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朕就要上朝了,听不懂大臣讲话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字媒体 字媒体 2019-03-30


昨天文字君补剧的时候发现

网剧《太子妃升职记》里面有一段剧情

说的是一群大臣用方言向皇帝告状

他们讲的话南腔北调

其中一位大臣更是「开口跪」

一口吴语不看字幕真的是一句都听不懂



然而汉语听力十级的皇帝

硬是每一句都听懂了

文字君看得都想给他鼓鼓掌



那么在历史中

皇帝们真的需要掌握这么多门方言吗?

 


其实早在周朝的时候

天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诸侯跑来朝贡

然而他们说的话却根本听不懂!



所以周朝有专门的翻译官

当时叫「象胥」

负责诸侯的接待工作

后来象胥把周天子

讲的丰镐(现在陕西西安)话

教给了各国诸侯

这就是最早的普通话

当时叫「雅言」

 


根据王力的考证

「雅」通「华夏」的夏

所以先秦时期

有人编出了中国最早的词典

名字就叫《尔雅》

 




自从有了普通话

历朝统治者就陷入了和方言的苦苦搏斗

因为推广普通话实在是太难了啊!



魏孝文帝是普通话的忠实拥趸

他命令群臣要学普通话

但没人做得到

大臣们表示

公英四六级有多难过

普通话就有多难学


 

孝文帝急眼了

不得已把自己的岳父(妃子的爸爸)

李冲拿来开刀

说李冲不学普通话,简直该杀

还说如果年龄不超过三十岁的人

过不了普通话四六级

那你就回家卖红薯去吧

 


 

不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在古代是会失去很多机会

南朝的时候

有个南昌人叫胡谐之

齐武帝打算给他家介绍一门好亲事

然而人家嫌弃他不会说普通话



于是齐武帝热心地派了宫人

去他家传授普通话

结果没过多久

宫人就讲起了流利的南昌方言

这就好像

一个班里只要有一个人说东北话

很快全班就都学会了东北话



 

在普通话这个问题上

也有一些亦正亦邪的角色

喜欢搞双重标准


比如著名的问题儿童隋炀帝

他一边把要求大家讲洛阳话

一边自己偷偷地用时髦的吴语

和心爱的萧皇后讲悄悄话



你说是不是很风骚?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然而普通话的问题也让他头疼不已

他很欣赏一个叫刘昌言的臣子

想要提拔他


但有人跳出来反对说

这个刘昌言是福建人(闽人)

他讲话你听不懂啊!

太宗充满自信地说

「我自会得」(他老人家原话)



有了皇帝的垂青

没多久刘昌言就进了枢密院

此时太宗沮丧地发现

刘昌言讲的话他一句都听不懂

 


文字君在排这段的时候

也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隔着屏幕、跨越时空

都听到了流传千年的响亮打脸声


 



到了宋朝洛阳话仍旧是官话

陆游曾说:

「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明朝的时候

有个叫赵宦光的人在他的书里说

现代人学古人篆刻

就好像南方人扯直了舌头学北方人讲经



画面感十足

文字君仿佛看到了

面试时用英语自我介绍的自己

 



到了清朝

闽语仍旧是皇帝的噩梦

 


雍正发现自己听不懂闽语和粤语

于是下令在官员中推行普通话




而雍正的儿子乾隆

则意识到根本问题出在老师身上

于是下令老师必须学官话

否则就辞职吧



这样严厉的措施

在民间受到了全面的抵制

结果收效甚微

最后官府不得已下了一道命令

措辞敷衍地说「这事就慢慢办吧」

 


就连那些学习了官话的地区

学得也不甚标准

导致最后出现了

好多名为「某某官话」的方言

比如北方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

相当于现代人的

「苏州普通话」「济南普通话」之类的




等到民国的时候

关于什么话能充当全国人的标准语言

又引起了一番大讨论

被鲁迅称为「药渣」的吴稚晖

跑出来放了一通无差别地图炮




他说:

南方话都是蛮子说的

北方话都是侉子说的

所以无所谓了

看什么话好学

就用什么当普通话吧!



什么好学学什么

不得不说吴稚晖这个思路

很巧妙地契合了广大学渣的想法



在我国历史上

能有这么多人都学会了官方普通话

是一个奇迹

不过现在难题变了

文字君想问问大家

还有多少人会说字正腔圆的家乡话?



在你的家乡话中

你能想到最具特色的一句话是什么?

文字君先来:你是哪个岔滴?


- 字媒体日刊之《古代皇帝心塞推广普通话》-

策划丨曹元苑

撰文丨党霄羽

编辑&制图丨圆圆



被玩儿坏的名人雕塑

超羞耻APP更新日志

史上最欠打网聊禁忌语


/文字君换了新尾巴,丧宝有话跟你说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