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君寨苗族:有哪两个文化核心?各扮演了什么作用?

2017-08-02 吴泰隆 三苗网X智慧苗族

亲,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老君寨苗族的核心文化

吴泰隆


作者简介:吴泰隆,1955年8月生,男,苗族,贵州凯里市大风洞人,工程师。业余时间爱好写作。现退休,在贵阳、凯里两地居住。





各民族间文化有差异,有差异就容易导致认识上差距,先进和落后就可能会体现在其中。是不是本人也不敢断定。本人认为平常亲人间的称呼就应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试着从称呼入手。由于自己的生活区域是凯里市的老君寨,对老君寨及周围的苗族了解得多,老君寨的苗族和黄平的苗族同属于一支系,想必黄平苗族也应是一样的文化关系。


苗族人之间的文化关系有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还可派生出来很多小的子关系。汉族也有这些关系,其子关系更全更多。但汉族这些关系可以统统合并成兄弟关系,而苗族除了朋友关系可以合并到兄弟关系外,即是朋友也是兄弟一样,兄弟关系和夫妻关系也可算作是一个本家关系,与亲戚关系是不能合并的,且是相互独立的永久的亲戚关系。例如夫妻关系,汉族可以认为是兄妹关系,苗族则认为是犯了乱伦,是骂人的侮辱人的。亲戚关系中的姐妹夫与舅子关系,汉族也可以认为是兄弟关系,同样苗族也认为是犯了乱伦,是占人便宜的话语。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先进与落后,让大家理解与讨论,引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现象。


汉族将这些关系统称为兄弟姐妹关系后,称呼就变得简单,在丈夫家妻子跟着丈夫称呼,在妻子娘家丈夫跟着妻子称呼。从称呼来看是以血缘亲疏为主进行称呼,对其没有血缘的配偶则称呼为嫂、弟妹、姐夫、妹夫、表嫂、表弟妹、表姐夫、表妹夫、伯妈、叔妈、姑爹、舅妈、表伯妈、表叔妈、表姑爹、表舅妈、姨爹等等,这些没有血缘全都是从属的关系,血缘亲疏和主次关系明显区分出来。姑爹家的兄弟姐妹跟着老表称呼伯、叔、姑下去,这种称呼连着血缘关系称呼下去,“老表”如何称呼,自己也跟着一样称呼,“老表”的“老表”如何称呼,自己也跟着一直称呼下去。把亲疏关系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混淆。



老君寨的苗族不是这样,且是完全的不同,称呼上都是一样亲,没有以血缘关系分出亲疏来,但会分出亲戚关系来。比如伯伯叔叔,按直译苗话叫爸大爸小,伯妈叔妈直译叫妈大妈小,姨妈姨爹苗话没有专门的称呼,也是直译叫妈大妈小,爸大爸小,没有分出是男的亲,或是女的亲,都是一样亲,只是在一个本家关系中体现出是配偶关系而已。比如姑嫁了成了姑妈,姑爹家的兄弟都称呼做姑爹,配偶都称做姑妈。这一辈是这样称呼到下一辈也继续延用这样称呼,仍称姑爹和姑妈,下一辈汉族则改称表伯表叔和表伯妈表叔妈,对待舅家也是如此一直地称呼下去。亲疏是一样,没有分出来,且还混淆了,本来表伯表叔亲,配偶叫姑妈成亲的了。虽有混淆,但亲戚关系分得非常明显,永远是亲戚关系。汉族带“表”还体现出亲戚关系,不带“表”(一般也不带“表”)的话就是本家关系了。


由此得出,凯里市老君寨及其周围苗族,是有二个文化核心,一个是本家关系,另一个亲戚关系,这两个关系不能包含,相互独立存在,是并行的关系。由此就可派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日:过年、拜年(或者叫忌年,时间是大年初一二三四五等)、芦笙节、过十四(元宵节)、敬桥节(二月二)、祭祖节(清明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七月半(吃新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粑(重阳节),婚礼和立房子等。这些节日,老君寨的汉族也过,除婚礼和立房子外,规模都小也即是家里过过而已,苗族节日规模大小,过节时间长短以及隆重程度也不同。例如正月初二三,新女婿来拜年,最低要抬一挑糯米粑和酒肉糖果等礼品,起码有两对男两对女的陪来,本家都来陪还要家家请吃周,闹他个三五天不等,这餐醉了还不醒酒,接着吃下家。过十四喊姑家或舅家,本家又要家家请吃,也是闹三五天不等,酩酊大醉方可。还有端午七月半喊姑妈,这种礼节只要有老人在,年年节日年年喊姑妈,当然姑妈家也有姑妈,必然是一年来一年不来。来以后分礼给本家兄弟家,本家来陪,家家又要请吃。雷山这边过节更复杂,过年不是统一过,而是这个村寨过完到下个村寨过,姑家来过节抬来多少,在舅家盛情招待过后,还要回礼,回礼大约是姑家抬来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姑家回去又继续热闹。



为什么会这么隆重呢,究其原因,就是文化上的差异,产生认识上的不同所出现的行为。苗族的两个文化核心,本家关系和亲戚关系,是相互独立并行的关系,才会产生这么隆重这么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招待客人的盛情文化。试想如果是本家,在一起吃餐饭,是不会请人作伴相陪的,可以大吃大喝,可以盛情劝酒,但不会死劝,不会出现非要劝喝醉才甘心才算盛情的现象。就是人多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气氛,会划拳猜拳等增加气氛的现象,自己喝够了,可以自动离开,不会死劝。若灌酒逼酒,一般由女性来进行,男性灌男性酒一般没有,男性灌女性只是象征性,若真灌是不雅行为,在哪个民族都是如此,所以说本家相待就不会很热闹也不会那么复杂。亲戚相待就不同了,不热情就是不礼貌,不尊重客人。再说亲戚也即是姑家,姑家回娘家看望父母(老丈人丈母娘),孝敬父母当然要带礼物,带了礼物舅家当然要盛情招待,仅是一家招待,自然单调热闹不多,一家的姑家同时也应是本家的姑家,只是亲疏程度不同而已,于是请来一起陪伴,请就把姑家带的礼物分送给各家,接了礼物家家又得请,必然是这家吃请完了到下家,闹它个几天几夜,酒量少的受了罪,下次姑家又请姑家的本家陪伴来,希望能减少一点罪受,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多数情况下姑家会相约其他姑家一起来,各个姑家又都带有礼物,嫁时天各一方,借此相互可以在舅家团聚热闹,继续以前做姑娘时的情意。多个姑家一起来,就会攀比所带礼物,开支会逐渐增多,热闹也就会越来越大,在醉眼蒙胧状态下,正好舞蹈,板凳舞竹马舞自然而然会在其中出现。若是舅家走姑家,虽没有姑家走舅家那么重的礼物,但苗族认为“娘亲舅大”,会请较亲的本家来陪,只是规模小一点而已,前面已说了,一家的舅也是本家的舅,会盛情招待。这么盛情的场面,长久发展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节庆日,也就是节庆文化。



节庆日是怎样产生的呢?答案是在自然而然中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产生的。例如在八十年代前,生活水平要低一些,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改为一个星期休息两天,生活水平又在进一步提高后,为鼓励更大的旅游消费,国家又对节假日进行调整,小长假大长假休年假也随之产生。国家如此,民间也会是如此。这样我们可以猜想,象端午节,刚好在两三个月的春耕大忙季节忙完活路,闲下来,利用这一时节的季节条件和生活条件,家里包粽子吃一餐庆祝庆祝,久而久之,有了固定的时间和名称。至于纪念屈原抱石跳河那是扯谈的,是牵强附会的,给予美丽的想象而已,这与屈原以外的民族有什么关系呢。同样的其它节日也会是这样形成的。



苗族节日中都有所指,过年是自己家过,拜年到舅家过,过十四(元宵节)不分舅家与姑家,敬桥节以本家为主和自家过,祭祖节(清明节)是本家或自家过,端午节和七月半请姑妈,八月十五(中秋节)和九月粑(重阳节)因为农忙期间也是自己家简单过,芦笙节是在农闲期间举行,所以去朋友家和亲戚家过,再加上更加隆重的婚礼和立房子酒。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日,本人认为都应是二元核心文化发展起来的。



最后不仅要问,沉浸在节庆日里,辛辛苦苦劳作的收入就这么无节制吃喝消费值不值?请大家在下面留言,发表见解。



为了感恩广大网友对三苗网的支持,在三苗网X智慧苗族公众平台创立一年之计,我们制作了少量的三苗网纪念衫,欢迎大家扫描或识别二维码购买


本期责编:三哥



延伸阅读

我的弟媳(一)

三苗网高薪诚聘,这里有你的机会和舞台

我的弟媳(二)

“百变女神”张丽娅带你回味舌尖上的味道

有多少人错过了自己的初中同学?


识别二维码,关注三苗网

欢迎投稿,稿费50-500元

投稿:158636984@qq.com

咨询:13658814628


三苗网是中国开通最早、坚持最久、影响力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苗族主题新媒体。从网站到“三苗网X智慧苗族”微信公众平台,一直是民族地区最受瞩目的民族品牌。我们提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宣传与推广、特产电商、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有偿和无偿服务。欢迎关注联系,携手共创辉煌!

宣传广告与商城

联系:18985533350

识别二维码,抢商城新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