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她不安分得很漂亮。开的小店只有一张桌子,怎么央视都来了?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578 个与众不同的人
“在死亡面前,1岁和50岁没有区别。”
身体的效用时间很短暂,珠珠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15㎡的小店,只卖素饺子,餐费随喜。很任性对不对,但珠珠开的这家店不仅没有倒闭,开业四年红遍了美食界。
珠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哪里结束,但在有生之年不辜负每一天。
2013年,
厦门老居民区的人们忽然发现,
破旧的巷子里忽然冒出了一家店
——饺子与盘子。
不管是谁路过都会多看几眼,暖黄色的灯光映衬得店里每个客人都暖暖的,吃饺子的客人呢,也可谓“种类繁多”,上班族、修行的僧侣、旅行的外国小伙......
奇怪的是,这店里吧,就一张桌子。
包饺子、调馅料、食客进门吃饭,
都在这张桌子上完成。
只准坐同一个桌子,
这是进店的第一个规矩。
“那第二个呢?”我抢先问了出来。
老板娘珠珠戳了戳桌上的铁盒子,
散落在纸币间的硬币顺势晃荡了起来,
撞击在不锈钢上——“丁零当啷”
哈,原来珠珠的点没有人收银,全靠自己找零。
曾经在在战区当过一年的志愿者,
连陈坤都被她的爱心感动,
伸出援手资助了几十位难民。
曾经游遍过半个世界,
曾经与澳洲赌王在同一个地方啃过榴莲;
最后兜兜转转许多年,
珠珠停留在了厦门,开了那间饺子店。
确实是卖饺子的,可“盘子与饺子”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央视的节目《蔚蓝的故乡》,来到厦门的时候,只探了“盘子与饺子”这一家店。媒体:这是一家有态度的饺子店。
旅游攻略甚至写着:这是厦门最值得打卡的地方、吃过最棒的素饺子,没有之一!大概因为在这里吃饭,就像回家。
珠珠告诉司马,在过上自己最想过得生活之前,她和现在所有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忙碌且没有安全感。
大学毕业后,她在广州打败了5000名竞争者,最后留在了人人羡慕的大公司——中国移动。
但有时候在公司楼下的7-11,匆匆吃完一碗车仔面加鱼蛋,望着玻璃外的写字楼,她还是会常常想起从小长大的那座大山。
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
她从小就在爷爷奶奶和外婆家两头跑。
钻进广西的大山里采茶,学着削竹子做成筷子,
甚至是在夜市里捡过垃圾,换几块零花钱。
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快乐。
2003年,她正在公司熬夜加班,
突然接到里家里的电话:外婆病重了。
远在广州的珠珠,
来不及见外婆的最后一面。
外婆去世后,年迈的爷爷奶奶也相继离开。悲伤、后悔、懊恼的情绪扑面而来,珠珠一直在设想“假如”;
假如我有时间,假如我不那么忙,我是不是就有机会多陪陪她们,至少在最后的时光可以留在她们的身边......
后来接受采访,珠珠说她当时一直想不通:“一个人花掉所有时间,与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渐行渐远,得到的报偿不过是一点稳定的工资,这样真的值得么?”
2007年,一直喜欢瑜伽的珠珠,看到网上的考证信息,她果断辞掉了稳定的工作。
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再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这才凑足了学费,在大家的不看好中,一个人背着包漂在了北京。
放弃这么稳定的好工作,不会后悔吗?珠珠笑了笑:“做个自由职业者多好,可以随时回家,去想去的地方,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会留下遗憾。”
好不容易拿下瑜伽师证和冥想师证后,
珠珠背着包又跑了。
她一边穷游世界,一边教瑜伽。
她在迪拜机场的头等舱里上过课,
也收过荷兰的艺术家当过学生......
学费随喜,但第一次看到学生双手递给她费用,
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漂着的她,
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这门手艺,让她不仅养活了自己,
还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
看过世界的不同风景,
珠珠却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忘记,
有位学生和她说的一句话: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于是当她来到了丽江的白沙古镇,
发现这里的福国寺,
收留了十几位周边的贫困孩子时,
她毫不犹豫地放下背包,留了下来。
做义工,打扫、教书、
吃最简单的斋饭......
其实珠珠随喜的生活方式,
让她一直不富裕,但她说从小外婆就教给她:
再穷也要帮助别人。
寺庙里设有教室、宿舍,
但大伙儿最喜欢的还是大自然。
屋后诺大的山坡上,小家伙们围着珠珠,
一脸期待地等她讲课,
或是一起练习瑜伽。
贫困的家长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谢礼,只有新鲜摘下的杏花,满满地装满了一整锅。是的,她们用自己家最贵重的锅,装满了鲜花,用来感谢珠珠的善心。
看着家长真诚地笑脸上,挂着的两团高原红,再低头看看她们手上的“谢礼”,珠珠用力咬了咬嘴唇,却还是忍不住流下了泪来。
那一刻,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统统都消失了。一个善意的微笑,递过来一杯酥油茶上的温暖,足够融化距离。
除了一边旅行一边瑜伽,
捐赠衣物、支教做义工,
也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她受邀去迪拜的一个餐厅推广素食,
见到了因为战争,
当地难民挤在狭小的战沟里的惨象,
没有食物、没有水源,
只有不停瑟瑟发抖,眼神空洞的难民,
让珠珠打了个寒颤。
她随即加入了华人慈济会,
跟着组织走到当地被机关枪包围的战区,
做义诊、发放物资。
饿疯了的难民看到大米和干净的水,
整双眼睛都亮了起来,就像看到了生的希望。
但让志愿者没想到的是,
对方疯狂地冲进帐篷,拼命推开面前的人,
抢夺起本已稀少的食物。
“Pang”地一声,
突然有人被推倒摔在了地上,
只看到那人艰难地想要爬起来,
难民的脚步却丝毫没有停留,
从她身上无情地踩踏过去,
那个人就是珠珠。
因为挣扎,指甲里都是泥垢,
窒息的感觉让她双眼通红,
如果不是志愿者发现了她,冲进人群,
一把将她扶起,
一起离开那个帐篷,珠珠一定会死在那里。
真的不怕吗?
“我当时没有想太多,想做就去做了,
如果真死在某个地方,我也认了。”
珠珠不仅没怕吓跑,
她继续深入难民营,一次,两次,三次......
最多的一年,她去了六次难民营。
孩子们在大风天,穿着单薄的衣裤,
赤脚追着大巴车奔跑的样子;
她偷偷塞到小女孩手里一颗棒棒糖,
对方抬头惊喜的那个表情......
这些画面,她都无法忘怀;
于是她在国内发起了募资计划,
希望帮助20个残疾孩子做手术。
几张照片,一段话,一个又一个朋友自发的转发,
竟然连陈坤都看到这则消息,
伸出自己的援手,最终凑足了医药费。
珠珠PO了一段长文感谢大家,
她还说“孩子们,希望你们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叫中国的地方,
它没有忘记你们,
你们的笑容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
朋友圈里的人都赞她是“女神”,
她却说自己就是个推广和分享素食瑜伽习练者,
一个超级天马行空理想主义者;
以及一个很平凡也很普通的做素饺子的人,
“我真的不是什么女神,
我就是个卖饺子的疯丫头。”
珠珠给自己的饺子店取名“饺子与盘子”,
——饺子代表包容,盘子代表责任。
她把“盘子与饺子”
当成自己漂泊多年后的一个家。
但店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装修,
一推开门,就看到一口大瓷缸,
摆放着她一大早采购回来的绿色食材,
食材新不新鲜,让客人自己看一眼才放心。
对了,墙上悬挂的盘子,
也是她从世界各地搜罗回来的;
另一边墙上的黑板,
则写着被现代多数人遗忘的二十四节气。
菜单就更简单了,
只有两种食物:三彩素饺和素面;
珠珠曾想过餐费随喜,
不过工商局却被她的随意吓到,
怎么也不肯给她营业执照,
于是她只好定了价格,
但店里没有人收银,只在角落里放一个铁盒子,
食客吃完按照黑板上的价格,
自己把钱放下,自觉找零;
这还不是珠珠最大胆的地方,
不信,你点一份素饺就知道了。
黄色、绿色、甚至还有紫色的饺子皮,
惊艳了每一位食客。
不过这可不是色素,
菠菜、南瓜、紫甘蓝等蔬菜榨成的汁,
不仅纯天然,
肥嘟嘟的饺子还充满了嚼劲;
每日尝到的素馅还都不一样,
春天是荠菜,夏天则是苦瓜,
除了坚持不时不食,
如果你在饺子里吃到了橘子皮,
或是纯正的咖喱味,也别太惊讶,
天马行空的珠珠说了,
每一种食物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店里实在太小,15㎡,只摆得下一张木桌子,这却是珠珠的一种坚持。
起初大家还会有点拘谨,但你帮我递一瓶醋,或是来早的客人,分享一只饺子给等待中的客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打破了。
“一张大桌子,让所有陌生人就像家人一样坐下来,享受食物,分享食物。这是一种超越食物的美好。”
于是有时候出门上瑜伽课,
珠珠门也不锁,装钱的铁盒也不收起来,
直接在小黑板上留言:
“珠珠去上课了,饺子在冰箱里,
可以自己煮饺子。”
这样随性的“盘子与饺子”,
今年是它开业的第四年。
因为定价太低,珠珠一直拿自己教瑜伽的钱贴补。
来来往往的食客也不声张,
经常偷偷往铁盒里多放一些餐费。
只为了让这间小店,继续温暖下去。
奇葩的“盘子与饺子”引起来媒体的注意,央视来了,出版社来了……盘子与饺子,红了。珠珠的故事,也红了。
司马寻到饺子店外送单上的一个二维码,尝试着添加好友,竟然真的联系上了珠珠本人。
准备了很多问题想要采访她,恰好翻到她朋友圈最新的一条更新:遇到了温暖的人,在最后一分钟,赶上我的火车。定位在德国。
所以在得知我的来意后,珠珠发了一条语音略有抱歉地说,她现在正在国外上瑜伽课。
人如其声,温柔又充满力量。司马毫不意外的发现,她还是当年那个眼里闪着光,勇敢做自己的珠珠。
珠珠曾说过:“这具身体的效用时间很短暂,在死亡面前,1岁和50岁没有区别。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哪里结束,但在有生之年不辜负每一天。
让我们以一种让全世界受益的方式,来获得生命中想要的一切吧。”
图片来自珠珠以及网络,
版权归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