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明:遗落在清水江的古包丢坦“黄金明堡”

杨明 三苗网X智慧苗族 2019-09-06
 点击三苗网X智慧苗族关注我们哟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有人说:人的一生必须做过这么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是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明老师的一次美好的旅程。


——编者



清江泻千里 一峰锁江烟


一一遗落在清水江的古包丢坦“黄金明堡”




红岩堡山形似“金猴捞月”、如“触礁巨轮”


 2018年5月6日(星期天),我们偿试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午12点,我和夫人山菊花邀约起阿略、凤鸣夫妇,从凯里启程,路过螃蟹(旁海),跨过旁海清水江大桥,直奔红岩堡而去。谁知在新修的沿江道口,“塌方警示牌”被风刮倒,多跑了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只好回头上加巴,由仰朵下马海。迎着轻爽的江风,看着山水一色的绿野。在岩门司驻足片刻,拍了几张修得半残而废的城墙,便直往红岩堡。


 “古包丢坦”是苗音汉译。“古包”即高高的山包;“丢坦”的“坦”即“屯”、“丢”即助词。因为此山包四周为红岩石,加之山上设有屯堡,汉名叫红岩堡。



其坐落于清水江镰刀湾至岩门司江段北岸,的黄平地界,与台江革一隔江相望。若从南岸朝北岸远眺,只见谷陇大山连绵不绝,如翻滚的波峰般涌向清水江,当走到江边时,突然一个“急刹车”,一座山头猛然昂首,酷似“金猴捞月”之势。


从镰刀湾贴江江向上观望,红岩堡山形又如触礁的巨轮,倾斜于江中,江水由巨轮前端绕了半圈后,向下游奔腾而来。东南西三面环水、四面绝壁千尺。北来山脉直下,形成过峡,直上云天,悬壁高挂,无路可攀。只有江水退去时,红岩堡西面有一缺口,是通向山顶的唯一通道。素有“红岩自古一条路,千军万马不可行”。脚力不好莫上红岩堡,水性不行莫往江里跑。然而红岩人“个个是`神行太保',人人如浪里白条”。




这时,江水浩浩荡荡东去,只有我与风鸣同行,山菊花、阿略被江边的风光吸引,居然借故与随行而来的小张妹留在李家桥,因为张妹是李家桥人,回到娘家自然要尽地主之意。大家在看完张妹开发的果园后,张妹就在屋里弄饭菜了。山菊花、阿略便去河边拍照。若不是专程前往红岩堡,我肯定也会在此留下,饱览一番这里的旖旎风光。


凤鸣老家就在不远的山上,所以对此地比较熟悉。我小心翼翼驾着车,行驶在曲折公路上行驶,无暇顾及沿江风光。凤鸣指着公路上端的一条狭长的古道说,“社会动荡年岁,常常有人被关羊”。关羊就是被打劫的意思,就黑道的话语。因为这里远离人烟一一“前不巴村,后不挨店”。现在这里修通了公路,那条古道已经荒芜,几乎没有人足及了。



说话间,车子已经轻松穿过悬岩陡坎的江岸公路,越过约两公里的山后,到达一处山坳上。往左边瞰视,一片田坝嵌在谷底,清水江一分为二。这边是黄平浦江苗寨,由于下游有一处宛似弯镰的河道,所以此寨又叫镰刀湾;对岸散落着一村寨,是台江地盘。两岸往全靠渡船,江面上很少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现象。因为彼此两岸来往频繁,亲密无间。


此时,我们已下到江边,但见小船你来我往,横渡于江面。一叶小舟刚刚载送两老人停靠北岸,又有一家年轻夫接船南渡。



媳妇左手拉着一个小孩、背上背着一小孩,蹬上了小船,丈夫站在船头,左右划着江水,调整好船头,轻盈地划过江面。一船满载青草的小船自南向北漂来……


斜阳洒在江水上,波光粼粼,满似江面黄金甲,一峰锁屏半江烟。若大的绝壁山体斜插江中,果然像一艘触礁巨轮,形成了“U”型的大湾河谷。绝壁之上,放眼江面,一览无余,无船逃过眼下。难怪,明朝政府选择在红岩顶上建屯设堡哟!




我俩驾着车,碾碎了夕阳,返程至过峡处,寻找停车的地方。因为,这里虽然是通村水泥道路,但是路面比较狭窄,只好停放在岔路口,但又挡住了一条小货车的去路。


 “他这个车半把年都没动一次,没会影响的。”红岩堡一位姓刘的小青年介绍说,“是我们寨上的,他自己没驾照,儿子有驾照却不愿开”。在通往红岩堡的小道上还遗留下一部分鹅卵石步道。小青年说,“这条步道一直通往谷陇,由于多年多代失修,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随着公路网的逐渐拉开,大小车常常来往,走路人也愈来愈少。我们看见红岩堡一路绝壁,有一段路全是光滑的石板路。此时,江上一幅幅悠然的图画送入眼帘。


一艘艘机动船破浪而下,浪在飞溅;几只白鹭在江边回旋,像几朵白云在江上飘动;几头水牛在沙洲上悠闲地吃着草,沐浴着懒懒的夕阳!江对岸有几处小房子掩映在南岸的树林,小青年小刘说,“因为对岸有田土和庄稼,那些小房子是牛圈和小屋,牛圈用来关牛、踩粪,小屋用来遮风避雨。有时也会在那里住,尤其是江水暴涨时,渡船也不太安全!”



小伙子在进寨的后梯坎坐下来,旁边也有一些小房子,我好奇问之。回答说是“储藏屋”。因为从外运送来一时半会搬运不完,就放在小屋里,有空时再来搬运。这条弯弯拐拐的石梯路是通向寨子的独一通道,半途还有一道城墙般的关卡,石拱门宽近2.5米、高近3米、径深近3米。


如今是和平年代,早已“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刀光箭影已随风消失。这道关卡已是草木丛生,这道石拱门已是挂满青苔。只有那参天的树木望着日光呼摇而上,只有那光溜溜的石梯时刻接受着脚板的丈量,只有那小巧玲珑的木屋,保持昔日的风采!还有那岩壁上的磨崖,见证着明朝皇帝朱元璋钦差蒋瓛亲笔留下的笔墨。虽然已时过境迁,但是字迹依稀可辨。


凑近细瞧,果然不假。“黄金明堡,钦差镇御兴隆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书,洪武二十四年岁次辛未三月十一日”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距今已有627年。蒋瓛,何许人?经查寻资料,蒋瓛是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即当时特务组织的首领,是摆平明代初年四大案件之一“蓝玉案”的关键人物。


“黄金明堡”摩崖(紫夏提供照片)


公元1391年,为何蒋瓛要到远离中原的兴隆卫红岩堡来留下这几颗字呢?既然落款是“钦差镇御兴隆卫锦衣卫指挥使”,说明是点名道姓直赴兴隆卫而来,并且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头衔,自然就是奔着办案而来。因为“蓝玉案”正在处于调查取证阶段,整个案子是在明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结案。蓝玉本身没有到过兴隆卫的记载,但从“蓝党”牵扯出来的1.5万余人中除蓝玉外,以下的第一个大人物就是傅友德,因为傅友德在明初率三十余万大军横扫西南元朝残余势时就到过兴隆卫。也许蒋瓛此行就是调查取证蓝玉与傅友德“勾结”的证据。


在完成差事之余,趁兴赴黄金通道清水江畔的明朝屯堡一一红岩堡视察,就留下了“黄金明堡”珍贵墨宝。一是以示朝廷对清水江黄金通道的重视,二是以示朝廷钦差对推进王权于生苗疆域的决心。谁又料到他在处理完“蓝玉案”后,又步入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后尘,被朱元璋因此平息众怒而成为刀下之鬼。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朱元璋是以预防皇权旁落他人,确保儿孙稳坐江山,必须彻底清除一切障碍。谁都懂得其中弦机,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就像飞蛾扑火一样,直至灭亡而罢休。在明初,朝廷众多功臣,包括刘伯温如此聪明绝顶之人也未逃脱厄运之怪圈。明朝中晚期的心学创立者王守仁算是心机缜密之人,巧妙运用舍功予人,方得全身而退。难怪东晋时期陶渊明的顺其自然、追求和谐的思想颇受后人的羡慕和崇拜!




我俩踩着一块块光亮的石块,在二百多级的石梯上渐次登高,想不到这石山上还生长有如此高大的树木。登上平台,一条鹅卵石镶成的小街,小街越往里走就越窄,从开头的约四、五米的街面到仅容一个人行走,再下去就是万丈深渊。有两位苗族老太太坐在坎子边聊天,我主动去答讪,希望寻找到红岩堡的蛛丝马迹。


从中得知,这儿常人家户有近四十家、二百来人,有刘、雷、潘、杨、沈几姓,这里的各家姓氏亲如一家,互不开亲。他们也许有汉姓,是明初镇守红岩堡的后裔。即使如此,随着岁月的推移,也融入到苗族大家庭里,这就民族相互融合的现象,更值得骄傲的是和谐生活在红岩堡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大家都不愿离去,守护这块净土,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藏物室


我们在条石边见到两窝可爱的鸡群。一只老老母鸡带着十多只小鸡崽在游玩、觅食,一只老母鸡小小心心张开翅膀,让小鸡崽钻到羽翼,享受妈妈的呵护!


红岩堡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中的大多数是家中有年迈老人,上有老下有小而无法外出的年轻人。环视红岩堡,估计有一个平方公里,平坦地势很少,多是斜坡和石山,田土都是在山崖下。除了粮食要搬回家外,牛都关在山下田土旁的圈里。虽然生活不方便,大家都愿意居住在山顶上。


据悉下游正在修筑水坝,2019年蓄水发电。届时,坝水将湮没至红岩堡大门约五分二的石梯边,上山下山都通过渡船了;届时,红岩堡将形成“湖中半岛”,呈现出更加美丽的蓬莱风光。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这遗落在清水江的古包丢坦“黄金明堡”,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风景依旧,欢迎留言给我们。


图文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杨明

本期责编:九妹-牧遥



延伸阅读

牵手阿幼朵

珍贵的重庆更古红苗绷鼓仪式

昆明、南宁、桂林等将开行至大理动车

万人苗族青年齐跳踩花山

又一个苗家小歌星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三苗网

欢迎投稿,稿费50-500元

投稿:158636984@qq.com

咨询:13595041021

十年如一日,三苗网致力于搭建苗族地区与外面世界的桥梁,为民族团结复兴、民族地区发展服务。是开通最早、影响力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苗族主题新媒体。服务范围: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与推广、特产电商、智慧农业等。欢迎关注和联系。

扫一扫,进三苗网商城

联系:18985533350

识别二维码,发现苗疆优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