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女人最偏爱的十种男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11月23日
2023年11月23日
2023年11月24日
2023年11月25日
2023年11月25日
2023年11月26日
2023年11月27日
2023年11月28日
2023年11月28日
查看原文
其他
长津湖之战背后,医生把白衣穿成了军人的铠甲
离床医学
2023-11-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梅斯医学
Author 沧海
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已突破42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七。长津湖一战,中国赢了,却也赢得十分惨烈,志愿军15万人参战,伤亡5万余人,冻死冻伤减员3万多人。
一部《长津湖》,除了让我们铭记为国冲锋陷阵的军人,也同时让我们想起那些奔赴战场的白衣战士。
“我们,就是伤员的保护神”
1950年10月,16岁的小姑娘吴晓岚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二分部13兵站医院护士,跟随着部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艰苦战争,她们的医院驻扎在紧挨着前线的山坡上,轰炸最严重的时候,山坡上已经连房子都没有了,她们只能在树底下、草窠里扒拉,找出相对平整的地方安置伤员,再拽一拽边上的草,把伤员们隐蔽起来。
前线医疗条件有限,救治的大部分的危重伤员都是被炸伤的,
回忆起那段时光,吴晓岚想起了一个17岁的上海籍小战士,“他四肢都被炸伤了,全部要截肢,否则命留不住”,
可是,哪怕在自己的身心都遭受重创的时刻,这个小战士还在安慰吴晓岚她们,“哪怕没有了手脚,也还有清晰的头脑,好了之后肯定还能找到用武之处”。
战场上千钧一发,伤员却漫山遍野,16岁的吴晓岚就这样穿梭在敌机轰炸的间隙之中,给伤员取药、换药、消毒,伤员在的位置和放置药品器材的防空洞之间那短短的200多米,却是16岁的吴晓岚娇小的身体从未放弃的战场,
“我们就是伤员的保护神啊,你必须逼自己坚强。”
16岁,和平年代的小姑娘还是上着学,在家里备受呵护的小孩子,战争年代,却自愿踏上战场,拿起了手术刀,成为了一名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
“跨越国籍,跨过时空”
10月2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华好儿女》系列短视频,其中一个短视频报道了福清市医院退休老医生吕云娥。仅仅通过视频很难想象,
这个坚持义诊27年、今年已经88岁的老人家竟然是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奋勇加入抗美援朝,随部队奔赴东北,救治从朝鲜前线受伤的病员。
88岁,在早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吕云娥医生依旧穿梭在军门社区的大街小巷,她背着药箱,给老人、困难群众看病,她“脑子里存有居民们的健康档案”,常常自费为困难居民购买药品、营养品,
“作为一名医生,在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大家付出,让我非常快乐。”
吕云娥医生尚是耄耋之年,黄远医生却已经是“期颐人瑞”。
71年前,黄远医生随志愿军战士出国作战,这个出生在厦门,生长在广东,就读于国立中正医学院的医生,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能跟战场上投降的军俘交流,随军当了军医兼翻译。
就在那个时候,黄远医生认识了19岁的英军俘虏彼得·劳雷,开启了一段跨国、跨世纪的友谊,
那个时候,彼得患了大叶性肺炎,病情危重,可全团仅剩10支青霉素,除非全部用上,不然彼得无法存活。
面对异国俘虏,真的要用光全团仅剩的10支药物吗?看着脸色苍白的彼得,黄远无暇多想,当下就决定用药,千钧一发之际,终于让病情危重的彼得转危为安。
就这样,搬出诊所之后,彼得与黄远医生同吃同住,还一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1956年,黄远医生在《人民文学》上刊载的中篇小说《总有一天》,就是写的他和彼得之间的故事。
这场跨越国籍之间的友谊,在1984年,黄远医生担任“广交会”翻译时得以延续。
当时,黄远医生结识了一名英国商人,这名商人将相关资料带回了英国,并登报寻找彼得,幸运的是,彼得看到了报道,并立即回信,当即赶往中国泉州,赶赴了这场分别37年的聚会。
他们同游桂林、广州,同吃同住,仿佛回到了37年前那段遥远的时光,1999年,退休的彼得更是带着妻子再次造访中国,将黄远医生邀请到了英国,两家人再次聚首,同游英国。
据黄远医生家人所说,现在,家里还保存着这些珍贵的资料,一谈起,黄远医生变会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他们的白衣,不是天使的羽毛,而是战士的铠甲。”
92岁高龄的王翰章教授,至今还保存着《抗美援朝手术队日记,1951年》,里面记载着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支整形手术队队员,学习、手术的日日夜夜。
那本红布包裹的硬壳笔记本,边沿已经破损,封面、底部、内页仅有一根棉线相连,可日记中记录的一笔一划,哪怕是仓促中留下的印记,却已经成为了王翰章医生人生之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这些伤员大部分被毁容,不能见人,这对他们是最残酷的,我们想尽最大办法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往。”
“虽然我不可能把我们最可爱的人变成最美丽的人,但我要尽可能使他们美丽一些!”
“伤员们大部分是战伤,有一部分是冻伤,战士在潮湿的地道里,趴在雪地上,手脚冻伤者很多,手指坏死发黑,十指连心呀!疼痛可想而知,每当我剪掉伤员坏死手指时,心如刀割。”
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医生从来都是好样的,越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医生的本色!”
抗美援朝的战场中,你几乎看不见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伤的军人,然而,他们却个个都是中国的脊梁,用一个个弱小的身躯扛起了战时的重担,为中国,筑起了一道不可摧毁的城墙。而这背后是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志愿军战士,守护着第二道防线。
我们常常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有英雄却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他们生来便是人间英雄,从始至终都义无反顾吗?怎么可能。
拥有敢于为自己命运拼搏的民众,敢于为自己国家奋战的民族才能造就英雄,即使是面对坦克飞机大炮,也能扛着小米加步枪,把他们打回自己老巢!
一个临床实用型的读书笔记基地!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