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胸闷气急2 d,加重16 h伴咯血9 h"于2020年10月4日入住ICU。患者2天前出现胸闷气急,活动后加剧,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肌肉酸痛,当时未予重视。16小时前胸闷气急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腹痛、呕血、黑便,曾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9小时前出现咯血,共5次,每次量约50 mL,无喘憋、胸痛。入院当日急诊行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浸润灶,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图1A),为进一步诊治收住ICU。A.入院当日,双肺多发结节 、絮状的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成片,伴磨玻璃影。体温37.7℃,血压160/72 mmHg,脉搏113次/min,呼吸34次/min。血氧饱和度94%(储氧面罩吸氧,氧流量10 L/min)。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应灵敏;皮肤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无充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均未触及,肠鸣音3次/min,无亢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病理征(-),四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13.3×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45×109/L。凝血酶原时间14.6 s,纤维蛋白原5.77 g/L。肝功能:ALT 16.7 U/L,AST 16.1 U/L,碱性磷酸酶69.7 U/L,谷氨酰转肽酶10.0 U/L,白蛋白20.9 g/L。肾功能:尿素11.02 mmol/L,肌酐92.6 umol/L。肌酸激酶98.5 U/L,乳酸脱氢酶219.5 U/L。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次(-),痰GeneXpert(-)。患者入住ICU后即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约40次/min;血气分析示pH 7.397,二氧化碳分压30.4 mmHg,氧分压77.9 mmHg,氧合指数<100。立即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A/C模式,吸气压力18 cmH2O,吸入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8 cmH2O。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3次/d,静滴)抗感染,甲泼尼龙(80 mg,2次/d,静滴)加强抗炎及减轻肺部渗出,以及维护内环境稳定,脏器功能支持,制酸护胃,化痰,输血及白蛋白,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床边胸部X线检查见两肺弥漫性多发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成片,两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图2A)。A.入院第2天,两肺弥漫性多发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成片,两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因考虑肺结核伴咯血可能,予异烟肼(0.3 g,1次/d,静滴)+利福平(0.45 g,1次/d,鼻饲)+乙胺丁醇(0.75 g,1次/d,鼻饲)+吡嗪酰胺(0.75 g,2次/d,鼻饲)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杭州杰毅医学检验实验室)结果显示:钩端螺旋体属,问号钩端螺旋体种(序列数4)。因此明确诊断为肺出血型钩体病,遂停用抗结核药物,改用青霉素G钠(160万U,4次/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期间,甲泼尼龙逐渐减量(80 mg,2次/d,3 d后减至40 mg,2次/d,3 d后减至40 mg,1次/d,使用4 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闷气急症状改善,咯血停止,肺功能恢复。入院第10天复查床边胸片示肺部病灶明显好转(图2B)。入院第11天,复查胸部CT示病灶较前吸收(图1B),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皮肤科会诊后考虑药物性皮疹可能,停用青霉素G钠,改用拉氧头孢(2.0 g,2次/d,静脉滴注)+多西环素(0.1 g,2次/d,口服)治疗。B.入院第11天,双肺片状、云雾状密度增高影,病灶较前吸收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最高至31.2 μmol/L,血红蛋白下降至74 g/L,血小板轻度下降至81×109/L,未给予特殊处理,凝血功能和肾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入院第16天,患者转入感染性疾病科普通病房,继续对症及恢复期治疗。入院第21天,复查胸部CT,可见肺泡出血完全吸收(图1C)。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该病在热带地区较多发,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散发或流行,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该病临床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其中肺出血型钩体病病死率较高,极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现报道1例肺出血型钩体病误诊为肺结核,总结其临床表现与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钩体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螺旋体病。钩体感染的动物,例如大鼠、猪和牛,可以长时间通过尿液不断排出钩体,从而污染土壤和水体。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接触携带钩体的动物而感染。据报道,我国至少80%的钩体报告病例在水稻种植地区,尤其是南方的三江流域。大约85%的病例发生在7月至12月,9月达到高峰,恰好是水稻播种或收获的时间。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全世界已发现24个血清群,300多个血清型。钩体病典型临床经过分为早期、中期和恢复期。早期为钩体血症期,表现为发热、乏力、眼结膜充血、全身酸痛尤其腓肠肌疼痛。中期表现各异,分为五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其中,肺出血型钩体病可无肝细胞损害、黄疸、肾功能不全等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表现,而仅表现为肺部出血征象;少数暴发起病者可迅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引起严重肺出血综合征(Severe Pulmonary Haemorrhagic Syndrome,SPHS),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为肺结核的肺出血型钩体病,患者为老年女性,以胸闷气急和咯血为主要症状,起病凶险,收治后即入住我院ICU。患者无畏寒高热、肌肉酸痛等钩体病急性期临床表现,而表现为低氧血症和咯血,胸部CT提示两肺弥漫性浸润灶,加之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导致误诊为肺结核。回顾患者胸部CT"雪花样"结节状的密度增高影,伴部分融合成团及周围的磨玻璃影表现,实为弥漫性肺泡出血,且病灶表现为肺野中外带多,内带相对较少,这也与文献报道的肺出血型钩体病影像表现相符合,可能与肺野中外带血供相对丰富、肺泡数量相对较多,且远离主支气管,肺泡内出血不易被小支气管引流咳出而易融合有关。患者肺部病灶进展快,治疗后吸收快,不留痕迹,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这也与肺结核的表现不相符。住院后期追问病史发现,患者起病前1周曾有田间种水稻作业史。目前诊断钩体病的检查技术手段甚少,柯氏培养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1],但培养时间长,需1~8周,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近年来,通过血清、脑脊液等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钩体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本例患者通过痰液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最终确诊,但检测结果显示序列数不高,考虑可能与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此外,本例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合并低氧血症,考虑继发SPHS。SPHS考虑与患者感染的钩体血清型有关,有较多报道在问号钩端螺旋体基因组中发现众多溶血素基因,不仅能引起毛细血管损伤,还能诱发炎症反应。因此,除了有效的抗钩体治疗、气道保护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手段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对患者预后改善带来帮助。我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屡见不鲜,临床遇到肺部病灶合并咯血患者时,很容易首先想到肺结核,可能造成误诊误治。总结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复习文献后有以下经验分享:(1)虽然钩体病有明显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但非流行地区亦有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应重视流行病学史,警惕钩体病的发病可能;(2)当肺结核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切勿匆忙开展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3)目前诊断钩体病的检验技术手段不多,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作为新的检测手段,能为钩体病的快速确诊提供帮助;(4)对于肺出血型钩体病合并SPHS的患者,在有效的抗钩体治疗和呼吸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总之,对于有流行病学史,并以弥漫性肺泡出血为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缺乏结核诊断依据的患者,需警惕钩体病的可能。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启动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报道总结该例钩体病误诊误治过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并提高对钩体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以降低病死率。引用: 王舜, 卢伟力, 卢滔, 等.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为肺结核临床分析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 14(2) : 146-149.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