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宾:话剧运用戏曲手法一例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戏曲的表现手法与话剧十分径庭。因此“话剧加唱”的办法、常为人们不满。“话剧加唱”意味着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生硬捏合,破坏了艺术形式本身的完美,也缺乏艺术感染力。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戏曲与话剧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戏曲要在不违背本身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向话剧、电影吸收营养,取长补短;话剧同样也要向戏曲吸取营养,逐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为了使话剧艺术民族化,我国很多戏剧界的老前辈,知焦菊隐先生、黄佐临先生等,都进行了多年的辛勤探索,发表过许多精辟的理论、见解。著名的导演舒强同志,也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成绩。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灵与肉》(舒强同志任艺术指导),就为话剧运用戏曲手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吴同宾
《灵与肉》采用了分场不分幕的结构形式。换场时,从头至尾不闭大幕,基本用切光、暗转;有时在运用台上的扇形小转台变换场景时,完全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当场换景,这在话剧舞台上是新颖大胆的尝试。这种形式与其说是从电影借鉴而来,不如说是巧妙地吸取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这种大胆的尝试,对于戏曲界近几年来不敢在舞台上“当场换景”。为了撤去一把椅子,也要不厌其烦地关闭一次二道幕的笨拙作法,实在是一次有益的启迪。尤其对于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如何处理舞台换景的问题更有借鉴的意义。
后台所供祖师像
其次,所有的布景都设计成积木式的写意风格,由于给观众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所以显得洗练、含蓄,而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也与戏曲表现手法接近。
最值得提出的是最后一场拳击,当第十五个回合,却利被马洛打倒后,裁判员开始喊号,如果喊到“十”,却利还不能站起,就算败了。却利的内心在这一瞬间产生了极其强烈而复杂的斗争。在这里,导演使碧姬、肖第、却利母亲、黑人拳王和老板罗勃斯,作为却利心中的幻象,交替出现在舞台的两角,以他们真实的形象和声音,对却利施加影响,用来表现却利在这一刹那间的激烈复杂的心理斗争,给却利的精神和躯体增加了巨大的动力,终于疾速恢复了体力,在裁判员喊到“九”时、却利一跃而起,并以暴风骤雨般的打击,打败了马洛。这一心理斗争过程在真实生活中,不过是三四秒钟的事、但在舞台上却放慢、延长到几分钟之久。为了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人物的心理矛盾,在舞台上完全突破时间限制的框框,而观众丝毫也不会感到不真实,这正是戏曲艺术表现手法的特色。
童芷苓之《纺棉花》
《灵与肉》在戏剧冲突发展到尖锐的高潮时,非常和谐而大胆地突破了话剧舞台所习用的“真实时间观念”(即舞台上的时间距离与真实生活的时间距离基本一致的观念),是话剧运用民族戏曲手法的成功一例。
(《戏剧研究资料》第9辑)
- 历史推荐 -
京剧的装饰艺术:“京剧舞台上的色彩效果,远远超过了盛唐壁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