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胸部CT表现多样化,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与发病时间有一定关系。 |
多出现于食用传染源早期,表现为浅淡磨玻璃影及片絮影,为渗出性病变,早期明确诊断、进行治疗易于被吸收。但其改变不具有特异性,若无相应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支持,易与肺结核早期病变混淆,不易区分。 |
发生内食用传染源3个月以内:为单侧或双侧斑片、片絮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象。部分患者可见“隧道征”,为肺吸虫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易与肺结核鉴别。“隧道征”为虫体在肺内穿梭、游走所形成,故多走行弯曲、不规则,与肺纹理走行不一致。 |
发生于食用传染源3个月至1年,多位于胸膜下,密度均匀,边缘整齐,周围常见索条影,其内可见空泡或空洞。晚期,病变内可见钙化,易于肺结核增殖、钙化灶相混淆。但应认识到肺吸虫病变多位于胸膜下、外带,肺结核病变在肺内散在分布。 |
见于食用传染源3个月至1.5年,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空腔,边界较清晰,部分空腔可见附壁结节。附壁结节多为死亡虫体。需与结核性空洞鉴别。结核性空洞周围有卫星灶,边界不清,可见引流支气管征象。 |
文献报道中,多数肺吸虫患者具有胸腔积液。因虫体必须经过胸膜腔才能进入肺组织,其发育过程中又需要返回胸膜腔,胸膜易受侵犯,胸腔积液早于肺内表现。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仅表现为胸腔积液,故两者影像学表现不易区分,需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