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苗寨又走进苗寨,来看苗家博士的励志故事

杨宏应 三苗网X智慧苗族 2019-09-06
 点击三苗网X智慧苗族关注我们哟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2018年7月28日-8月8日,由云南民族大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关键问题研究”课题,取点马关、文山、砚山、邱北等17个村委会。


2018年8月2日,从薄竹镇苗寨走出的苗家博士、现任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陶自祥教授带研究生一行16人到薄竹镇烂泥沟村、五色冲村调研民族文化。



陶自祥博士(中间者)一行在五色冲村调研

陶自祥博士,绝对是云南省苗族青少年们学习的好榜样:


——2013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全国著名的“985”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他负笈从文山市薄竹镇苗岭大山走进省城昆明求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之后,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刚回到云南民族大学,就被派到教育部挂职锻炼,是云南民族大学第一个到北京国家教育部挂职锻炼的老师。


写作此文,是希望读者从他的成长足迹中给那些还在大山里追梦的青少年孩子们一份有价值的启示。

——杨宏应




苗岭山高 志向更远

——记文山苗族陶自祥博士的励志成长故事

2014年国庆节要到来之前,我收到一条短信。翻开一看,是在云南民族大学任教的陶自祥博士发来的。内容是:“中午接到校长助理电话通知,请我做好准备,国庆收假回来后赴北京国家教育部挂职锻炼工作。舞台更大,挑战更大,我有信心,因为我的人生都是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


六年前,我还在省城云南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陶自祥就硕士毕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六年过去了,陶自祥已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前途大好。十多年前,陶自祥就是从我现在任教的这个偏远山区中学——文山市薄竹镇乐诗冲中心校初中毕业后考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从一个偏远的苗族山寨走进省城求学。面对经济非常困难的家庭来说,想在省城好好求学,安心读书,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不畏困难,坚持了下来,并且他把他的人生走得很高很远。


薄竹镇方圆数十里苗寨密集,座座苗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众星捧月般的坐落于薄竹山脚下。这神秘而茫茫的大山生活着苗、壮、汉等多民族人民,孕育了形形色色和扑朔迷离的地域文化,但也孕育了沉重和贫困。自古以来,这地方就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山追梦人前仆后继地向山外去追梦。


1979年9月,陶自祥出生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乐诗冲乡新田村(2006年6月由老回龙乡和乐诗冲乡撤并为薄竹镇)的一户普通的苗族农民家庭里,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主要以种植三七为主,兼种一些农作物维持家庭。


他大学毕业那年,我正好高中毕业,我跟他到他父母种植三七的山里住了几天,感受了那个地方苗族人民的艰辛。他父母长年累月风里雨里,日晒雨淋,辛勤劳作。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辈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里,埋下了必须努力读书学习 勤奋认真的种子。



日历上的号码在增长,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时间的穿梭中弹指而过,陶自祥注定踏上了成长的客车,转眼间到了上学的时间。七岁那年,母亲把他叫到跟前嘱咐“儿啊,你该去读书识字了……”那年,他跟着村里的同伴们就读于村完小,一所离家两公里的母鸡冲小学。高寒山区的偏僻苗寨浓雾终日不散,但寒冷并没能阻止他们上学求知的脚步,每天早上他们都提着自制的“火笼盆”来到学校。清脆而悠扬的读书声传遍整个山寨,一面高高支起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山寨最醒目的上空,认识国家和把国家比作祖国母亲就是从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开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淳朴的民风和感性的乡土哺育了陶自祥的灵性。苗岭大山,山外有山,山外边的世界有多大?学习和劳动之余,他常常站在家门口极目凝望对面大山的峰顶,对远处的山顶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神往。这种幻想时常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编织着童年的希冀、少年的梦想。


告别小学生活,他用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坐落于薄竹山脚下的乐诗冲乡中学学习。在这个学校,各种知识的营养到了他的灵魂之中,使他触着任何一方面时皆有闪光的火焰。在中学阶段,当同学们课间打闹时,他依然围在老师周围求问;当同学们晚间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在教室点着一根蜡烛在书海里奋斗。有时候被老师催紧休息时,他依然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的光在计算数学题。当用殉道殷的精神和情怀去追求和付出时,他终于艰难地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1997年7月,他初中毕业后,尽管文山地区的高中学校县一中和州一中的教学质量很好。但是他凭着他的聪明和才智,加上勤奋好学,“过五关、斩六将”,以优异成绩作为文山州优秀苗族学生代表,考入云南省第一流高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国知名省级重点中学)。


开学时,他穿着母亲双手编织的一双新布鞋,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在父亲的陪伴下步行5公里来到文蒙公路边,再搭车60公里赶到县城。第二天再从县城搭车来到省城昆明,从此离开了朝夕相处和哺育他多年的苗岭大山,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崇崇苗岭大山,走出苗岭山寨,走入省城,从此踏上了一条祖祖辈辈们都未曾经验过的道路。


经过三年高中的刻苦努力学习,陶自祥于2000年考入云南省重点高校之一——云南民族学院人文学院民族学本科专业。他上大三那年,即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校迎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他带着极好的心情决心为家乡的苗族人民争光,于是更加勤奋攻读各门功课,准备向更高的知识殿堂攀登。


在本科学习期间,他依然像在小学、初中、高中一样是一位非常勤学好问的优秀学生,他的成绩在班上乃至全年级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还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院团委组织委员等学生干部职务,先后被云南民族大学授予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04年7月,陶自祥本科毕业,为了自己的人生、知识水平、思想境界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又考取了母校社会学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学习和学生工作“两不误”的学习和工作劲头,兼任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学生党支部书记。这期间因学习和工作突出,2006年被云南民族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同年获云南民族大学和挪威发展合作署共同授予“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奖学金。


由于各种原因,他放弃了到挪威卑尔根大学进行一年交流学习深造的机会。2007年9月,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业,以优异成绩获云南省教育厅授予的“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并成功留校任教。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陶自祥以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好书是本职,学生满意是天职”为工作准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服务好每一个学生。因学生管理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7月,《春城晚报》派记者专访了他,并整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陶自祥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奋斗前进,不断创造佳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肯定:2008年7月被云南民族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7月被学校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学校授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0年7月被学校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等。他因学生管理工作成绩非常突出,被云南省教育厅选派代表云南省高校参加2008年4月由教育部举办、清华大学承办的“全国第十二期高校班主任、辅导员骨干培训”(全省共派出2个名额)。在与全国各知名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之后,陶自祥把自己所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带到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管理模式、高效的管理方式管理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


由于他工作突出,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授予“2009年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为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管理工作赢得了荣誉。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云南民族大学授予“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他的学生有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在教好书服务好学生工作的同时,陶自祥还不忘强化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理论知识。他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刚走上云南民族大学任教的工作岗位,就立志必须考取全国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于是,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几乎投入全部精力乃至智慧,经过认真准备和努力,最终一次性考上全国著名的“985”大学即华中科技大学,师从我国著名“三农”研究专家贺雪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攻农村治理、农村婚姻家庭、土地和边疆治理等学术领域。自博士研究生入学第一天起,他就向导师提交了博士期间学习计划。之后,导师结合他自身的优点制定了培养计划:导师要求他必须拿出两年的时间扎根于全国基层农村开展深度的农村社会学调研。


在导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整整两年时间,他发挥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村社会学调研。调查地点覆盖全国11个省市农村,调研时间累计超过300多天,撰写了几百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对农村各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专业知识领域上,他用心钻研,把一些调研所得知识数据整理成论文,先后在《青年研究》《南方人口》《思想战线》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10多篇高质量的社会学专业学术论文,其中4篇还是CSSCI来源期刊。


对于一个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而又事业心强烈的年轻学者来说,是知识的积累和经验贯通熔铸成了意想不到的建树和成果。经过三年的刻苦攻读和认真调研,陶自祥顺利完成了近30万字的博士论文《论家庭继替:兼论中国农村家庭的区域类型》,通过论文答辩,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他用三年的时间就从著名大学博士毕业,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坚韧的毅力和耐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一般人都需要4到8年的时间才能毕业,我们可以想象出在这三年中他所付出努力和心血,才能如期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并顺利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后,导师希望他能到平台更高的大学任教,但他选择了回到昆明,回到培养他的母校——云南民族大学任教,并被学校聘为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博士论文在2014年又成为从全省120本专著中经过资格筛选、专家匿名评审、学科专家组论证和专家匿名投票等严格程序审核,最终成为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专项资金资助出版的30部优秀专著之一,于2015年4月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由于该著作图书质量高,具有中国学术气派和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在已准备将该著作作为“走出去图书”翻译成英文版,向国外出版发行,推向国际学术平台。


由于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出色,2014年10月至2015年10被云南民族大学派到国家教育部挂职学习锻炼。但他依然不忘初心,依然以学术为业,不断追求学术梦想,2014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此文获得2015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5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2015年由于科研学术突出被云南民族大学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云南省重点大学之一——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陶自祥博士,从离开故乡苗岭大山,他曾经成为乐诗冲乡第一个苗族本科生、全乡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全乡第一个大学老师、全乡第一个博士、云南民族大学第一个担任硕士生导师的苗族老师。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不仅成就自己,还鼓励和带领周围一批批苗族学子走出苗岭大山,逐渐形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读书氛围。或许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述他奋斗成功的经历也不过分,陶自祥博士就是苗岭大山走出来的一面旗子,一根标杆。他的励志成长经历或许不可复制,但他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的精神应该是值得有志追梦的苗族青少年们学习。


尽管陶自祥博士追求真理、实现学术梦想漫长的道路才开始,但是我们坚信凭他渊博的学识、永不服输和挑战自我能力极限的品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不断勇往直前奋斗的形象,将会继续唤醒苗岭大山深处一批一批的苗族学子。他说:“我会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博士生导师的梦想,在学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祝愿他用汗水编织自己梦想的故事在苗岭大山唤醒农村不重视教育的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坚信他不仅在“读书改变命运”道路上带路、引路,而且还会让路,让更多的苗族学子像他一样走出大山。


苗岭大山,本是歌舞的海洋,老少唱歌时,可随口唱出韵脚,尽管歌唱者一字不识。钟灵毓秀的苗岭大山,给了陶自祥感悟和潜质,引领他进入知识的殿堂。现在,虽说他远离了生养他的苗岭大山,但他时刻怀念着大山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熏陶,怀念着自己童年生活的故乡,依然惦记着苗岭大山深处正在求学道路上的“赶路人”。苗岭大山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成功不论大小,只有勤奋的汗水才能浇灌出人生美丽的花朵和成熟的果实。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知识改变命运,陶自祥博士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欢迎给我们留言。

图文来源:杨宏应

本期责编:九妹-牧遥



延伸阅读

2018年第三届“十佳苗歌”网络投票开始啦

云南苗族儿童捡菌子,遭雷击4人死亡

湘西犀牛洞奇探

拳王熊朝忠回到故乡的故事

一部苗族史诗


欢迎投稿,稿费50~500元

邮箱:158636984@qq.com


长按识别关注

民族  |  文化  |  传播  |  电商

倾听苗族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感受苗族文化在岁月的跌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