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为何不能完全治愈?临床治愈是理想治疗目标!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活史
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嗜肝病毒科的有包膜DNA 病毒,其遗传物质主要为3.2 kb 的部分双链 DNA,又称松散环状DNA( Relaxed circular DNA , rcDNA )。
HBV感染肝细胞的第一步为入胞,入胞过程是一个由受体介导的两步过程:
HBV在窦周间隙首先与低亲和力的受体硫酸乙酞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 HSPG)结合,使病毒被“栓”在肝细胞表面;
然后由HBV pre-S1蛋白与高亲和力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 NTCP)结合,通过内吞作用入胞。
HBV入胞后,病毒包膜与肝细胞膜融合,HBV核衣壳释放入细胞浆。
临近细胞核处,rc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在宿主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微型染色体形式的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 )。
cccDNA由于不含有复制的起始序列,故不能按照传统模式直接复制产生子代 DNA,但可作为转录的模板,产生前基因组 RNA( pgRNA)、前核心RNA 和亚基因组RNA。
前核心RNA翻译后产生前核心蛋白,是 HBeAg的前体蛋白;
亚基因组RNA翻译产生HBsAg 和HBx 蛋白;
pgRNA翻译产生核心蛋白和聚合酶,并与pgRNA自身一起形成未成熟的核衣壳。
未成熟的核衣壳中, pgRNA在聚合酶的逆转录作用下形成新的子代rcDNA ,从而组成成熟的子代病毒核衣壳。
成熟核衣壳进一步在高尔基体被HBsAg包裹,释放出胞即为子代的 Dane颗粒。
成熟核衣壳也可重新转运到细胞核中,补充宿主细胞的cccDNA 池。
.
HBV为何难以从体内彻底被清除
作为一种独特的嗜肝DNA病毒,HBV感染人体后通过肝细胞膜上受体,如钠离子牛磺酸-协同转运蛋白( NTCP)侵人肝细胞内,其基因组部分双链的松弛环状DNA( rcDNA)进人细胞核并形成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HBV cccDNA与宿主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形成病毒微染色体,具有高度稳定性,cccDNA半衰期较长,无需新的病毒进人肝细胞即可自我补充,保持一定数量的转录模板。
此外,HBV基因组在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病毒双链线性DNA还可整合至宿主DNA中,整合的病毒基因组片段缺少核心蛋白的启动子和增强子,无法成为病毒复制的模板,但因其含有HBsAg的启动子区域,可持续表达HBsAg,是HBeAg阴性患者HBsAg的主要来源。
HBV独特、复杂的基因组和复制模式使病毒难以从体内彻底被清除。
不能完全治愈,追求临床治愈
完全治愈(又称为病毒学治愈
临床治愈(又称为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学治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