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急症如何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感染的诊断是复杂的!

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或疾病状态。

感染的诊断是复杂的,由于发病场所、宿主因素、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感染的表现千差万别,不能仅根据患者的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PCT升高而诊断感染,不能在缺乏其他感染表现时武断地启动抗菌药物治疗,更不能把一时不能解释的临床情况归因于感染。

不加选择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将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剧细菌耐药的产生。


感染的诊断与评估

1.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患者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脓痰、脓性分泌物和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影像学发现渗出、脓肿、心脏瓣膜赘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特殊影像征,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病毒等病原免疫学检查结果阳性等,常提示感染性疾病。

诊断感染性疾病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判断,并排除风湿结缔组织病、肿瘤(实体肿瘤与白血病,淋巴瘤)疾病乃至药物热等非感染性疾病。

2.明确感染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

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体、治疗药物选择和疗程不同。确定感染部位是合理治疗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临床诊断必需的环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深部脓肿等感染有时局部表现不突出,一些临床医师常仅满足于无定位的“细菌感染”诊断,导致治疗缺乏针对性并可能疗程不足或过长,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


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决定医疗资源投入(治疗场所、实验室检查和抗感染等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一些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有量化指标,如肺炎有PSI、CURB65等指数,有助于更为客观并具可比性地评估疾病。

3.尽早送检合格标本、力争明确病原学诊断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是更有效、安全和经济地治疗患者的重要前提。
应在抗感染治疗前留取微生物标本,保证标本质量,避免寄殖菌等污染,多送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和关节腔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直接涂片染色,培养分离、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病原学检查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急诊常见病原菌分类


急诊常见感染部位病原学及药物选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