低的幅度是最大的。


同时,在这25年中全球的能源生产力是大幅的提高,而提高最快的就是中国,中国实现了133%,就是1.33倍的提升,这也和在过去的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这15年中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能效是分不开的。


刚才我是回忆了过去,1990年到2015年。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更多是要展望未来。最近能源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以及洛杉矶研究所共同做了一个研究,叫做《重塑能源中国》。这个报告很厚,在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结论:2010到2050年中国经济增长6倍,一次能源增长了13%,同时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占到80%以上。    


在巴黎大会上,中国政府有一个承诺,承诺到2030年的时候,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所以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应该提前三年左右,在2027年就要实现。同时,从工业、建筑、交通三方面出发,目前来讲建筑与交通行业的峰值实现时间大概在2030年左右,因此工业峰值的实现变成了我国努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觉得中国的工业峰值必须在2020年实现,如果不能在2020年实现,中国很难完成2030年的排放目标。


相比2050年来讲,如果要实现重塑能源的目标,我们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结构调整,还有一种是节排,第三个是提高能效,第四个是要去碳化。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提高能效变得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这四种措施里面提高能效占到50%左右。国际能源署最近做过一个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全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2度的温度目标,提高能效的贡献率将占到53%。


在强化政策途径下,解读能效引领计划,到底有哪些机会?重点领域包括能源管理以及能效知识的分享。


从能源管理来讲,长期目标就是在企业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在国际上有一个50001的标准,就是通过在企业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现在的国内能源管理体系刚刚开始,所以也需要很多的支持能力建设。


能效知识分享,在未来很多年里,知识的分享将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如何分享知识,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分享信息也变得尤为重要。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完全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时,在G20能效引领计划中有一个“双十佳”的领域,工作组主要由中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主要负责在中国和全球选取最佳的节能实践和最佳的节能建树,去年已经做了一年,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技术和实践也被选入了“双十佳”的名单中。


绿色投资


大家知道, G20峰会上,在中国的推动下,绿色金融得到了各个成员国的关注,而且是首次写入了G20的公告,同时G20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也发布了G20的绿色金融报告,并提出了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在G20公告中,特别提到了绿色金融,希望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这个是在G20的峰会上达成的共识。此外,也特别提到了绿色金融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的挑战以及外部的因素。


如何通过政策手段,通过绿色金融,淘汰化石燃料,这个变得非常重要。在向投资方企业传达信号的过程中,中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中国成功地运用了作为G20主席国的机会,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在G20之前一周,国务院也批准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性意见》,这都是一些积极的信号。


对未来的能效投资和绿色金融的投资,很多机构都在做推测,都在做研究。国际能源署作为国际能源的一个权威机构,他们也对未来的投资,对绿色金融和能效投资做了统计。数据显示,在2035年的时候,全球应该有48万亿美元的能源投资,其中8万亿美元用于能效投资。


对中国来讲,从2014到2035年,中国累计的能效投资应达到5.7万亿美元。能效投资1.6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常规的投资情景,但是为了要实现2度的温控目标,投资要远远大于这样的情况。全球实际上能效投资由8万亿美元,应该增加到14万亿美元。对中国来讲,应该从1.6万亿美元,增加到2.5万亿美元,这种研究是研究未来的20年以后的情景。


国内能源研究会的能效投资专业委员会,他们对“十三五”也做了一个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到“十三五”能效投资需要1.66万亿人民币,所以这是国内的研究。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基金会的项目单位。


绿金委,中国金融学术绿色专业委员会也特别提到了碳市场,从2017年中国就要启动碳市场,保守的情况下,2017年交易实现600到800亿人民币,2020年是1000到1200亿人民币,但是更乐观的情景是2020年以后,实现37500亿到45700亿的投资规划,大家可以想象,在节能低碳是有很多很多的机会的。


在G20计划引导下,有一个目标,希望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显著增加能效的投资。


技术进步


无论从交通、从建筑,还有从联网设备、高效发电,包括超高电器、区域能源系统和终端用能数据,以及能效度量,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机会。回过头来讲,对于每一个领域,我们都有具体的目标。


特别是在交通领域,能效引领计划希望支持参与国及其他国家制订一流的政策、项目,以此减少机动车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帮助挖掘建筑部门的巨大节能潜力。


在联网设备上面,也希望加强能源管理,减少家用电器的能源消耗,通过高效的联网设备,促进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和整个经济体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大幅提高高效低排放的发电领域。


在超高效电器上,希望通过推广超高效电器设备,G20国家能够减少电力和燃料需求,进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能效提升和成本下降。


在区域能源系统方面,实现区域智能和供热系统能效的大幅度提升。在终端能效数据和能效度量方面,收集分析终端用能数据,结合国情和能力,做出更好决策,能够区分最具成本效益的能效政策的优先顺序。


能效合作


G20的能效引领计划有一个合作原则:互利创新、包容和共享。互利来讲是依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G20国家加强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双边和多边的能效合作。在创新层面上,希望支持创新,实践研发、示范、推广支持和建立开放的能效提升计划,鼓励技术转移。


同时,希望G20的平台是包容平台,鼓励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人口密度,因地制宜来制订能效提升的计划,以及制订差异化的能效提升的目标。共享是希望鼓励和推动能效知识和信息的收集传播与共享,为G20成员国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最近有很多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就是绿色制造,还有就是“一带一路”。绿色制造,中国制造业能耗占到中国能耗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制造2050这样一个战略规划中也提出了中国的制造要分三步走,争取在2050年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同时在2050的战略重点中,也提出了建设绿色工厂,特别是2020年的时候,要建设1000家绿色工厂。


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也需要国际产能之间的合作。亚投行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最近在能效基础投资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给很多从事能源行业的企业、机构都提供了机会。


G20国家的能效合作,应该做哪些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研究一下G20国家能效倍增的路线图,要进行国别研究,同时要研究能效对气侯变化、经济繁荣和环境的影响,而且要设计一本和自主贡献相结合的能效提升目标,也要研究全球的路线图。


能力建设非常重要,在G20国家框架下,由于各国发展情况不一样,选定合作领域,编制手册和工具,特别是在G20国家能效标准和标识的协调互认也变得十分关键。另外一方面就是信息的传播,如何能够传播最佳的实践,能够传播已有的最好经验。以及在G20框架下,提高工作的节能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3展望未来


如果把中国的节能以15年划一个阶段,1985到2000年是一个阶段,那么从2001年到2015年是一个阶段,2016年到2030年是一个阶段,现在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3.0时代。在1985年到2000年间,更多是实现技术改进,引入国际的经验,但是,2001到2015年的过程中,中国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动,有了完善的节能法律和法规,完整的节能政策体系,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局面,而政府也花了很多的精力培养节能市场,节能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


从现在往后的15年,实际上有几个方面的事情,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个方面是能效,应对气侯变化、经济繁荣和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全面融合。因为过去节能只做“节能”,但是“节能”已经不能放到一个单一的环境下来解决节能问题了,所以节能问题是和气侯变化,和经济繁荣,和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相融合的。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进行整合,实现能源积极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这方面非常需要大数据平台,只有大数据的平台才能够实现系统集成与优化,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能效大幅度的提升。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在能效领域分成几个水平,首先在设备层面,应该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是一个企业,企业可能会涉及到园区。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局域网,再上一级就是一个广义网,网与网之间的交互,融合,都需要我们精确的定位,精确的预测。


第三方面是未来要发挥节能政策的组合作用和部门的综合协调。因为在中国,还是需要更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协调,需要更多的政策之间的组合。


第四方面是要通过政策创新,建立节能的市场体系,同时要推动企业节能的内生动力,建成为企业服务的第三方体系。我们以前在说,如何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如果我们能跟企业解决成本问题,帮助企业节省费用,同时能帮助企业减少交付周期,我们就会得到企业的欢迎。实际上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要做到实施层面,要看如何帮助他们实施这样的过程,此外,第三方的服务体系非常重要。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谢谢大家的聆听!


来源:数据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