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读丨四川人vs胡建人,谁的普通话更差劲?

2017-06-29 马马马 字媒体


来源: 视知百科(微信ID:shizhimedia)

作者:马马马



互联网时代,福建人的普通话可能是被嘲笑得最惨的。不过,榴莲牛奶说不清的四川人,处境也没好到哪去。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多努力还是学不好普通话?福建人和四川话谁的普通话更差呢?今天就来彻底地扒一扒~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口音互嘲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n/l不分重灾区的四川,和f/h不分代言人的福建,都是被嘲笑的对象。其实,他们背后站着大半个中国。



不止四川人,你认识的湖南、湖北、重庆、甘肃、宁夏、河南、陕西、南京、安徽、贵州、广西人,统统有可能n/l不分。



而f/h不分的锅,就主要由闽方言区的人背了,尤其是说闽南语的厦门、泉州、漳州人。不过福建人并不孤独,还有海南和台湾人陪伴着他们。


另一大片f/h不分的人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浙江等地。——是的,四川人既分不清f/h,又分不清n/l。



大半个中国n/l、f/h不分的情况延续了多少年?这就要穿越回古代看一看了。

 

先秦两汉,n和l(泥母和来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声母。那时候人们喊娘就是娘,打狼就是狼。

 


但是语音注定是要发展变化的,后来在很多地方n/l就分不清了。


最晚在唐五代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就出现了n/l不分的方言,这一点,在敦煌出土的曲子词手抄本中有很多体现。

 


从六朝开始,江淮地区受人口迁移影响,方言由吴语向中原音靠拢。根据1626年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1888年胡垣的《古今中外音韵通例》推算,最晚在清代中后期,以南京为核心的江淮地区说话已经不分n/l了。


西南地区比较有趣,他们n/l不分的问题,是从南到北逐渐加重的。


云南广西的移民,主要是明初从南京附近来的屯兵。而云南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明初南京人区分n/l的方言特征没受到太多影响。



明清两代同样接收了大批移民的四川湖北就不一样了,移民们籍贯分散,人多势众,加上这里与周边各个「不分」省接触频繁,也就成了n/l不分的重灾区。


有人脑补福建人笑的时候是不是「发发发发发发,其实真的想多了。

 


/f/是一个后起的声母,早些年的闽方言,尤其是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闽南语里,根本没有/f/这个声母。唐代以前的汉语标准音里,也一直都没有 /f/。


这一特征,在今天的普通话里留下了许多痕迹:比如阿房宫的pang、关龙逢的pang、太原南阜的bu。

 


那为什么从古到今,那么多人分不清n和l、f和h?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组音在人家的家乡话里,真的没什么区别。

 

我们把语言里能区分意义的发音(例如b p m f)叫做「音位」,每个音位下面,还有许多个可以自由出现在同一语音环境下而不区分意义的「音位自由变体」。怎么辨别呢?主要靠听感。

 


大部分中国人记不住book(短)和boot(长)的元音谁长谁短,大部分美国人听不出「歪果仁」「外国人」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汉语英语的音位设置不同,中国人美国人对同一发音的敏感度也不同。

 

同样地,「南」「蓝」「福」「胡」在普通话里大不相同,可在很多方言里,它们本来就可以替换着用。


 

· 视频版 ·

请在有Wi-Fi的情况下观看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13rcle7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

只要不影响沟通,口音也无伤大雅。

大家都遇到过哪些关于口音的趣事呢?

评论区里niao niao吧~





本 周 热 文

常见易错字 |  皇帝缺德外号 | 报志愿血泪史

民国第一喷子  | 咋催人还钱  |  歌词表情包

女生被叫阿姨  | 人妖简史 | 「扑街」是英语

点击关键字可直接查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