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成年人不能要压岁钱?只要你巧用这些好玩的习俗
小时候觉得年味儿足
吃美食穿新衣还有压岁钱拿
长大后却觉得过年成了种负担
不但要应对三姑六婆突如其来的关心
还得为熊孩子们准备不菲的红包
不过各位大龄宝宝可能没有意识到
按照祖上传下来的压岁钱习俗
各位非但不用自掏腰包
反而可以收获满满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且听文字君与你娓娓道来
▼
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
最常见的说法与小妖「祟」有关
祟是一种身黑手白的妖怪
每逢年三十夜里出来害孩子
被害的孩子会发烧讲呓语
最后失了智,变成傻子
相传嘉兴府有户姓管的人家
夫妻俩老来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年三十晚怕祟来害孩子
就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
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
老两口在一旁守祟
半夜阴风吹灭了灯火
祟进屋想要祸害孩子
此时枕头下的八枚铜钱迸发金光
吓得祟落荒而逃
孩子最终安然无恙
街坊四邻得知后有样学样
从此家家户户三十晚上都给孩子压祟钱
看到这里各位大龄宝宝明白了没
压祟钱不在多少
主要是防鬼祟图吉利
要想来年安然度过水逆
不会触霉头犯小人
这往年不好意思拿的压岁钱
还真得欣然收下
▼
不要以为压岁钱都是给孩子的
实际上在各地均有这样的说法
甭管年龄多大
只要没结婚就还是孩子
都可以讨要压岁钱
另外在广州香港等地还有这样的习俗
压岁钱除了长辈派给孩子之外
还有已婚人士派给未婚人士的说法
以致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届的同学
结婚的给没结婚的压岁钱
是不是觉得很流弊
当年随的份子还能这样挣回来
当地人将这种压岁钱称作利是
(亦写作利市)
这个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
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
元代《俗谚考》亦提及:
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
凭借这样的习俗
往年疲于应对三姑六婆嘘寒问暖
的宝宝们终于有机会反杀了
不仅自己作为晚辈要向长辈讨红包
还要以未婚人士的身份
向已婚的表哥表姐讨一份利是
▼
不要以为拿到双份压岁钱就是全部
楼下发廊的Tony老师可以助攻你
年前就打劫舅舅的小金库
拿到三份压岁钱
这同样也和某个习俗有关
1644年清廷入关后颁布了剃发令
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可是《孝经》有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去发虽不在五刑之内
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
汉族男儿为此
与清朝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无数人因此丢掉了性命
最后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
汉人为了项上人头被迫剃发
但是反抗却没有停止
正月不剃头以思旧
就是一种反抗形式
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
卷二《风俗》记载: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
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
明朝体制一变
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
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虽然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误传
但也是从清朝就传下来的老传统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
年前给舅舅送节礼的时候
暗示自己没钱在Tony老师那里办卡
只能等到正月有了压岁钱之后
才可以去剃头
想必此时舅舅们
会瞬间化为佛系舅舅
从小金库里掏出压岁钱硬塞给我们
我们假意推脱,舅舅还不乐意:
是亲外甥就乖乖接着!
▼
除了上面说到的讨压岁钱
由于这两年手机红包的飞速发展
总有一些朋友会在过年时送财神讨喜钱
可如果送的姿势不对
非但不讨喜,还会遭到他人腹诽
旧时新年那一天
会有乞丐挨家挨户
送上一张财神爷的画像
或是扮作财神爷到府上说吉祥话
多数时候家中主人会友善地接下
并送上米面或喜钱
近世学者胡朴安辑录的
《长沙新年纪俗诗》中
有与此习俗相关的诗句:
巧把财神红纸裁
乞儿持送进门来
其诗旁注更加清楚地
描述了这一现象:
新岁初间
乞儿以红纸印财神像
沿家致送,索喜钱十文
名曰送财神
而如果主人家已经收过财神
则会委婉谢绝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
送财神讨喜钱的也不能强送
另外中国可有五位财神之多
送之前最好打听清楚主人家
奉文财神还是武财神
如果送错了可就难堪了
除此之外还得注意
不是随便搜张财神图就可以送财神的
比如骑黑虎的赵公明像
坐金蟾的刘海财神像
代表着保佑招偏财
这要是糊里糊涂给人送了过去
别说喜钱了
不招骂都是好的
▼
你还有哪些讨红包大法
要送给在座的小伙伴们的?
知识解毒社是微信公众号「字媒体」出品的不正经科普类栏目
策划丨李楚翘
撰文丨放学堵他
编辑&制图丨李楚翘
▼
在2.14日推送中获得彩妆套装的10位小伙伴是
@绿的梦、@林拉六
@减肥减肥减肥肥、@༺ཉིཾ*清*ཉྀ༻
@听你的歌单以为成、@小颖
@Ai Yes々婧Y、@还是不做咸鱼
@包纸、@范珺
奖品将在春节假期后发送
请加文字君同事小姐姐的微信@kangtian0905
发送收货地址,备注「字媒体中奖」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