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剧中之身段概论

张旭 梨園雜志 2022-07-30

今日推送之《国剧中之身段概论》录自《十日戏剧》第1卷第14期,作者张旭。“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之一。源于生活,但决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和摹仿。它是经过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加工和组织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


 观今戏剧里的身段,就是由古代的歌舞蛻化嬗变而来。不过在最先的舞,只是粗具形像,毫无规定。到隋唐时代,才有舞的范篱规矩;又经唐明皇的努力提倡,始得集其大成。他曾定制牌曲舞谱若干,专讲究步法,身段,音韵,节奏等。怎样的音韵走怎样的步法,什么身段用什么曲谱,都有一定。


 相传至今,中间虽经若干变化,然其形像仍大部存在。今之戏剧一切身段,都未脱离隋唐以后“舞”之窠臼。不过近百余年来,都只是相因相沿,了无秩序。近年经齐如山先生之整理,始得有条有绪。一切身段如袖,手,足,腿,腰等,都立出确实的名目来,有一定的姿式,有一定的用法。


 同时梅兰芳之倡兴歌舞剧,尤有功于戏剧界。如其《太真外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洛神》等,都与古舞极相接近,剧中之舞袖舞腰等身段都极美观。但其一举手一抖袖,或一弯腰一抬足,都有节奏,都有交代,与今之西洋舞都具有同一的道理。西洋舞最注重步法,而中国剧之身段中除步法应注重外,腰与袖最是增长美观口同时歌唱尤应与各种身段互相应和,表情方面更不可忽略。能唱歌唱表情好,能舞得更好,实非易事也。


梅兰芳之《洛神》


 此外捋须,舞翎,甩发,翻筋斗,对兵器等皆身段也。假使都能作到好处,均能增长美观,如红净戏中关公之舞刀趟马,《长坂坡》赵云之舞枪,《白水滩》十一郎之舞棍,青面虎之翻筋斗等皆系身段。


 总而言之,每出戏里的大小动作无一非身段。齐如山先生曾详分身段为袖、手、足、腰、腿、胡须、翎子各谱,而每一谱又分为若干种姿势。举凡生旦净末丑之身段无不包括在内。故身段在中国戏剧中为最重要者,不但戏剧演员要有相当的研究,而研究戏剧者首先即须由身段入手。


俞菊笙之《长坂坡》


 但今之学戏者,概皆由唱工入手,有只会三五段唱词,即登台作表演者,于身段则毫无研究,以致笑话百出。要知道一个演员,固然是唱工及做工(身段)都好,最受人欢迎,然而做工好而唱工稍差,亦能受人欢迎。但是只重唱工,则颇不易成功也。戏剧固然是以唱白达意,而身段动作亦最能达意。如投袖之表示盛怒,如摔袖之表示有气等,皆能助以达意,其他如足手腿等之各种姿势,亦皆能达意也。假使毫无动作,死板板的唱去,则又何必登台作表演?我很希望爱好戏剧者,大家共同来研究身段。


(《十日戏剧》第1卷第14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