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真诚推荐这个节目,也想收到你的秋日来信。

2017-09-12 康若雪 我们的民谣与诗


长按上图,扫码关注


关注民谣历

一首民谣一个故事

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抵达




1、


最近在整理生活用品的时候,又看到了放在一个盒子里的信,有一百多封。


信是从高中开始,和不同的人之间,断断续续写的。已经十年多了。


纳兰容若的词里写:“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之间,文字从简单幼稚到圆润成熟,心思从纯粹清亮到复杂深刻,但写信和读信,却是一直存在的。


它好似有一种作用,有一种端庄,让自己静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在心与心之间交流。



于是,这十年之间,从高中毕业,从大学毕业,换了不同的城市,搬了数次家,丢掉了很多东西,那些信却一直带着,无论如何不舍得扔。


又读了这些信,一封封下来,时光好似倒流回去了。想起当时收信时的场景,想起当时打开信封的小确喜。


再看这字里行间,慢慢泛起回忆,写信人的样子,他(她)写信时的温度,仿佛都在我眼前。


想想,真是美好的时光呢。



2、


看信的时候,我想起了今年春天的时候,我看了一档节目,叫做《见字如面》。看完之后,真是喜欢。


人人都说,这个节目是这个快速浮躁的世界里的一片清流。


当然是的。但我还觉得,它像是茨维塔耶娃的“像这样细细地听”,它像是溪水流过处,你在其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一期一期地看下来,尤其喜欢的是,归亚蕾所读的,蔡琴写给她前夫杨德昌的信,“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么走了呢?”



真是写者流泪,读者动情,听者伤心。人间多少辛酸,多少痛苦,多少怀念,尽在其中了。


让人不觉想起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是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还喜欢的是,张国立和王耀庆所读的,曹禺和黄永玉之间写的信。


黄永玉写:“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


而曹禺回信:“永玉,你是一个突出的朋友,我们相慕甚久,但真见面谈心,不过两次。”


黄永玉比曹禺年轻13岁,是晚辈,但他惋惜曹禺的一世才华,故而写信,而曹禺收到信后,并未生气,而是把信裱起来,放在相框里,以此激励自己,又给黄永玉回了一封十几页的长信。


他们的这种情谊,不觉让人想起君子之交淡如水,伯牙子期为知音。


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朱生豪的情书,顾城和谢烨的情书,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罗永浩的求职信,以及那些战争里等等的书信。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我们听到了,我们懂得了。这些,都让我们感动。



3、


《见字如面》的第二季终于来了。对它,我有一种新的期待。


一是读信的嘉宾里,有我非常喜欢的周迅、黄志忠、吴刚,以及姚晨、于和伟、张丰毅、明道等等。


周迅的精灵古怪当然不用说了,她的声音也极富特色,《小王子》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里面的“玫瑰”就是她的配音呢。



黄志忠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演了海瑞,正气凛然,以道德来对抗权力,他的一身浩然,在声音台词上,则是刚正浑厚。


吴刚则是在《人民的名义》里面,饰演达康书记,火遍了全国,他身上有一种世俗气,像是阿城在《常识与通识》里面所讲的那样,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世俗,喜怒哀乐都在里面。


而另外一个升级的地方,则是解说。以前许子东和杨雨之间,多少有些单调,你来我往之间的配合多少有些不搭,这次则加入了梁文道,史航等名嘴。我想应该会有更多的火化的碰撞和思绪的交流吧。


第二季的第一集,主题是生死。古人讲,死生亦大矣,讲死生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但死生也是一件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


我们都记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写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或者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第一集里,能讲死生,亦大矣。


周迅所读的,是太平轮沉船中幸存者写的一封家书,当周迅读到写信的女孩回到岸上,看到她的功哥的爸爸时,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种哭,有一种生还之后的茫然,就像梁文道解读的“为什么是我活下来了?”的一种命运弄人之感。


那时,全场观众鼓掌,周迅连忙掩面擦眼泪,嘴里轻轻说着“不要鼓掌不要鼓掌”,那时,我也忍不住想哭出来。


归亚蕾所读的,是琼瑶写给孩子们的信,她想让自己走的安然,于是嘱咐孩子们:“时候到了,不用悲伤,为我欢喜吧。”


这是老人历经世事的淡然。死亡会降临的,但请为我欢喜吧,因为我认真的活过,值得了。


李立群所读的,是黄春明写给他自杀一年的儿子黄国峻的信,那本来是一种很浓烈的情绪,但黄春明却用了一种最简单的文字。



只是写“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现在你不回来吃饭,妈妈什么事都没了”。


这种儿子走后,饭桌上却永远少了一个人的场景,却是那么深深地刺痛人心。逝者已矣,生者却要承受这个世界的伤痛和无奈,从此天人永隔矣。



4、


看完《见字如面》第二季的第一集后,我心绪久久难以平复。


一方面是有关生死的主题带给我的思考的萦绕,另一方面是想到见字如面见字如晤这样的古意。


这样的写信方式带来的诗意,却在我们的时代渐次地消失了。人们都忙着用电话用微信,快速简洁地处理好一切。而那个坐下来,拿好笔,铺好纸的场景,却少了。



笔有千秋,纸有墨香,我们却难以有那份纯粹安宁的心了。


我不觉得想起一首诗来:


为什么没有人给我写信

写一封这样的信:

信里说法国式的接吻

说春天,小城,和溪水

说亲爱的,亲爱的。

说“秋天很美,很美

旅途有一点点儿

旧信封才知道的疲惫”


说我喜欢你这样的人

说出许多质问和省略号

说“祝好。某某。

某城。某年某月日”


这首诗名叫《这么好的信》。诗的作者叫周公度。我想这样一些古典的诗意的美,是值得我们留下来的。云中谁寄锦书来?此中谁写这么好的信?


于是,突然很想写信,突然很想能收到某城某某的信。


于是,暗自庆幸,我们还有《见字如面》这样的节目。


我带着这样的庆幸,又把放有一百多封信的盒子拿了出来,读起来。



- end -



【民谣与诗特别栏目·理想的下午:第 1 期】

嘉宾:余秀华
主题:中国女人的婚姻

时间:2017年9月16日15:00-17:00
场地:上海言几又书店
地址:闵行区申长路688号虹桥天地购物中心L2-02

参与方式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