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源来:谈谈梅派艺术

许源来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风行了几十年,成为广大观众最熟悉、最喜爱的流派。像他那种具有综合性的卓越艺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完的,我只是择要地谈一些它的特点。


 梅先生的歌唱,行腔婉转自如,韵味无穷,吐字清楚有力,合乎音韵规律,他根据传统的唱法,加以新的发展。老戏里的“南梆子”,一向是花旦唱的,青衣、闺门旦也唱“南梆子”,是梅先生编演第一出新戏《嫦娥奔月》时创始的,后来大家纷纷仿效了。还有,旦角唱“西皮”,也是他开的头。他虽然编制了不少新腔,然而他一直抱着既尊重传统又发扬传统的宗旨。歌唱里以抒情为重,不以炫奇为能,特别是他有一条刚柔相济的好嗓子,能高能低,又宽又亮,因此,他清脆圆润的歌声,使人听后历久弥甘。


 他的面部表情,主要是能用眼神传达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目的性非常准确,可以说是箭无虚发,他看到哪里,观众就能了解他的意图。例如《霸王别姬》里项羽战败回营,虞姬急忙出迎,双手扶着项羽,用眼睛上下打量她的丈夫是否受伤,这种神情真切地表达了虞姬当时的心情。《白蛇传》的《断桥》里,白娘子的善良、多情的性格和对许仙又恨又爱的内心活动,也都从他眼睛里告诉了观众。


梅兰芳、梅葆玖之《断桥》


 他身上的动作,恰如其分地和音乐紧密结合给人一种极其舒适的节奏感。特别是手的姿势,早已脍炙人口。1952年冬,苏联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访问中国时,看了梅先生的《贵妃醉酒》后说:“他刚才和我们谈话,还是一位将近六旬高龄的、毫无倦容、毫无忧郁的美男子,忽然一瞬间,我们在舞台上看见一位年轻艳丽的女人,她等候她的主人感到万分寂寞,以酒浇愁。我们从她的两手动作,从她的眼光,从她的台步上,都看出了那种情节。可是主要的还是他的两手,当梅兰芳演完这一场以后,我忍不住请他把手伸给我看看,想借此获得他那运用两手表情的力量的秘诀。当然,这是很难看穿的,因为这些微妙的动作和姿势,是高度劳动和创造天才的结晶,也就是民族戏剧遗产的精华的集中表现。”


 他扮演神女、天女时,当他缓慢地走到台口,一只手用“兰花指”式扶另一只手举着的拂尘,这一刹那静止的形象和在极快的节奏中作出的观音合掌、龙女抱瓶、仙鸟飞翔等优美姿势,都会使观众联想到云冈、龙门的古代雕塑,所以人们都说他扮演的神女、天女有仙气、有诗意。


梅兰芳之《洛神》


 一个穿着带水袖的“帔”的家庭妇女,她手里却要捧着黄布包的方形的印匣,作出各种身段,这是不可想象的。梅先生在排演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里,碰到了这个课题,他以丰富的舞台经验,创造了抱印、捧印、托印各种富有雕塑美的姿势,并且从这些姿势中表达了穆桂英对这颗帅印的亲切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这位女英雄忠诚爱国的精神。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称梅先生为“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的确,他的表演艺术已达到真、美、善的境界。我来举三个例子:


 一、梅先生演《贵妃醉酒》里的杨玉环,三次进酒后,她将要走出百花亭,扶着桌子有呕吐、失足等身段,使人相信她是醉了,但却从醉眼蒙胧中显示出“醉态的美”。


 二、他演《宇宙锋》的赵艳容,在她父亲面前装疯,揪着父亲的胡子不放,从睁大的一双眼睛里,已经看出她是个疯子了但观众还可以领略“疯态的美”。


 三、他演《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当她入梦时,一手托腮,闭上眼睛,按说这是无戏可做的了,但梅先生脸上仍然流露杜丽娘正在做一个好梦,使观众欣赏到“睡态的美”。


梅兰芳之《游园惊梦》


 他不但善于继承传统,而且勇于革新。他早年就从流传很久的神话故事和名著《红楼梦》中选取题材,创造了载歌载舞的古装戏。这种服装大都取材于古代绘画、雕刻、塑像等美术品上的妇女装束,因为要适合舞台上的表演条件,还做了恰当的剪裁。它比传统的以明代为基础的戏曲服装的时代要早得多,人们因而称之为“古装”,现在已被各剧种普遍采用了。


 他在舞蹈方面的创新,都是有生活依据的。他看到古画中天女身上有两条风带,象征她御风而行,他就利用这两条风带编制了《天女散花》的绸舞。我们不是有一句“长袖善舞”的古话吗?他就运用了旦角的各种水袖身段,汇合而成为《麻姑献寿》的袖舞。他学过“太极剑”,就在排演《霸王别姬》时,把京剧中原有的舞剑身段加以提炼变化,和中国武术中的剑法混合起来,给虞姬编了一段剑舞。此外他还有扑萤舞、花镰舞、拂尘舞、扇舞、盘舞、羽舞等优美舞蹈。


 音乐方面,旦角增加二胡伴奏,是从他开始的。在净化舞台面上,他也有不少的贡献:乐队隐蔽在纱幕内;检场人的工作服整齐,非必要时不出现在台上;革新了演员跪拜时扔垫子的老习惯;他还以身作则地不在台上“饮场”。以上所说都是梅派艺术的一些优点,它影响之广,不限于京剧,其他如昆剧、汉剧、川剧、秦剧、豫剧、赣剧、湘剧、粤剧、越剧、评剧等剧种,也全向这一园地采花酿蜜,提高本身的质量。


 凡是成功的艺术家,必然要广泛地向各方面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梅先生一生喜爱美术,审美力很强,他对绘画下过功夫,每逢看到一幅名画或是一件精致的雕塑品,总要再三把玩,舍不得离开。他还爱养花,常从一种开得五色缤纷、鲜艳夺目的牵牛盆花身上,对色彩复杂的戏曲服装如何配合,研究出浓淡相宜的多样图案。围绕梅先生身旁的老朋友,有文学家、考据家、剧作家、书画家、雕刻家,在相互切磋下,对他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1962年8月8-11日,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联举办了“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由梅派传人张君秋、杜近芳、梅葆玖、杨秋玲、李玉芙等演出了梅先生经常演的《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大登殿》、《天女散花》、《二堂舍子》等10多个剧目,从前陪梅先生演过戏的姜妙香、马连良、谭富英、袁世海、梅葆玥等也参加了演出售票前一天,人民剧场票房门口就排成很长的队伍。范经理对我说:“这种盛况就和一九五五年梅先生在这里开幕演出时一样。”每个剧目演毕,观众掌声不绝,“叫帘”多次。我还听见观众这样说:“看了今天的戏,好像梅兰芳还活着,梅派艺术留下来了。梅先生桃李满天下,那次上海、南京、武汉、昆明、兰州各大城市都举行了纪念演出。我相信,梅先生的艺术光彩将永远照耀着后一代。


梅葆玖之《天女散花》


 中央文化部在梅先生生前给他拍摄了几部彩色的舞台纪录片。梅先生逝世后,又举办了多项纪念活动,如拍摄传记电影《梅兰芳》,举办“梅兰芳艺术生活展览”,发行纪念邮票,复制《梅兰芳唱片选集》,刊印《梅兰芳文集》等。政府对这位大艺术家的隆重纪念,更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怀想。今后,大家还要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从梅派艺术吸收营养,对梅派艺术的特点做有系统的整理、记录工作,让这一流派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民画报》1962年10月)


- 历史推荐 -


周翕园:谈梅派《汾河湾》及学习流派的原则

杨畹农:梅派的唱念及其他

包幼蝶忆梅兰芳及谈梅派唱法

傍梅兰芳,也是傍王少卿

忆梅兰芳先生:访问日本的一段往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