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使命前行的家族,生来就是苗族文化的守望者

三苗网 三苗网X智慧苗族 2019-09-06







在修文县一个汉族村寨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村里唯一的苗族人家——迁自黔东南苗乡的今旦、杨美桃夫妇,要求他们的四个孩子在每顿饭前必须说三句苗语才能端碗。


那时没有人想到,几十年后,这一家人在苗学研究领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 父辈的旗帜

汉语中有了“苗族史诗”一词


上世纪50年代,今旦在北京求学。在中央民族大学马学良教授的带领下,今旦和几名黔东南籍同学开始着手苗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工作,搜集内容包括苗族古歌、情歌、酒歌、传说、巫词等约计30万字。


没想到,这一搜集整理就是长达30年之久。1983年,马学良和今旦共同署名的《苗族史诗》汉文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印刷7500册,很快销售一空。如今,这部书已成收藏绝版。


今旦,也是最早提出“苗族史诗”汉译名的学者。


1956年7月12日,今旦(左2)在镇远芽溪调查苗族文化。


 2 志愿的传承

为完善《苗族史诗》继续前行


“继尾发了怒,继尾飞走了,飞到半山谷,找虫吃去了”,虽然不解其意,还在咿呀学语时的吴一文依然时常将这几句苗族古歌挂在嘴边,古歌中那些“继尾鸟孵化十二个蛋”的故事裹着奇幻的色彩贯穿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的童年。


吴一文的祖父、外祖母是当地著名歌手,母亲和几位叔父、舅父深谙苗族古歌,父亲60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进行苗族古歌的研究工作,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给了吴一文坚实的民族志观察和史诗理论的基奠。


为研究苗族古歌及其文化,20多年来,吴一文坚持每年到苗乡做至少三四次田野调查。连续15个春节,他都在苗乡、在歌海中度过。


吴一文的三姐吴一方,也如同他一样,投身到苗族文化的研究中来。


父亲走的这条路,姐弟二人背上行囊,继续前行。


吴一文(左)在剑河县大稿午采访苗族史诗歌手吴福你(中),右为今旦先生。



 3 跨国界合作

成就《苗族史诗》苗、汉、英三语版


马学良和今旦的《苗族史诗》(1983),出版比较早,没有苗文。后来出版了几个版本的《苗族古歌》大多是苗汉文和国际音标对照版。


吴一文和他的父亲今旦先生补上了《苗族史诗》苗文原文,还约请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博士领衔翻译成英文,让海外苗族和海外学者也能阅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教授(中)


他们告诉马克·本德尔,出版三语版《苗族史诗》是马学良和今旦的一个梦想,也是其他项目组成员一生的理想。在这个活态传统濒临消失的时代,苗语的这一口头传统和他们的传承人都即将要离开曾经的舞台,这本书也将变成这一时代当地苗族人的丰厚遗产。于是,马克·本德尔加入到了《苗族史诗》翻译的项目中来。


2011年,苗、汉、英三语版《苗族古歌》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马克•本德尔博士与今旦、吴一方、吴一文在研究《苗族史诗》苗汉英文版翻译问题


2012年11月,在史诗研究国际峰会上被学者誉为“跨国合作的经典文本”。这部80万字的成果获得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经典之作

值得收藏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购买


扫描下面二维码,更多苗学著作在等你



内容来源:三苗网

本期责编:九妹-小麻

延伸阅读

苗族同胞,无论你在哪,我们都应为家乡做点事

跟大家聊聊三苗网创始人石茂明

三苗网聘金牌分销员,零成本躺赚兼职


欢迎投稿,稿费50-500元

投稿:158636984@qq.com


长按识别关注

民族  |  文化  |  传播  |  电商

倾听苗族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感受苗族文化在岁月的跌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