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核酸检测的Ct值是什么?

新冠肺炎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离床医学,站内指引,

点击进入,更多资源!

点击这里,进入【新冠肺炎】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指南共识】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感染治疗】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学习笔记】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临床技能】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有益视频】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文献学习】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艾丝学堂】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实战病例】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结核妖精】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肝炎学苑】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离床医学】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好书推荐】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每日一剂】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聊斋志医】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PPT 之家】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重症技术】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值班落坑】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感染文献】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影像心电】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经典电影】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临床大师】专辑

点击这里,进入【文章合集】专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第十三条:




试行第九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第八版、第九版全文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关注,公众号:离床医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

新冠肺炎专辑,公众号:离床医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11处核心要点


问题来了:很多人看不懂这个“N基因和ORF基因Ct值”是什么?


解读1:N基因和ORF基因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β属冠病毒(SARS-CoV-2),直径 60~140 nm,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

目前采用的实时荧光RT-PCR技术以ORF1ab 基因、N基因以及E基因作为检测靶标。


研究发现,随时间的增加,患者Ct值不断增加,E基因最先消失,其次是ORF1ab基因,最后是N基因,所以不能以E基因作为患者转阴的标准,否则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的试行第九版的“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并没有E基因Ct值。

解读2:Ct值是什么?


Ct值,英文cycle threshold,循环阈值,简称Ct值:

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是一个半定量的数值,与体内的病毒载量呈负相关,Ct 值越低,说明标本中病毒载量越高。


这也太专业了吧。。。


Ct值在核酸检测中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以荧光定量PCR的核酸检测为例。


一般意义上,核酸检测就是采集咽拭子或者鼻拭子等(血液)体液样品,然后通过仪器检测里面含有的病毒数,如果样品中有病毒或者病毒数目太多(超过一定值),就说明这人感染了病毒,此刻定义为阳性,反之阴性。


现实情况是,即使一个人感染病毒并出现了症状,体液中病毒的含量其实也并不多不多数量的病毒无法引发可侦测到的荧光,就导致定义阳性非常困难。

咽拭子采样量本来就不大,加之采集之后的溶解等步骤会损失一部分样品(病毒数)。


直接检测问题重重。那么怎么办呢

让病毒体外繁殖扩增,到足够的数量再检测吧。


简单就是,数个病毒不足以引起看得见的荧光,那我们让病毒扩增无数倍,然后成千上万的病毒引起的荧光我们总能看见吧  


所以PCR就登场了。

PCR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聚合酶链这种化学反应,在体外负责病毒RNA的扩增。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这儿需要补充一点,PCR扩增的其实不是完整的病毒,而是只扩增病毒的遗传物质,即核酸RNA,核酸检测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如图,一个病毒由蛋白和核酸RNA等物质构成。



蛋白组成比较复杂,但一个病毒肯定有一套RNA,病毒感染机体也主要是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RNA。

所以检测病毒RNA数就等于是检测病毒数,RNA数和病毒数,这儿可以看成同一回事。



既然感染者样品中的病毒量还是太少,就先用PCR扩增到数目足够再检测。

PCR扩增是指数级增长的。

比如有1个病毒(即一套RNA),那么扩增一次即1个循环,就是2个;

紧接以2个为基础,扩增第2个循环,就是4个(2的2次方);

继续扩增第3个循环,就是8个(2的3次方);

然后16个,以此类推,扩增n个循环,就是2的n次方。

注意这个n,其实就是Ct值。

解读3怎么科学的定义Ct值呢?


一个人感染了病毒但他本人还没表现出症状时,怎么区分他是阳性还是阴性呢

举个例子:

用PCR扩增咽拭子样品,当Ct等于30,即扩增了30个循环时,这时候还没有看到足够量的病毒数(RNA数)所导致的荧光,即阴性。 


但如果我们不放心,那么让PCR仪器继续工作,增大循环Ct到100次,病毒核酸数直接扩增了100代。

这顿猛如虎的操作下来,一看不得了此时病毒RNA数量达到了检测所需的最低值,仪器出现了可见的荧光。

然后“惊喜”雀跃,果然又一个阳性,这人核酸检测阳性!

哎呀,差一点都漏诊了。 



其实对于健康的人体,比如A在空气中感染一个或者几个病毒,并不一定得新冠肺炎(有症状),因为强大的自身免疫系统会趁着病毒还没开始复制自己(就像PCR一样在体内复制),就已经把这几个小病毒清除了。


但是,如果此时我们进行核酸检测,然后,只要把Ct值调得无限大(即扩增很多的倍数),是不是也能检测出病毒引发的荧光反应呢?

因为足够大的Ct循环数让原本一两个病毒的RNA繁衍2的n次方倍,终于达到了足以引发荧光的数量。


接着呢,虽然A没什么症状也不会传染,大概率会自愈,依然要果断定义A为阳性?因为不管怎么说,核酸检测结果就是阳性呀,只要我不说我用的是多大的Ct值就行。  


这样看来,感染病毒和阳性之间,感染病毒和症状之间,如果抛弃了Ct值,是不是就很难界定了?

我在门把手上采集样品,然后把Ct值调的无限高试试 哈哈


所以在新冠的核酸检测中,首先是确定Ct值,才能更精准的用于新冠肺炎筛查。


最后,记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

下次做核酸的时候,看看报告单有没有这个数值,还是仅仅有阴性二字?哈哈


参考来源:

1.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2.石玉如,常文娇,岳莉,刘婷,刘佳星,刘杨,谷妍,王云,戚应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循环阈值变化规律浅析[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04):241-243.

3.江苏感控之窗.科普丨什么是Ct值?

4.百度百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提供两篇文章,供感兴趣的战友阅读,点击即可下载:


好文推荐:

视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操演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思维误区,释疑!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视频

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合集28部(下载PDF)

《常见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合集82部



点击原文阅读,可查看更多干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