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洞丨东北老铁都是怎么怼人的?

2017-06-14 放学堵他 字媒体

文丨放学堵他


东三省被网友们戏称大砍省不是没有原因的,

街头巷尾总是能听到带有

淡淡冷漠暗藏杀机的挑衅:

“你瞅啥?”

这句话其实就是开战前温的那壶酒,

不是问你在看什么,

而是告诉你,

你可以上手了。



不过壮哉我大东北也是彪悍中带有一丝细腻也不是一言不合就干仗的,打之前大多要学武林人士唱个喏——就跟名门正派发暗器的时候都要大喊一声“看镖”一样,东北人干仗之前得有个说法,挑衅一番。


如同三国时期两军对垒前武将骂战一番,东北人撸袖子之前总要言语上与对方一较高低。这时候挑衅就一定要祭出东北神兽了。



东北话里“狍子”自带一个“傻”字。狍子这种动物好奇心重,猎人追它,它就猛跑,猎人停下来喊它的名字:“狍子”,它就回头傻里傻气的看看,结果被埋伏好的猎人一棒子削死。如果一枪没有打中狍子,也不用理会,因为过一会儿它就会跑到原地,看看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有人觉得这种缺心眼的动物挺萌的,但是东北人可不这么觉得,如果被人指着鼻子骂一句:“你就是个傻狍子”,那么气愤值瞬间就MAX了。



除了傻狍子之外,滚犊子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挑衅。犊子原指体型较大的动物幼崽。但是在东北方言里面,“犊子”的意思类似京骂“孙子”(子发zei音)。



这种带有伦理哏的挑衅如果发生在相熟的朋友之间还好,如果是不熟的人祭出了这种神兽,那么往往就要见血了……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与威严的图腾。然而在东北,这个图腾的含义有了新的变种,东北方言里面“虎了吧唧” 就带有贬义的层面。如虎添翼的“彪”在东北方言里更是被理解成了“愣”,成为干仗前打嘴仗的人气词汇。




东北人挑衅的时候还会根据对方的状态加以攻击。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来挑衅对方,对方越是嚣张,东北老铁们越是要冷冷的从鼻子里哼出一句:“白(别)跟我这瞎嘚瑟!”


东北话里“嘚瑟”是形容一种获得了不值一提的成就或做成了一件芝麻大的事就得意忘形。这个词语非常有动态效果,给人一种摇头晃脑,趾高气昂的感觉。



追溯起来,“嘚瑟”的源头是古语“蹀躞”,“蹀躞”本是小步行走,行进艰难貌的意思,后来有了变种含义。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胡四相公》中写道:若个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这里的“蹀躞”,就是谓浮漫不庄重。



东北人好酒,大姑娘小媳妇都能整二两白的润润嗓子……


但是如果有人问你“喝了假酒了吧?”那就要小心了,他可不是在关心你的身体,潜台词是“你咋那么混(账)呢?”



“混”在东北方言里面有多种的表现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喝了假酒了吧”之外,还有一种根据对方身体缺陷进行言语攻击的说法:“提着大脑瓜子搁那儿装大树”。


不了解东北方言的朋友可能感觉不到这句话里面带有的挑衅含义。这里的“提着大脑瓜子”,潜台词是说脑袋很大,盛的东西很少,简单来说就是“少脑子”


“装大树”,则是源于一个风靡全国的游戏“阿鲁巴”了(各地叫法不同,也有叫肛树,上树的)。潜台词是“你小子欠撸了”……


我大砍省战前叫嚣时还有一些成语可用。比如舞舞玄玄……


秉承着能动手就别吵吵的理念,东北人对瞎嘚瑟、吹牛皮的人天然带有鄙视属性,所以“别跟我这舞舞玄玄的”就是一种警告,意思时有能耐就开干,别整那些没用的。



东北人实在,说削你绝对不是虚头巴脑的装腔作势,那是肯定要撸袖子干仗的,所以东北成语虚头巴脑往往就成了挑衅升级的导火索。东北爷们不能激,面儿上不能输人。被人指着鼻子骂虚头巴脑,本来不想打的架也得打了。



干仗就干仗,多大的事儿啊?东北人可不跟你拖拖拉拉,水裆尿裤的,赶紧开干,整完还得回家看《本山快乐营》呢!


此处的“水裆尿裤”可是一个非常损的词儿,明面意思是做事拖泥带水,不干净利索。实际在挑衅时暗指对方是个二刈子(二椅子)。二刈子源自被割的太监,这里的水裆尿裤就是指二刈子尿不干净,身上总有股尿骚味儿。



东北老铁们战前挑衅上升到人身攻击的成语还有一个叫作“磕了巴碜”


这就是直接说人长得了。细说起来,“磕碜”一词也是来自古语。




马致远在《岳阳楼》第二折里有“砢碜杀我也!”的形容方式,此处的“砢碜”同东北话里的“磕碜”,可见最晚在元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砢碜”来形容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