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谈应节戏:“能得女子的欢迎的戏,才有力量”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近来常有人谈应节戏,其实这件事情,很不容易谈,说来话也太长,现在只好大略谈一谈。戏馆子中的应节戏并不多(说见后)。但来源却很远,它是由皇帝宫中的月令承应戏衍来。兹先谈谈清宫的剧本,除平常所演之戏外,又有特别的剧本。这些剧本,大致也分几种:
开团场戏,平常说就是开团场。详见前《谈四角·陈德霖》。
法宫雅奏。这种都是很长的,总是分六本、八本,乃至十二本,每本又分十几出。多数为乾隆年间张照所编,都是昆腔,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罗汉渡海》、《阐道除邪》、《四面观音》、《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等戏,都属此种。
九九大庆。这种戏种类很多。凡专为皇帝、皇太后庆寿,以至皇后、太妃、妃嫔等等庆寿所演的戏,都属于此,所以名曰“九九大庆”,不但此,连专备公主出嫁,太子娶亲,皇子生日满月等等所演的戏也附属在这里。如《诸仙祝嘏》、《千秋海宴》、《天开寿域》、《万年甲子》、《五福五代》、《寿祝万年》、《福寿延年》、《千秋燕喜》等等的戏,都是庆寿用的,《百子呈祥》、《红丝协吉》、《璧月呈样》、《七襄报章》等等的戏,都是婚嫁生日所用。
太平祥瑞。此四字不见记载,但宫中剧本,则另分此种,于平常庆贺时承应。如丰年、喜雨、瑞雪、海晏、河清等等时候所演的戏,都归此种。如《景星庆云》、《千秋海晏》、《万卉芳荣》、《祥芝进寿》、《万花争艳》、《丰绥谷宝》、《丰登击壤》等剧本,都是预备这种承应之戏。
故宫畅音阁戏台
宴戏承应。每逢较大的庆贺日期,皇上吃饭时必要演戏。这种戏极短,最长不过两三场,短者一场,如《日月迎祥》、《人天普庆》、《青牛独驾》、《环中九九》等等都是这种。
月令承应。预备一年之中,每月的节日所演之戏,都名曰月令承应。这种戏剧很多,自元旦到除夕,十二个月之中所有节日,都有应节的戏。如《喜遇元宵》、《子安题阁》、《屈子竞渡》、《混元盒》、《天香庆节》、《九华品菊》、《踏雪寻梅》等等的戏,届时都是必演的,《啸亭杂录》中有一则谈此事,虽然不详,亦可知其大概。
清宫中这种承应戏的习惯及规矩,是怎么个来源呢?我为这件事情,也考查过多少年。最初问戏界人,都是随便说说,可以算是都不知道,后问到升平署总管太监,他说始自乾隆年间。并且说:所有本子,都是张照编的。因为他正管这件事情,于是他的话,我也就相信了。后来又得到了几种康熙年间的钞本,才知道他的话多数靠不住。继而又想:这件事情,不但不是始自乾隆,且不始自康熙,它的来源,一定在清朝以前。
我这种思想,有两种原因:一是清朝来自关外,绝对不会有这种文化, 二是满洲或者有由元朝传流去的剧本,但也发达不了这样快。康熙初年刚刚平定,彼时他与中国文化,尚未能大沟通,骤然便能有这样的剧本,理想中是不可能的。我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没有切实的证据,所以不敢骤下断语,便存疑了十几年的工夫。后来陆续又收到了几种剧本,我的判断,已经可以证实了。最末看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孤本元明杂剧,其中末了几种都是承应戏,都是专备在皇帝面前演的,由此方才知道,这种承应戏是由明朝传下来的了。而且还是由宋朝创始的,因为有些种,里边还有致语的组织,这在元朝以后的其他平常剧本中是不见的。这种致语的构造,有与宋朝歌舞队中的致语,大致还相似,所以也可以断定,它是由宋朝传流下来的。要想研究剧本的来源,由承应戏中,可以得到许多的线索,此事我从前写过一篇文字,曾刊北平国立图书馆所发行的季刊中,现在不必多谈了。
清宫旧藏戏衣
宫中的应节戏,名曰月令承应,外边营业戏的应节戏,便名曰应节戏。据戏界老辈人云:从前在前清时代,应节戏并不发达,并应节戏这三个字,也不十分普遍,平常也说不着。这个名词,在清朝末年才抬头,民国以后,就很风行,差不多人人都知道了。在前清时代,所谓应节戏者,也不过是《混元盒》、《天河配》、《阴阳河》等几出戏,且不是专为应节才演,平时亦往往演之,如春台班(或是四喜,记不清了)初排《混元盒》,是为与三庆班之全本《三国演义》争强的,并非专为有端节排演的。
从前所以不重视此者,也有个原故,彼时女子不许进戏馆子看戏,所以总不会十分发达。到了光绪末年,以至到民国,女子才许进戏馆子看戏。女子之想听戏,乃是情理中的事情,但因皇帝禁止,没人敢违抗,遂锢闭了100多年。一旦开禁,谁不想去看看呢?所以那几年,戏馆子很做了几年好生意。一年中的各节令,又多是各家接姑娘的日子,北平管这种日子,就名曰接姑奶奶的日子。媳妇在婆婆家,不用说不能看戏,就是平常的娱乐,也得靠后,也不能随便。回到娘家就随便多了,当然得乐和乐和,至少要听听戏。万没有姑奶奶一个人独自看戏的道理,总有几个人陪着,多则一家之人同去。请看这一来给戏馆子添了多少座客?各戏班,戏馆子,当然知道这种情形,不能失掉这种机会,于是争着演好戏,以便卖满座多赚钱。只演平常所演的硬戏,还赚不足,而且平常的硬戏好戏,未必能合太太小姐们的口味。于是又设法编排新戏,并利用与该节日有关系的故事,或利用宫中旧有的节令承应戏,重排或改编。所编所排者,都是大受欢迎,利市百倍,以后遂成了风气。以上乃承应戏发达的原因,亦即承应节戏之所由来也,下边再把各承应节戏之来源详细谈谈。
上元夫人
一年之中的应节戏,《上元夫人》是头一出,因为元旦,大家忙于拜年,且元旦戏散得又早,常看戏的人,元旦都不会看戏,尤其用不着应节戏。从前灯节也有《薛刚大闹花灯》戏,但平时也演,不能算是完全应节之戏。经我才编了这么一出,后来我又编了一出《春灯谜》,老友陈墨香又编了一出《元宵谜》,都是由昆腔翻过来的,且都不是专为元宵节演的。专为上元节所演之戏,只此一出。
《上元夫人》梅兰芳饰上元夫人
这出戏最能叫座,因为它各种叫座的条件都有,陈德霖去王母,王凤卿去汉武帝,梅兰芳去上元夫人,各有大段的唱工,这是一般听戏的行家所欢迎的。王母出场,用旧式的仪仗幡帜,上元夫人用现做的灯彩仪仗幡帜,并有四个仙女,帮着歌舞。因欲提倡富连成社高材小生程连喜,所以特约他去法婴,又给上元夫人特创制了一件小玻璃棍之帔(现在戏中玻璃棍的行头很多,但创始的是这一件,因各位小姐太太都极端欢迎,所以很快就风行了)。以上这些情形,是太太小姐们所欢迎的。又特制了一堂兽形,由法婴领着,添了许多身段,此旧名词叫作跳兽形,这是儿童们所欢迎的。又加了四段昆曲,也都添上身段舞蹈,一段为法婴歌舞,二段为四仙女歌舞,三段为上元夫人歌舞,四段为四仙女陪上元夫人歌舞,这是老辈观剧者所欢迎的。因为有此四种叫座的能力,所以每次演唱,总是满座。
《上元夫人》梅兰芳饰上元夫人 程砚秋姚玉芙等饰四仙女
前边所说的这件帔,还可以补述几句,当初创制时,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与小位绣货局子王掌柜商酌,用娇艳淡黄缎子地,绣八团花,为的庄重,团花用团鹤花样,团鹤用玻璃棍围绕,中用白丝绒线绣成,周身用玻璃棍穿成万字不到头花纹,仍然以各种鲜艳色,制成之后,果能鲜艳动人,当时便有许多太太小姐来借观。原想照做,但玻璃这种东西,平常穿着太不方便,故私下未能风行。有一位专做行头之人姓张,即时跑到上海,大出广告,说这件行头是他创的,即开首制造这种行头,生意大为兴隆,很发点财。这件衣服,虽始自北京,但玻璃棍行头,则上海发达较早,就是因为这个原故。后张氏回北京,与我碰到后台,说了许多客气话,我说这很好,我又不做买卖,你能借此发财,我当然很高兴,你不做,别人也要做。结果他送了我一副乌木天九牌。
混元盒
端节从前倒有几出戏,如《五毒传》、《白蛇传》、《钟馗》、《火判》等等都是与此日有关系的,但后来却被《混元盒》打败,便都改成平常之戏了。
《混元盒》这出戏,确是宫中的月令戏,但在外边,则平常亦演,不过可以算是五月节的应节戏就是了。此戏在清宫中有三种本子,弋腔、昆腔、皮黄都有,外边特别又有皮人影戏的本子,情节虽与宫中的本子差不了许多,但结构则完全不同。大致是因为戏剧重情节,影戏重切末的关系。外边营业戏演此,不知始于何时,我所见过最早的,是春台班所排(或是四喜),完全照宫中的本子,角色异常齐整,故极能叫座。张天师为张玉奎(小名喜儿,当时张喜儿三字,人人皆知),大蜈蚣俞润仙(外号毛包),青石精庆四,白石怪钱宝丰,红蟒精王长寿,蜘蛛精陆春兰,蛤蟆精董三福,蝎虎精田老,黑狐精带金华娘娘孙彩珠,白狐精冯瑞云。此戏实由昆曲翻来,当时的唱法,还是昆乱两下锅,有的角唱皮黄,有的角仍唱昆曲,尤其是黑狐精一角,有一场整个的唱《琴挑》,陈德霖去金华娘娘,兼带黑狐,尚如此唱法。盖因彼时昆曲已经衰落,《琴挑》已为不恒演之戏,观众多未听过《琴挑》,故敢公然如此唱法,否则台下必要起哄了。这总算是唱戏的蒙听戏的,俞润仙他们排此戏,因为他是武生,所以偏重武场,后来王瑶卿又重排,就改了样子。前边说过,皮人影戏中的《混元盒》,编的本很好,其中有蝎子精一段故事更有趣,瑶卿把它摘来加入皮黄中,因为其中的情节曲折,颇合太太小姐们的口昧,所以大受欢迎。后来无论那一班,排演《混元盒》,都必有这一段故事了。因为蝎子形体像一琵琶,故名曰琵琶仙子,因而管这出戏,也就呼为《琵琶缘》,瑶卿平常往往单演这一出。瑶卿所排,已经偏重旦角,后来兰芳再排,更是以旦角为重。金华娘娘兼带黑狐,仍由陈德霖担任,我还特别给蝎子精添了两段唱工。
《红线盗盒》梅兰芳饰红线
这本戏有一种特别的情形,就是前边所说的十个妖怪,都是金华娘娘的喽啰,同时出场,同时报名,报名时,必须都要得好,倘—人不能得好,则不但该角没面子,连整本的戏,都算减色。所以排此戏时,都要特别注意,倘本班缺少一个角,便须临时外约。
天河配
《天河配》为七夕的应节戏。此戏来源很复杂,我收藏的这种本子,就有六七种。大致最初昆腔班,就是唱唐明皇鹊桥密誓,或郭子仪拜星两种。后来又把这两种合到一起。此外自明朝就有天河配的小说,但也分两种,一种是注重牛郎织女在天河岸一段故事,一种注重牛郎与其兄嫂分居,老牛破车一段故事。然两种大致相同,不过各有详略耳。曾经有人把这部小说编成梆子腔戏,在梆子班中演了若干年,有人由梆子腔又翻成皮黄,演的年代大概不久,又把鹊桥密誓的场子揉杂在里头。后来瑶卿重排,又在老牛破车一段故事中,添了若干情节,因在第一舞台演唱,该舞台可以作布景,又添了一个大荷花池,一群仙女,在里边洗澡。如此一来,已经很受欢迎,每次演唱,必卖满座。
《天河配》梅兰芳饰织女
民国五六年,兰芳重排,和我商量。我说:老牛破车一段,故事太俗气,沐浴一场,既在天河,便不应作一荷花池,且各仙女只在池中用水彼此戏耍戏耍,毫无戏剧的意味。于是把牛郎织女度日一段情节,略为更动,添了两段唱工,且添了织女织锦一场。并在天河沐浴之前,先加了一场织女在天宫诉述心事,又加了与八个仙女约同游逛并游戏。八个仙女,每个都是单上,斜一字站门。场子颇觉大方而优美,故极受欢迎。八仙女出齐后才行动,一边走一边唱,唱的昆腔,都是原昆曲的旧词,随唱随舞,随作各种姿式,沐浴之时,亦加了许多游泳式的身段。如此一来,全剧实较从前优美干净,大有西洋话剧的意思了。后来小云重排,后头的优美场子未大改动,而把牛郎兄弟分居后,其兄往外经商,中途遇强盗一层实写,又加了许多情节,时间就更长了。然这段情节,因名角的技术关系,也颇受人欢迎。
《天河配》尚小云饰织女
这些年来,在北平叫座的戏,没有比这出再大的了。瑶卿小云演之,每次总是连演三天少亦两天,兰芳演此,一次连演七天。北平的情形,与上海大不一样,上海一出新戏出来,可以连演多日,北平则无此习惯,连演七天,就很了不起了。有一次还出过一回幽默的故事。一年七月七日,东华门外真光戏院,约兰芳演此戏,原定演三天,戏报刚贴出来,三天的座位就都卖完了。有一位旅长的太太,派副官去买票,三天的都没有了,回去和太太一说,太太即使旅长亲自去买,亦未买到。此旅长当时在北平颇有势力,乃嘱本区警察署长代买,派人前去,亦未买到。署长乃亲往真光觅经理罗明佑,使他设法,无论谁家所定之包厢,让出一间来。经理把定包厢册子给他看,说:你看哪一家可以让,我们就照办,但须您负责任,对原定户去说。署长一看,定厢者都是有势力之人,也不敢擅动,乃回复旅长,说无法买票。旅长太太大不高兴,又命副官去买,并云倘买不到,你就不用回来了。副官知道是买不到了,到了戏馆子,就跪在票房中不起来,说这个差使,是没有了,就请经理赏饭吃吧。经理商之兰芳,他们也无法,这个时候我到了真光,见一人跪在票房,我就往后台去了。兰芳看见我,就说:一切事情,请你们跟齐先生商量罢,我不管了。我说这件事情好办,我即问该副官,说:这三天的包厢是匀不出来了,但是可以三天演完之后,于初八日再特别为你们太太演一天。你回去问太太,她若答应,就再演一次;这一天的票,先不卖,先尽她留,她不要的再卖。副官大乐,回去回明,一会儿就回来,说太太实在感谢,这一天的票,她都留下都可。经理说不必如此,买的人还多的很。结果她买了十个包厢,事情才算完。多演一天这种办法,因与别处合同的关系,兰芳不能说,所以须我替他担任。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出八月十五日的应节戏,从前中秋多演《阴阳河》,后来就不演了,民国后瑶卿在第一舞台,把清宫中应节戏《天香庆节》给排了出来,但此戏,热闹只管热闹,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尤其是扮上许多兔子,更觉不高尚,然因是宫里头的本子,大家也很欢迎,我则很不赞成。次年又将到中秋,瑶卿他们在第一舞台,仍要演此戏,兰芳此时正搭俞振庭所成之班,出演于东安市场吉祥戏园,恐怕没有新戏,要大受影响,兰芳请我给他编一出中秋应节戏。我就给他编了这么一出,这是我给他编的第二出,头一出为《牢狱鸳鸯》。此戏编成之后,交给他们戏班人看,大家都以为不够看,外面虽不敢说,心中都不以为然,兰芳亦是如此。我说:不要紧,我给你安上些身段,再详细一排,就够看了,于是我在“采花酿酒”一场,安了几种采花的舞式,在“醉后思凡”一场中,安了些思春的舞式,又给他特别创制了一种古装,此为穿古装的头一出戏。在旧小说中(我忘了该本小说之名),有一段故事,题目是《后羿吴刚,天街大战》,我把它利用上,作为嫦娥换装时之垫场,演出之后,果然大受欢迎。一次兰芳同后台管事人等到我家来谈起此事,都说光看本子,实在是不够一看,一添身段,可就太好了。我于是同他们发了一大套议论。
我说:编戏的动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自动想编一本戏,这种可以编几个月,或几年始成,从前的昆曲传奇,多数都是如此。这种戏是只要编得好就成。编出来有人演,固然是好,没人演也无所谓,只要自己的剧本,有价值,能传世,他就心满意足了。另一种编法,是为某班某人所编,编出来立刻就要排演。这种戏能够使角色演着合适,且能合观众的心理,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就算完全够了。至于该剧之构造文字等等,有价值与否,尚在其次。现在我把编这出戏的宗旨,及这出戏为什么这样的编法,跟你们来谈谈,你们大家就明白我编戏的苦心了。
《嫦娥奔月》梅兰芳饰嫦娥
第一你们先请看看你们的戏班,都是什么角色,除兰芳外,只有贾洪林、孟小如、路三宝三人。贾、路二人已老,孟不过二等角;再看你们的行头,不光旧且是破;再看看你们戏馆子,更是破败不堪;再看看人家第一舞台,角色是多么齐整(彼时第一舞台的宗旨,原想把北平的好角,一网打尽,连兰芳也曾被极力约请)。人家角有多少,又有新由上海制的整份戏箱,新式的舞台又有布景,你们要想跟他们比,你们哪一样比得过人家?所以你们要想排一出戏同他们抗衡,那你就得一切事情,都得躲他们。凡他们所见长的地方,你们都不该要,因为倘有一点跟他相同,你这一点就一定让他们比下去。他们所倚赖的是舞台好,行头新,角色全,剧本又是宫里头出来的,这几件事情,你们都无法争强。所以我才拿主意,专靠一个人。那几件事情,你们胜不过他们,这一个人,他们胜不过你们,所以这出戏,才这样的编法。他们靠人多,你们靠一个人;他们靠行头全,你们特制一种他们没有的古装;他们靠布景热闹,你们靠舞的优美。如此一来,不会胜不过他们的,至少是不至于被他们打败仗喽。
我这一套话,大家当然很以为然。后来戏界人,对于我的话,都很肯听信,因为这出戏叫座的力量很大,所以他们知道我特另有些主意就是了。并且同他们说,这种编戏法,所有编戏的人都应该知道。总而言之,是人家所长,自己所短的地方,都应该躲避,总是把自己所长的地方,尽力发挥,方能胜人一等。再者我编这出戏,自己也另有一种用意。因为在光绪末年,我在德、法两国看到的神话戏,实在优美洁净。吾国则没有,有之也不过是妖魔鬼怪,乱杂无章,老想编几出神话戏试试,但无此知识,更无此能力,适有此剧之提议,遂编了这么一出,前半还用的旧剧的规模,后半才试着来了一来,虽然风行了几年,但离西洋神话剧的优美,还有几万里路,后来的《天女散花》,才算有了一点进步。
《嫦娥奔月》梅兰芳饰嫦娥
以上所举的这四个日期,实实在在,是有应节戏的日期。其余如元旦,二月二的龙抬头,三月三的跑法船,重九登高品菊等等的日期,在宫中都有应节戏,所谓月令的承应,外边就很不重视了。其不重视的原因,就是前边所说的,跟女子没有关系的原故。比方五月中有关公的应节戏,工商两界,也还感兴趣,而女子不理会,每年也就无声无息地过去了。而这四个日期,在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妇人尚不许听戏的时候,也不过是随便演演,自从女子准观剧以后,才热闹起来。应节戏这个名词,也就慢慢地扩大起来。每逢这个日期,各戏园子,也都预先筹备,总要演演,以便大捞一把,于是应节戏,遂成牢不可破的风气。就是前边所说,真光演《天河配》的故事,也是因为七月七日演唱,才有这种情形,若平常演唱,也不过同别的戏一样,万不会有这种叫座的力量。这足见社会中对于应节戏之重视了。只是男子的重视,还不成,必须得到女子的重视,方有力量。由此以后,北平的老角都说,好角演戏,必须能叫女座,能得女子的欢迎,方有力量,倘只能叫男座,只有官客欢迎,那力量就少多了。他们有一套议论,就夫妻二人比方说,先生想看戏,太太不愿去,则可以拉着先生也不去喽。反过来说,太太想看,则可以拉着先生一同去看。就一家说,先生一人看戏,不见得要带子女,太太去看,则多数要把子女带去。就朋友说,先生看戏,往往只有一二人,请客极少,女子则愿多约朋友。因为有这种种情形,能叫一个女座,便可以多拉几位来,能叫一个男座,则往往被女子拉住不来。所以戏界又有一句话,说能叫女座者,力量才大,方算好角。以上所说,乃是从前北平的情形,彼时风气虽已开通,但女子仍不愿意自已看戏,必要拉着先生。如今则又两样多了。
(《京剧谈往录》三编)
- 历史推荐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