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的普通话原来是方言?我想揪住语文老师要回三观
▼
前不久
上海语文教材把课文《打碗碗花》中的
「外婆」一词全部改成了「姥姥」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专家称「外婆」是区域性方言
不宜当做教学标准语言来流通
这个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经文字君查阅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
「外婆」词条上还真的标注了
表示方言的「方」字
而作为普通话名词的「姥姥」
却没有标注这个符号
不管是出版图书还是大型考试
《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唯一权威参考书
它的意见可以说就是标准答案了
南方小伙伴们表示不服,却也无可奈何
其实除了「外婆」
还不少隐藏很深的方言词
文字君今天就用它们来刷新一下大家的三观
▼
这些年
团购、拼单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常态
「量贩」这个概念也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
比如街上随处可见的「量贩式KTV」招牌
不过「量贩店」这个词
其实来自于粤语
是港澳一带率先兴起的商业模式
▽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好多人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字君早上在地铁口找不到单车
可能会迟到五分钟
而「单车」竟然也是个粤语词
因为相对汽车等交通工具
自行车只有一侧有车轮
所以叫作单车
▽
在动物保护意识还比较缺乏的年代
要说我国哪里的人最喜欢穿皮毛大衣
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东北
而是土豪满地跑并且没暖气的广东
粤语里把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大衣叫皮草
「草」在粤语里就是「毛」的意思
是不是感觉困扰多年的问题忽然解开了
▽
除此之外
塞车这个词
不出意料地也是广东话
普通话里的说法是「堵车」
▼
现在的帅气小哥哥漂亮小姐姐
有谁不希望自己的肚皮中央
长上一条笔直端庄的马甲线
可你还别说
这「马甲」它是个吴语方言
这种没有袖子的衣服学名叫「背心」
北方人还会加上儿化音读「背心儿」
或者是坎肩儿、汗衫儿
瞬间接地气了很多不是吗
/白背心是你大爷的标配/
试想下如果马甲线改叫
「背心线」「坎肩线」或者「汗衫线」
你们还会想要它吗?
▽
据说有一种蔬菜能引发南北语言大战
青菜、小白菜、油菜、上海青……
对于食堂里那种六块钱一份
可以用来炒香菇的东西到底叫什么
全宿舍的同学能吵上一天
来自《现汉》的权威解释是
这种菜的标准称呼是「小白菜」
所以如果你叫它「青菜」
那你就是在说方言
/我「中国人都知道」表示不服/
▽
朋友们聚餐吃饭
结账买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这个词本来叫「埋单」
从粤语区进入北方方言区之后
被大家想当然地读成了「买单」
从此词典里就把它写作「买单」了
▽
「私房」这个词比较神奇
由于它使用范围很广
《现汉》已经不把它算作方言了
/《成都方言词典》对私房的解释/
但《上海方言词典》和《成都方言词典》里面
仍旧把它当作方言词来收录
看来这两个地方的女性
是牢牢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啊
▽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草地上那种长着两条大长腿
一捉一蹦跶有点可爱的小绿虫
就是古代能造成自然灾害的蝗虫吧
▼
红烧排骨、酱香茄子这一类家常菜
都少不了要放些八角
/调味的八角/
不过八角这个词也是个粤语来源词
北京话里把它叫作大料
▽
老抽、生抽原本是
两种不同的酱油酿造工艺
现在用来指代酱油
不过这两种酱油都是粤语词
是因为广东人民比较会吃
才把这两种酱油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
那种疙疙瘩瘩的十字花科植物
有人把它叫「花菜」
有人把它叫「菜花」
当然还有「疙瘩花」这种画面感很强的叫法
不过以上都不是它的真名
这位老兄的学名叫「花椰菜」
听起来顿时高大上了许多呢
▽
类似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文字君也是做完这个选题后才发现
粤语和吴语对北方人影响如此巨大
既然南方方言提供了那么多通行全国的词汇
我们的教科书是不是
可以为「外婆」留下一席之地呢?
- 字媒体日刊之《方言词还是普通话》-
策划丨李楚翘
撰文丨党霄羽
编辑&制图丨Panda 李楚翘
▼
你怎么看方言vs普通话的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隐藏很深的方言词?
顺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啦
不知道字媒体的读者中
是否有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
安利一下文字君和@新华字典APP
合作推出的小小公益项目:
新华字典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承载着我们对文字和读书的最初回忆
在今天
搜狗输入法 · 字媒体 × 新华字典APP
邀请全国父母给孩子写段温情寄语
像朋友般说说趣事、聊聊人生
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就现在,给孩子写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