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欢迎点击上方的“中国民族教育”关注!


教育信息化助力甘孜州智慧教育腾飞


文 | 何光良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交界处,全州行政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甘孜州总人口116万人,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主体民族藏族占78.4%,各族群众以大聚居、小杂居形式分布于全州。甘孜州处于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落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2所,在校学生177642人。


近年来,甘孜州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2012年,甘孜州正式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2013年,甘孜州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2014年,甘孜州被确定为国家教育装备建设与改革试验区;2015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甘孜州召开;2016年,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甘孜州召开。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背景


2013年1月,甘孜州人民政府与四川省教育厅签订《共建甘孜州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同月,甘孜州委、州政府召开了甘孜州推进教育跨越发展大会,出台了《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创建藏区一流教育的意见》,制定了《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实施方案》,为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保障。2013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确定成都市、绵阳市、甘孜州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2014年2月,教育部将成都市、甘孜州作为国家教育装备建设与改革试验区,甘孜州教育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师生视野不宽广、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具体困难,成为长期制约甘孜州教育内涵发展的障碍。面对差距,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我们坚定“穷州也要办大教育”的决心,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纵深推进甘孜智慧教育发展,争创藏区一流教育信息化,以实现“藏区一流,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


甘孜州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架构


通过几年来不断实践与创新,甘孜州形成了脉络清晰的甘孜智慧教育总体架构,可概括为“一二三”模式。这一架构与国家教育信息化基本框架和工作维度一脉相承,并与藏区实际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用高端方式解决短板问题,通过一流资源集成与一流手段运用,创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深度融合生态圈和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区。


聚力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此中心基于教育城域网,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手段,集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两大资源,形成“上接下联、左右联通”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数据库和信息枢纽功能。其性质和特点主要为:一是连接国家、省数据中心,采取“直通车”模式,确保全域甘孜享用国家和四川省资源。二是编织一张城域网,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网”,承载各类教育信息流。三是搭建教育资源与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智慧教育云服务模式,发挥智慧教育数据中心作用。四是集成基于“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的实用特色资源,为“云黑板”(基于优质资源班班通)、人人通(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优质资源和技术服务。五是创新云服务中心资源传递方式,通过建立网络资源“超市”,联办“滴滴打车”模式下的学乐“人人通”空间,开辟手机APP、ITV电视教育专栏、公共微信平台等方式,形成“一个后台、多种前台”的覆盖链条,力求云服务贴近教育教学、贴近常态管理、贴近生活实际。


搭建两类平台。针对区域、城乡、校际差异和数字鸿沟,创建“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A平台)”和“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B平台)”两类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且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相互融合、步步递进。目标设置上,A平台覆盖30%左右学生,B平台覆盖70%左右学生,实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同步推进。


——搭建甘孜智慧教育A平台。甘孜州利用省内名校资源,通过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时运用,搭建甘孜州学生远程就读(从幼儿园到高中)省内名校阶梯,力求产生抱团式、集团化发展(如同举办“分校”)的效应。一是依托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开展幼儿园观摩式教学。通过观摩学习,整体提升远端幼儿园办园水平与品质。此模式已覆盖所有县城幼儿园。二是依托成都市实验小学开展小学植入式远程网络教学。甘孜州远端学校通过“学习——植入——创新”的不断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此模式已覆盖所有城镇小学及规模片区寄宿制小学。三是依托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开展初中录播式教学,通过录播前端课件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远端教学提速增效。该模式已覆盖所有县城中学及规模农村初中。四是依托成都七中开展高中直播式教学,实现实时直播、异地同堂。该模式已覆盖所有州内高级完全中学、单设高中。


——搭建甘孜智慧教育B平台。贴近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通过分类录制、分类传输、分类运用,搭建州内优质和特色资源共享平台,与A平台形成互补,力促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是推行优质课程资源智能化传播。一方面,在州内优质学校设立导播中心,采用全自动智能化录播系统,向薄弱学校实时传播主干学科优质课程资源;另一方面,集成“一师一优课”等优质课程资源,丰富网络学习空间与“云黑板”课程视频资源。二是推行紧缺、双语学科远程教学。针对农牧区薄弱学科、双语学科,专门录制优质视频课件,开展远程录播教学。如开发英藏汉三语读本,并实行远程网络教学。三是推行素质教育网络课堂(讲座)。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开辟德育、安全、法制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课堂(讲座)专栏,编印爱国、守法、感恩教育读本并制作视频,设立中小学网络德育大讲堂,开展语文阅读、数学思维拓展等远程课外辅导,营造与常态教育互补的立德树人氛围。四是推行常态化远程网络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在所有学校建立师培室(中心),组建网络培训师资队伍,开展诸如“每天一小时”教师素质能力数字化交互式远程培训,力求教师培训常态化、网络化。五是推行教育工作业务数字化。采用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电子政务、学籍信息化、远程协同管理、远程网络教研、远程视频培训、异地同步赛课等教育业务,真正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教育体系。


创建三级形态。基于州域内统筹、县域内联动及各学校实际运用,围绕智慧教育工作维度与落点,创建州、县、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形态。


——州一级创建“康巴网校”云平台。我州新建“康巴网校”,解决人员编制30个,并纳入州级财政全额保障的部门专项经费预算范围,将其建成专门承载州级教育信息化功能的智慧教育云平台。


——县一级创建“智慧教育中心”。立足县(市)级教育部门管理、督导、服务县域内学校信息化实际,创建县级智慧教育中心。该中心上联康巴网校,下联县域内各类学校,发挥县级教育信息化“枢纽”作用,承载远程管理、远程听(播)课、视频培训(会议)、教育资源与管理公共服务、远程考试指挥(监督)、视频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服务等功能。


——校一级创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形态是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内的具体体现,可拓展校园管理、教学、教研、服务空间。我州围绕教育业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目标,按照数字化校园模块及标准,为各学校铺设校园网络,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教室、电子备(录)课室、电子阅览室RBL教室(录、播、听课一体化教室)、远程师培室等功能用房,创设无线网络覆盖、视频安全管理、LED数字显示、ITV电视播放、数字化实验与新型课堂开展(如云班、网班、未来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环境。


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推进学校管理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将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等名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学教研等全面输入甘孜州,既系统展示了省内名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要求甘孜州学校管理者和教学活动参与者从规范学校的教学活动入手,查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现代远程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还带动了甘孜州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事务处理、业务监管、评估评价、决策分析,推进了甘孜州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了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其更新教育理念,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求效益,增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感。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成都七中等名校的教师与甘孜州教师同步备课、同步授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名校教师帮助甘孜州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授课方式、组织教学、设计作业、辅导答疑,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加快了甘孜州教师的成长步伐。同时,这种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方式也是一种培训形式。甘孜州教师和内地优秀教师现场同课异构、同台展示、同时诊断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改变传统讲授方式,增强了甘孜州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带动了甘孜州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让甘孜州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内地优质教学资源,开阔了视野,找准了差距,推动了教师网络研修和自主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 四川省甘孜州通过网络视频开展远程协同教研。 何光良 供图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各县市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试点学校按要求全程参与前端学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集中问题分析诊断、现场上课、互相答疑、相互切磋等方式,提高试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试点学校及教师带着收获的成果,参与到县域内各项教研活动中,引导非试点学校的教师学习试点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师同行交流。同时,各县市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基础上,可系统总结适合本地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加以推广,并以此形成制度,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真正根植于甘孜州教育的土壤,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开发和利用本土优质资源,丰富特色教学资源。甘孜州教师在使用内地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结合甘孜州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利用本土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培训消化、吸收优质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开发,使甘孜州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起具有甘孜州特色、适应本地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加大资源共建共享力度,逐步缩小甘孜州与内地教学质量的差距,实现与内地共同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电教馆馆长,本文原载于《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7-8期)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中国民族教育”

公众号:zhongguominzujiaoyu



投稿邮箱:zgmzjy198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