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二聚体与脓毒症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临床化验单


何为D-二聚体?

D-二聚体可在全血或血浆中测得,由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活化的因子XIII作用下聚合、交联,再经纤溶酶降解后形成的包含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的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只有凝血发生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的D-二聚体才能被激活,因此D-二聚体被作为反映体内血浆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的结构特性 

D-二聚体是一种可溶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是最简单的FDP,其产生过程涉及凝血酶、活化的因子XIII、纤溶酶三种酶的作用。 

D-二聚体的形成首先涉及凝血酶催化的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单体的转化。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3对相互缠绕的多肽链组成的对称二聚体,分别为α、β和γ链,各多肽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3对多肽链构成了一个区域,被命名为E结构域(又称“E区”),其通过卷曲螺旋区域与两个外围D结构域连接。
 
凝血酶通过酶切作用裂解位于E区的两个隐性聚合位点,从而导致高度自黏的血纤蛋白单体和血纤蛋白肽A和B的产生 。 
随后,血纤蛋白单体彼此结合形成可溶性蛋白聚合物。 
同时,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凝血酶和血浆因子XIII之间的复合物促进了因子XIIIa的形成,在因子XIIIa的介导下,纤维蛋白单体发生聚合,两个α链和两个γ链以共价键相交联,最终导致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 
交联纤维蛋白的产生可导致纤溶系统的激活,在纤溶酶介导下,交联的纤维蛋白开始降解,生成各种分子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首次溶解后产生的降解产物的分子量较大,经连续分解作用后生成一种包含二聚体的复合物,被称为DD/E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即D-二聚体),与E片段以非共价键结合。 


DD/E复合物中的E片段在纤溶酶介导的蛋白水解过程中被释放,而D-二聚体不断在血浆中循环,直至被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完全清除,其半衰期约8h

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疾病



影响D-二聚体结果的因素



D-二聚体与脓毒症

脓毒症是感染、创伤、烧伤、休克和外科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导致非心脏ICU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证实有致病病原微生物存在或有高度可疑的感染灶。
其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可以不依赖细菌和毒素的持续存在而发生和发展,细菌和毒素仅起到触发脓毒症的作用,其进展与否、病情的严重程度则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


D-二聚体检测应用在脓毒症的循证医学证据

尽管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研究证实失控的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的激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共同导致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D-二聚体质量浓度的升高与脓毒症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
2002年shorr等发现危重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并且发现D-二聚体较FDP更能准确的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
2005年Dhainaut等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发现,99.7%的脓毒症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升高,严重脓毒症患者D-二聚体的阳性率高达100%。

D-二聚体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患者28d的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
Rodelo等对急诊科684例感染或脓毒症患者第1天D-二聚体的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也发现D-二聚体的浓度与患者28 d的病死率显著相关,浓度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
李春盛等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与APACHE II评分和SAP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随着D-二聚体质量浓度的升高,APACHEⅡ评分和SAPS评分也显著增加,28 d的病死率也呈现升高的趋势。

脓毒症尤其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病情凶险,需要积极的给予监护和治疗。高敏感的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和预后评估。

D-二聚体浓度参考值与单位换算

D-二聚体测定作为凝血活化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标志的概念在1975年被首次提出,目前D-二聚体检测技术已在临床实验室中广泛普及。



目前D-二聚体定量检测有D-二聚体单位(D-dimer unit , DDU)和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 fibrinogen equivalent unit , FEU)两种单位,单位的量级有ng/ml 、mg/ml ,mg/L和ug/ml 等。

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等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后的相对分子质量,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0 000,D-二聚体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5 000,2 ng/ml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等同于1 ng/ml D-二聚体单位。


目前检验科出示的报告中缺乏统一的检测单位,临床上也缺乏对不同单位的认识,因而出现了D-二聚体阈值认识的误区。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指南指出,实验室应该报告所用D-二聚体的单位和参考值;明确指出不能将两种报告单位进行换算。

不同的单位量级也增加了结果报告的复杂性,若不注意结果报告单位而直接进行数值比较,容易出现结果的误读和误判。


指南共识、找到组织,群3
若需验证/过期,小师妹微信gabstudy


PCT、CRP、DD 、WBC联合


单一独立的炎症指标可能存在其局限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降低,联合各炎症指标协同预测感染严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血清PCT、CRP、D-二聚体 、WBC联合,能明确判断早期重症感染,增加各指标的敏感性,为重症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08):827-836.
2.雷孝波,王秀杰.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2):4521-4527.
3.彭明婷,周文宾,李臣宾,谢波.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现状与规范化[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4):2740-2743.
4.黄涛,姚红艳,刘汉博,等. PCT、CRP、D-二聚体在外科重症感染中的多因素分析及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7):1094-1096. 

临床实战,常用实用,敬请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