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说丨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学术论坛研讨会召开

盖媛瑾 蔡悦 三苗网X智慧苗族 2019-09-06
 点击三苗网X智慧苗族关注我们哟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我们的节日: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及西南历法民俗学术论坛研讨会于2018年7月6日在台江县施洞镇河湾苗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河湾苗学研究院等主办,台江县政协、施秉县政协承办,台江县文联、台江县苗学会、施秉县文联、施秉县苗学会协办。


与会者由近70位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各级政府官员、地方能人与文化精英、村支两委干部、乡贤、在校研究生组成。他们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凯里学院、贵州省文化厅、台江县文联、台江县苗学会、施秉县文联、施秉县苗学会等各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清水江流域的周边村落。从参与人员结构来看,会议区别于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来源广泛的参与人员得益于河湾苗学研究院这一开放、多元、民主的学术平台。



论坛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何茂莉教授主持,并由台江县政协副主席杨利、施秉县政协副主席张建玉分别致辞。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主题发言阶段(上午9:00—12:00)、学术交流(14:00-16:00、17:00-19:00)、学术交流与评述(21:00-24:00)。会议主题主要以龙舟文化、旅游开发、苗族文化为研究与探讨对象,涉及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发言以及各参会者丰厚田野经验与思想观念的分享,研讨会上大家做了充分的交流。


1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亚虎研究员对全国各地“龙”的缘起与传说做了阐释和分析。河湾苗学研究院院长杨培德老先生从追问人从何而来开始,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家对生命哲学追问的主题线索,洞悉西方生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独特的苗族学者身份和几十年田野调查的经验与积淀解读苗族生命宗教和龙神仪式的过程、社会文化价值和意义。


老先生学贯中西,对苗族文化的独特情怀以及退休后仍不知疲倦地阅读、思考、不间断地深入田野的科研精神无疑成为参会人员学习的榜样。河湾苗学研究院副院长、贵州大学刘锋教授对苗族文化的“龙”进行了哲学思考。其提出的“以苗释苗”的观点提醒研究清水江流域周边苗族文化的“他”者,必须实现研究范式转化和方法创新,防止利用西方理论和汉文化对苗族文化进行切割式、碎片化式的研究,从而遮蔽敏感的经验问题。



相反,需要研究者在长期田野调查和追踪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追问,通过纵向推演和横向关联性思考,最终凝练出原创性的学术问题,建构自己的“理论大厦”。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执行主任陈志永教授就“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缘何不能撬动旅游扶贫进行了解读,提出迈向治理范式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潘守永教授对节日文化的世界遗产价值、政治价值、发展价值以及文化多样性价值进行了深入解读。台江县文联熊克武主席凭借官员、台江苗族的特殊身份和多年田野调查所获资料系统地系统地阐述清水江龙舟文化的缘起、性质、功能、制作、仪式、组织形态演化、变迁与禁忌,为清水江龙舟文化的后续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性材料。施秉县政协文史委宋永泉以独木龙舟缘起的四个传说为导例,从文化的物质、组织与制度、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以历时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苗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与会者深感清水江龙舟文化的复杂与多元以及文化结构的特征。



2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上午时段)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浙江局)华东生态地球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研究院李文权总工程师开启。作为一名痴迷于独木龙舟文化的学者,通过对比全国各地龙舟节活动,阐释清水江流域龙舟活动的独特优势以及节庆活动的硬伤与不足。贵州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吴建伟通过追溯29年前举办龙舟文化论坛的场景和苗族文化的点滴,对当前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充满了忧思。


台江苗学会张文生对目前龙舟竞赛活动表示担忧,提出对龙舟文化的滥用会严重破坏清水江流域龙舟文化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生境,并提出独木龙舟活动作为清水江流域一带较为重要的村落公共活动,对于这一公共空间如何持续性生产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将如何可能?台江县苗学研究会张少华副会长从能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龙船鼓头在节日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施秉县苗学会潘家相会长提出牢记乡愁,传承苗族文化。施秉县凉伞村文化精英龙明开为与会者讲述在其发起并带领下的凉伞龙舟回归之路中如何利用外部慈善资源撬动村寨内生力量,从而实现了村落组织再造。故事真实、生动且鲜活,为参会学者提供了下一步研究的基础性材料。对家乡充满情怀的贵州民族大学李一如博士呼唤马号、施洞一体化旅游开发应该走政府、学者、民间组织协同治理的道路。


台江县苗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志发从解读苗族民间信仰出发,进而引出苗族文化禁忌,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清水江流域龙舟活动的10条禁忌。施秉县苗学会副会长吴安明以苗族人身份解读苗族的稻作、龙舟文化,提出挖掘龙舟文化背后的“文化”。



凯里学院吴南平老师从村落景区旅游商品同质化的现实问题出发,从美术学角度解读苗族文化应用于刺绣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状。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研究生蔡悦以清水江流域周边江西村平地营寨为例,对寨老在龙舟节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因田野时间较短,寨老权威是如何在组织龙舟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有待于进一步的田野跟踪,这样才能将“寨老制度”在龙舟节活动中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如何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上海大学潘邦辰老师在放映其拍摄的龙舟节纪录片时,对拍摄过程、环节、方法以及田野访谈进行了自我否定和反思。


晚上的专题发言中,施秉县政协文史委张乾才从“娶进来、嫁出去”视角过程化、环节式解读苗族婚姻习俗。中央民族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委秘书长庄晨燕教授从文化生态视野出发,对台湾阿美族青少年部落家庭、部落学校和部落社会生活中的音乐文化传承机制进行了立体化的分析和解读。贵州省非遗中心徐霖则对苗族文化服饰布料工艺的自然美、刺绣工艺的精致美、银饰工艺的华丽美、生活世界的精神美和服饰文化多样性的社会功能进行了人类学解读。独木龙舟文化圈是历史记忆、生态环境以及苗汉文化多重逻辑作用的产物,苗族服饰是如何呈现和彰显这一复杂的多元文化现象的?值得追问。



贵州师范大学的余捷妮娜、任进两位老师对清水江独木龙舟的现代旅游产品设计和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研究生刘晓妍以贵州著名的村落旅游景点——西江苗寨为例,对旅游背景下村落“神性文化空间”的变迁机制进行了多维解读。贵州师范学院李储林博士以施洞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为例,对贵州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变迁进行了解读。


遗憾的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贵州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统功能或弱化、或增强,或多重功能相互交织,功能变迁并非如作者描述那样单一或线性式变迁。因此,如果能借助过程-机制视角对节日活动进行深描,那么对功能变迁的研究会更符合实际。



发言完毕,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执行主任陈志永教授针对会议以及参会人员的主题发言作了一一相关评述。河湾苗学研究院院长杨培德老先生就会议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会议结束已是深夜24点,但与会者仍坚持认真聆听,互做分享,均表示受益匪浅。次日早晨,会议组办方组织参会人员深入实地到龙舟举办村落与村民共度节庆,参与观察。

 

综述资料整理: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盖媛瑾副教授、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研究生蔡悦。


审阅:河湾苗学研究院副院长、贵州大学刘锋教授。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各位专家学者名人志士对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及西南历法民俗进行深入探讨,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欢迎给我们留言。


文章来源:盖媛瑾   蔡悦

图片来源: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

本期责编:九妹-牧遥

延伸阅读

重磅|2018·第三届“十佳苗歌”评选启动

黔东南州大波事业单位招考啦!

遵义市公布最新人事任免

2018苗族独木龙舟节隆重开幕

获赠夏扬教授《苗族古歌》名单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三苗网

欢迎投稿,稿费50-500元

投稿:158636984@qq.com

咨询:13595041021

十年如一日,三苗网致力于搭建苗族地区与外面世界的桥梁,为民族团结复兴、民族地区发展服务。是开通最早、影响力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苗族主题新媒体。服务范围: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与推广、特产电商、智慧农业等。欢迎关注和联系。

扫一扫,进三苗网商城

联系:18985533350

识别二维码,发现苗疆优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