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人民教师的逆袭创业史:借精仿红木家具破局

2018-01-30 红木家具厂

        

│转自:新浪家居  专题报道

│作者:李俭发 / Ting


2013年,进入红木市场

2014年,销量300万

2015年,销量700万

2016年,销量1000万

2017年,销量近3000万

……


这一连串的数据走势,来源于福建仙游红木品牌红桥红的第一个五年销量,一个主做缅甸花梨仿古家具的企业,犹如A股茅台的股价一样频创新高,红桥红也在红木界中逆势成长,上演强者恒强!



作为中国最大的高端红木生产基地,仙游有着“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称号,这里汇聚了上千家的红木企业。然而,近几年红木行情的波动较大,红桥红却能在5年内取得年销售额破千万的成绩,一时成为业内讨论热点,大家开始剖析其各项指数:产品?团队?运营?他们到底是如何在业内人所说的“逆势”中成长?



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提到红木市场,有接触过的人都知道,2013年可谓是最疯狂的时期,价格一天一涨,不愁销路,甚至直接带现金要货。人们都极力看好,疯狂加仓,认为红木牛市才刚开始启动。


俗话说,当所有人都看好之时,亦是该退场之日,再不济,也不应该此时进入。而福建仙游却有这样三位年轻小伙,高位进入红木行业,创立红桥红这个年轻的红木家具品牌,在被质疑与嘲笑中启动红木家具的精仿之路。


▲陈洪伟、黄令、郑宇、厂长内部交流会


红桥红的三位创始人喜欢戏称自己为“三个臭皮匠”,他们分工明确,做着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事。创始人陈洪伟主要对接营销、联合创始人黄令负责产品生产、联合创始人阿宇主管企业内务。之所以这样分工,与各自的性格和经历、专业有关。


陈洪伟,曾是一名人民教师。但是出于天生的不安分,他选择了离开三尺讲台,进入厦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在小有成就之后,又一次选择离开,开始自主创业。从摆件到茶盘,从实体到电商,他都有涉及,最终在红木家具中寻得归属,人送外号“缅花大王”。


黄令,性格随和,喜好与物打交道。在仙游红木市场刚开始阶段,他就一直混迹于圈内,从菜鸟学徒一路成长。不论是手雕、机刻,还是铅笔素描、电脑建模,他都能轻松运用。大家都说,在产品方面,他是仙游业内年轻人中被众多人认可的“未来之星”。


阿宇,大学毕业后加入红桥红,负责企业内务,包括财务、人力、运输等等。当然,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充当陈洪伟与黄令的和事佬。因为在生产与销售的配合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这个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彼时红木泡沫高杠杆,虚浮的繁荣之后,2014年行情一路急跌,大量产品开始滞销,剩下的一地鸡毛可想而知。此时,红桥红看准时机,在前期的积累下他们已经从鸡毛变成凤羽,然他们的突起首先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创业之初选择中高端的缅甸花梨,这类较大消费人群的材质。



创始人陈洪伟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做缅花,主要原因就是想要较少的资金做出最好的产品。”


像紫檀、大红酸枝等材质,不仅要面临开料的风险,在材料的使用上,还因为其价格昂贵,不得不充分利用,难免会进行一些家具的拼接,这与红桥红所希望的“完美”就有出入。而缅花的价格适中,开料利用率也高,关键是缅花的花色和纹理,也深深吸引着这三围年轻人。



“皮匠们”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汇聚到一起,也曾因产品问题通宵达旦、因销量问题彻夜难眠,但是每天的“鸡血”之后又能量满满,因为他们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


3


敢于质疑,造就业界屌丝一路逆袭


无论在哪个行业,产品的品质绝对放在第一位。红桥红在开始之初,就定位明确,做高品质的红木精仿家具,主打自身差异化优势。


▲恭王府寿字纹圈椅现场实拍图


作为椅中经典的明式圈椅,其天圆地方的构造理念,一直深受红木爱好者喜爱,而恭王府的“寿字纹圈椅”又是圈椅经典之最。


▲红桥红团队多次去国家博物馆勘测实物


三年前,红桥红的陈洪伟在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看到“寿字纹圈椅”时,就被其散发出的气韵深深震撼。如此家具,不应该只藏在深宫博物馆里,更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于是,陈洪伟与黄令多次去国家博物馆观察,并勘测实物,回来之后又反复参照《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的三视图和细节描述,跟团队一起探讨修正。无数次的图纸调整,一遍遍的实物打样,却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椅子原型有问题?”团队们开始对经典提出质疑:该椅两侧及后面的角牙有别于正面,是简单的素牙头。通过观察,在横枨下方确有凿空的榫眼,显然,这些素牙板并非椅子上的原有部件。


▲红桥红寿字纹圈椅白茬


后经证实,此把椅子曾因牙头丢失而修理过,工匠们用楸木配置了六个素牙头装在两侧及后面,未顾及正面雕花云头角和栽销之间的关系,从而造就了圈椅的美中不足。于是,红桥红把后装的素牙进行了更改,与正面的雕花云头角相一致,从而让经典得以重现。


▲红桥红寿字纹圈椅成品


正是这种敢于对经典提出质疑的勇气,以及对文化、对家具、对工艺都有深刻的理解之上,让红桥红对品质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在自己品牌内竖立自己的产品标准。他们说,好的家具永远都在路上,这是一份对家具的质朴追求,是一份属于年轻团队的较真与朝气。


了解更多“恭王府·寿字纹圈椅”信息,请长按识别下方图片,添加阿伟哥个人微信号:


不论是雕花摆件,还是休闲摇椅,他们在产品的研发与制作上,都做到与别家不同。小到拐角弧度,大到整体比例,都在宣导一种工艺与中国风。他们希望红木家具能够“活起来”,融入生活,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陈洪伟与宾客


团队的这份踏实与认真,也让红桥红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业内同行如果自己家没有货,都会想到从红桥红来调货,甚至直接把客户介绍给红桥红。


从初创时期只有3个临时木工,到如今拥有上百号全职人员;从只有一个小作坊,到万平厂房、独栋展馆。可谓是红木行业内的屌丝逆袭,其成长的动力就是一份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并且执着于品质的精神。


3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


仙游动车站的候车厅内,有一幅红桥红的墙面广告,文案上配有一句很情怀的话: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



5年前,创始人之一的陈洪伟还骑着电动车,一家家门店去拜访。骑到电动车没电,就一路推回去;碰到门店店长不在,就记下号码回去加微信;遭到展厅小妹鄙夷,就化作内心更大的激励。


从已经过去的2013年到刚刚迎来的2018年,五年的时光,让红桥红从稚嫩不断走向成熟,从创始之初的被质疑逐步转变成缅花家具的主力军。



如同“红桥红”的品牌寓意所解释的那样,他们就是中间的那座“桥”,以“桥”为沟通纽带,为人们展现以往的经典家具。同时“桥”的稳固与踏实,又凝结了众多造桥者的汗水与智慧,是一份对家具的初心与始终。


成功,来自坚韧的干劲和对红木家具偏执般的热爱。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也会虚心向优秀的前辈请教,对于业内的展会,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参观学习。这份主动造就品质,赢得人心,有些客户连面都没见着,就直接打款发货。



随着红桥红的名气上涨,慕名过来采访的媒体也不断增多,人们都被三位创始人及团队成员的真实所感动。他们发现,红桥红从选材上的考究,到细节实用的把控,再到陪客户逛市场,以及售后的修复和退换,心里装的永远只他们的“粉丝”与客户。


他们也懂得借势,以最小的力量去撬动最大的资源。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新媒体,他们都积极去尝试,红桥红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加深对传统家具的认识,为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力量。



采访末时,陈洪伟说,“我们不认为自己是个品牌,充其量还只是一个缅甸花梨实力生产商,离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会在以后的每一个五年,都去不断充实和丰满红桥红。”


他们不怕被嘲笑,因为他们坚信梦想的力量,这是支撑他们一路前进的精神食粮。2018年已至,他们已经开始筹备第二个工厂,红桥红在2018年的全年销售目标6000万,只有主动挑战自我,方能迎来新时代。


了解更多缅花产品,添加缅甸花梨家具厂商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