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和骂人的那个三八有什么联系?
▼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就要来了
值此佳节,各位直男同胞发节日祝福可千万要慎重
别一句「三八妇女节快乐」发过去
舔狗没当成,反而酿成了大型拉黑惨案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三八节」也是节
但年年十八岁的小仙女们
面对这个节日却总是心情复杂
不仅因为「妇女」二字有把人叫老的嫌疑
「三八」这个词在口语中的内涵
也真是让人爱不起来
今天,文字君来给大家说说
「三八」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词语
为何会让广大女性避之不及
▼
说来「三八」也真是无辜
一开始它仅仅是表示
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个日子
北宋的王得臣在《麈史·谐谑》中有云:
里面说的是都城里的相国寺
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会开寺
所以这几天摊贩云集,热闹非凡
也就是说,对于当时的人而言
「三八」不仅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
说不定还有点小期待
但这一切到后来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当代学者刘福根在《汉语詈词研究》里
认为「三八」之所以会变成骂人的词语
这个锅还得北宋诗人魏野来背
「三八」在俗语里被用来形容「素性生硬、作事乖张」
典故其实出自元代《拊掌录》里的一段话:
此事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艺文三》中也有记载
其中「魏三」是魏野的自称,因为他在家里排行第三
而「三八」这个词则是「熟魏三」「生张八」的简称
/魏野/
可能是魏野这首诗调侃调出了境界
如今台湾俚语中还有从「半生半熟」
引申出来的「半生头」一词,意思跟「三八」相近
都是行为粗俗、蛮不讲理,不同的是它专门用来骂男性
俗话说得好,人一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而词一倒霉,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被迫开港通商
但「广厦福宁上」这五大通商口岸
只允许外国人在每月8号、18号、28号
这三个日子里进城交易,其他时间必须待在城外
而当时很少见到外国人的老百姓
见到外国人进城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
加上外国女子穿着相对比较开放
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就把举止轻浮的女人
跟8号、18号、28号这三个日子里
看到的外国女子做类比,骂她们为「三八」
于是,「三八」这个词的(负面)内涵
就越来越丰富了,还深深地扎根在了方言中
越过海峡、传到台湾,成为台湾的「省骂」
▼
如果说「三八」是台湾的省骂
那「八婆」就是与其旗鼓相当的经典「粤骂」了
在香港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的角色会
咬牙切齿地骂出一句:收声啦,死八婆!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八婆」与「三八」这两个词语大意相同
在粤语里,「八婆」专门用来形容
爱管闲事、四处说人闲话的女性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长舌妇」
/长舌妇相斗,必有一伤/
但在古代,「八婆」其实是底层妇女
从事的八种职业的统称,包括媒婆、接生婆
挽面婆、舂米婆、洗衫婆
担担婆、食奶婆以及姑仔婆(巫婆)
因为她们经常走街串巷,所以消息灵通,加上口风不严
那些家长里短的隐私消息经常经由她们在坊间传开
因此人们对这些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
嚼舌根的「八婆」特别厌恶
这个词也渐渐地从职业,变成了骂人的话语
到了今天,「八婆」的真正起源早已无从考究
但「八婆」在人们心中的负面形象跟「三八」一样
可以说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但是!妇女节之所以选了3月8日
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日子,真的只是巧合啊!
这事还得从1857年3月8日说起
那天,美国纽约的纺织女工们走上街头
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中,欧美国家几乎每年3月8日
都有类似的妇女抗议游行活动,并逐渐成为传统
而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系列的妇女运动
最终也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为了鼓励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
我国在1924年也引入了这个节日,并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三八妇女节」和「三八」「八婆」
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
都说「三八」讨人厌
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有以下几种特质:
▽
/典型代表一:撒泼无礼、尖酸刻薄/
▽
/典型代表二:小肚鸡肠、拜高踩低/
▽
/典型代表三: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
/典型代表四:两面三刀、心机深沉/
▼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如今我们越来越少听到「三八」「八婆」
这类侮辱女性的词语,但「三八」与「八婆」所代表的
那些令人讨厌的做法,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不能忍的
好奇之心人人都有
偶尔当个吃瓜群众听听八卦,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将碎嘴当成日常,到处传谣造谣、惹是生非
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不知悔改
那这种「三八」行为就着实过分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男生朋友们
今天不宜和小姐姐说「三八节快乐」的话
又该用哪些文雅的沟通方式让她们心花怒放呢?
疑惑的老铁们不妨看看
本期字媒体×企鹅号星河工作室联合出品的脑洞视频
▼
▼
还有哪些词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变了味」
欢迎下方评论区也一起聊聊哟~
- 字媒体日刊之《「三八」的由来》-
策划丨Miriam
撰文丨邱妍
编辑&制图丨Eudemon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