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四大名旦:“常有天赋嗓音极透亮者偏欲学程,实错误也”

梨云馆主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四大名旦,以男性把持住旦角的四把金交椅,多年以来,女性旦角始终甘拜下风,自己本性之戏,却赶不上异性,实堪称奇。

 

 本来,戏剧首要注重刻画讴歌人生之庄严、超逸,渲染人生之黑暗凄惨。按说以女性而充旦角,关于先天之条件上自然有许多便利,男子毕竟是男子,学女子自然是做作,应该不如女性之自然,但是观夫梅、尚、程、荀之表情、身段等入微入化,与女性无异,论者多谓男性在生理方面较女性有许多优点,故较易成功,此说不佞相当赞同。


 不过愚以为另外更有一个大原因,就是我国旧剧情形特殊,在装饰,念唱方面并不完全是“格性”之表现,有许多能隐拙瞒丑之地方,如新剧,电影等,性的分野和流露极为显明,恐若以男性充女性,不易隐瞒如此之缜密吧?


 不过所谓四大名旦,其艺术之面目有其不可磨灭之价值,同时不佞颇信人定胜天之理论,彼四人实有真苦工博学,而女伶方面实缺乏坚苦之意志,不能奋斗钻研,实堪遗憾也。



《西厢记》梅兰芳饰红娘 程砚秋饰崔莺莺 尚小云饰张生


 梅本身艺术实有空前之价值,但关于戏剧之影响于人生之意义,未能以其伟大之天才发挥到伟大之角度。

 

 梅兰芳乱弹师陈德霖,昆曲师乔惠兰,又得黄秋岳、齐如山、李释戡等或为其编剧,或为其交际宣传,再加上其本身之天才,功夫和环境,所以,有现在之成功。


 其脍炙人口之剧,如《黛玉葬花》  《天女散花》  《太真外传》  《廉锦枫》  《西施》  《洛神》  《俊袭人》等,因其姿容之富丽,故适合闺阁名阀之身份,表情之细腻,俨若好女子,宜喜不宜嗔,宜欢不宜哀,宜柔婉不宜泼辣,脸上之剧,直如从心坎中发出者,可谓臻入化境矣,其武功、腔韵、道白等,历来贤杰评论者多矣,不佞现只欲谈其影响于观众方面之人生意义。


梅兰芳之《天女散花》

 

 语云,“愁苦之音易好,欢娱之词难工”。梅既多富丽华贵之戏,因此可以说其影响于观众的人生意义是偏于“享受方面”,固然,宇宙之事,完全在于人之理解,花好月圆,不一定人人发生美感,而衰草斜阳不一定人人发生悲感。不过—般的来说,如其“散花” “奔月” “上寿”等,不过单纯的只予人以富丽艳冶之趣味而已。


 本来戏剧之意义,消极方面是欣赏演员之艺术,而积极方面,则是玩味人生之动态,关于黑暗面是要有见不肖而内自省之意义,关于光明面,吾人更应歌奏宇宙之庄严灿烂,以燃起捉摸探索之火炬,以期宇宙永恒之进展,而少悲哀之魔障。


 但是如《西施》  《别姬》等剧,渲染倾城美人之遭祸,与刻画英雄末路之凄凉,更象征人生之紧张与隽永……其意义之深醇,自是空前杰作。


梅兰芳之《霸王别姬》


 不过人生是多方面的,快乐之剧亦好,愁苦之剧亦好,完全在乎人之理解,本来我国旧剧一方面固有其固有之价值,一方面亦不无落伍之疵点,不能随着时代以进展,梅博士之艺术自不必说,便统观其剧之人生意义,在某种角度上说来,自不无遗憾。再说得透彻些,就是没能将其伟大之天才完全发挥至伟大之角度去。


 尚小云其姿容适切合一“媚”字,不大之一双“媚眼”,再加两个笑涡,实一笑倾城也,其拿手好戏如《摩登伽女》高卷烫发,旗袍短袖齐肩,银色高跟鞋,肉色丝袜,玉腿掩映,好女不如也。其表情之常处,细腻活泼,尤其表演少女热情之剧惟妙惟肖。昔与某君观其《青城十九侠》,伊观后感曰: “剧情虽荒诞不经。但以尚君表演之热情,已燃起吾之槁木死灰矣。”小云感人之深,可见一斑矣。


尚小云之《摩登伽女》


 程砚秋,嗓音本有先天之缺陷,但其能苦心致学,克服缺陷,以其低狭之喉韵,别创一格,行腔走板,至为神秘自然,论者绝少有瑕疵之者。且此来程派日益时髦,学程者历历皆是,常有天赋嗓音极透亮者,偏欲学程,结果画虎类犬,实错误也。


 尤可称道者,则为其舞剑技术。婀娜娉婷,刚柔掩映,实称一绝。其夙日之孜孜不倦,对艺术之领悟,对事业之努力,实迥异他伶,其作风宜于悲剧如《荒山泪》  《春闺梦》等名剧,往往双蹙娥眉,晶莹泪目之顷,其深闺怨,满腔抑郁,实能予人以重大刺激,其紧张处惊心动魄,能使观者忘却置心何处。


程砚秋之《荒山泪》


 荀慧生,风流妩媚,实能动人遐思。关于表情方面,愚以为表示娇羞之态,可称妙绝。如《儿女英雄传》一剧,刻尽儿女情长,娇羞怯媚,非有伟大天才与苦心修养,实难得如彼之入微入化焉。


荀慧生之《十三妹》


 统观四旦之演技,成功自非偶然,实各有所长,究其所长之成因,自是赖诸天才、环境与工夫三项,所谓天才(先天条件)纵难可勉强,而环境与工夫(后天条件)实在人为。常见伶人中,其天赋本极优越,而竟不能苦心发展,或更予以后天之摧残,实甚可惜。拉杂写来,不足云评耳。


(《百美图》1939年第1卷第7期)


- 历史推荐 -


余叔岩逝世详记(1943年)

萧军:“京剧必须要被利用和改造”

谈京剧:头牌过剩二牌荒

关于京戏里面“性”的表演

说谭鑫培:“谭的唱已离开了唱的境界”

刘振修:我为什么把昆曲翻译成简谱?

1960年上海戏校昆曲表演录像教材(旦角、丑角、小生)

俞平伯谈昆曲的保存:“即谓中国文化全部在崩溃中,亦非过言也”

1928年昆曲在日本:“中国观众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日本观众却看不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