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在影像技术下经皮经肝在胆道内放置导管的一项技术手段。对很多胆道疾病来说,PTCD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也可以是姑息性的治疗方法。
1.什么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 PTCD,也有将 cholangio 写成 bileduct或biliary的,也称PTBD)是指在影像设备(通 常为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治疗。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是在经皮经肝胆造影术(PT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PTC是在DSA或B超的监视下,利用特制的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对比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进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在临床上,良性和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均可行PTCD治疗,这项治疗技术能很快缓解肝内胆管的张力,明细改善症状,从而可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长期姑息治疗的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近年来,随着穿刺器械和穿刺技术的逐步改善和发展,PTCD已包括胆管外引流术、内-外引流术、内引流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技术。根据病人的病变类型和程度选择不同的引流方式。
2.PTCD适应证
恶性胆系肿瘤的姑息治疗
胰头癌、壶腹癌、胆系恶性肿瘤等可造成梗阻性黄疸,此类患者大多高龄,或伴有心脑肺基础性疾病,且发现时多为晚期,不能耐受手术或已无手术机会。胆道梗阻会引起胆道压力增高,造成皮肤巩膜黄染;还会造成肝细胞肿胀,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此时可通过胆汁引流降低胆道压力,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胆汁引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内镜下胆汁引流(EPD)及胆肠吻合术。其中,PTCD被广泛的应用。PTCD可通过内引流和外引流的方式引流胆汁。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导丝不易经过狭窄,单纯的外引流方式较为常见。多侧孔导管远端通过狭窄可实现内引流,这种方式近似生理性胆汁引流,相比于外引流胆汁流失更少,对肠道功能影响较小,更加被推崇。经PTCD管置入支架经过狭窄段同样可以实现内引流,现已成为治疗胆系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姑息治疗方法。此外,PTCD术后经导管植入I粒子行进一步放射治疗同样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胆道减压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其最常见病因为胆管结石,其次为肿瘤。一旦确诊,原则上应紧急解除胆道梗阻并降低胆管内压力。PTCD、EBD或手术治疗均可解除胆道梗阻,实现胆道减压,达到治疗目的。其中PTCD可使不少高危、高龄、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渡过危险期,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降低择期手术的病死率,因其操作相对简单、损伤小、疗效值得肯定等优点,PTCD对AOSC的治疗值得推广。
胆道疾病的术前准备
胆道结石或肿瘤患者因胆汁淤积,可出现肝功能不良、黄疸、血浆蛋白低、凝血和免疫功能欠佳甚至胆管炎、胰腺炎等表现,而这些可能推迟手术时间并影响手术的结果。PTCD等术前胆汁引流方法可以解除胆汁淤积、改善肝功能、调节凝血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前准备时间。
利用PTCD管形成的纤维窦道可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探查术(PTCS)为无法手术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取石治疗,穿刺置管后一般需要4~6周时间形成成熟的纤维窦道。
根据以上内容,参照PTCD2010年的质量改进指南,总结其适应证:
(1)恶性梗阻性黄疸需姑息性胆道减压治疗;
(2)良性胆道狭窄或急性胆管炎需胆道引流减压;
(3)胆道手术需术前减黄准备;
(4)需经皮胆道入口行支架植入、狭窄胆道扩张、结石或异物取出、近距离放射治疗;
(5)需经皮胆道入口行胆道造影或病理活检为胆道疾病做诊断参考。
3.PTCD禁忌症
4.PTCD并发症
堵塞和脱位:
当引流管引流液突然减少或未见引流液,黄疸复发,应考虑引流管堵塞或脱位。血块、感染灶、肿瘤生长是常见堵塞原因。当引流管堵塞时,常规采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向导管匀速缓慢注入后回抽一般可以解决。但阻塞常常发生在患者出院后的家中,因此导管冲洗应包括在日常家庭护理中。
对于脱位,预防重于处理。应仔细牢固将引流管固定在腹壁,防止引流管受压,最好不要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引流管脱位的危险性,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当需要长时间带管时,患者普遍认为剑突下插入的导管比右侧的导管相对舒适。
出血:
一般长期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凝血功能差,且穿刺本就易损伤血管造成出血,由于肝脏是实质性器官,一般肝内小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可不需处理;但经扩张器扩张窦道、反复多次穿刺操作或伴有腹水的患者应注意术后出血。伴腹水者肝脏与腹膜之间因腹水而游离,出血可进入腹腔,不易被发现。为防止出血患术前要充分结合影像学检查,设计合适的穿刺路线,置入引流管时应在透视下调整到对胆道低张力的位置,卷曲的头端置于初级胆道或肠道内,术中术后都要密切监测血压。
感染和发热:
胆汁引流不充分造成胆汁淤积、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肠内容物反流入胆道等因素易造成胆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其他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紊乱也是常见的并发症。胆汁内大量的胆盐、胆汁酸等对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和胃肠功能有重要作用。持续大量胆汁丢失后常导致代谢紊乱,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肠蠕动减缓延滞等。胆汁回输可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此外PTCD还有胆汁性腹膜炎、气胸、胆瘘、脓毒症、胆心反射、心肌梗死、肺炎、肾衰竭等许多的并发症。
5.手术步骤
手术全程应该在生命监测仪器监控下进行, 根据情况选择入路,
腋中线入路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患者平卧检査床,选其体厚的中点,在DSA引导下选右肋膈角下两个肋间(大多数在8 -9肋间)作为进针点。进针点必须选择在肋骨上缘,局麻并切一 0.5cm 小口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时,根据扩张胆管的位置选择穿刺点实时引导即可。剑突下入路适用于左肝管的阻塞和腋屮线入路不能完成操作者,一般选择在剑突下3~4cm,偏左側2~3cm,
通常采用两步穿刺法.即先用千叶针行胆管造影,腋中线入路进针时水平刺向第T11右缘约2cm处,剑突下入路进针时向右侧指向肝门区穿刺。用5ml注射器抽稀释的造影剂,边注入边后撤穿刺针,至胆管显影,其显影的标志为胆管持续显影,并缓慢流动形成树枝状管道,继续加注 5- 10ml造影剂,至主要的胆管显影,若刺中肝静脉显示对比剂向第-肝门迅速排空,提示穿剌层面偏背侧,若剌中肝动脉或门脉,显示造影剂较快速流向肝内并消失,提示胆管在其邻近,可将穿剌层面略偏背侧或腹侧。肝外和包膜下穿刺则显示条状或片状密度增高影,肝实质或肿瘤内穿刺可显示小团状影,弥散缓馒,应注意胆道内不可过多注入造影剂,以免胆道内也突然增高。使感染的胆汁逆行入血造成菌血症急性发作,导致患者寒战,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但在彩超引导穿刺胆管,可以实时监测穿刺针尖位置,有效避免穿刺偏移,极大降低穿刺风险。
6.术中注意事项
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肿消退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更换导管一次。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需更换导管。一般经引流10~14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24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脱管有四种情况:
①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
②管脱入肝实质;
③管脱入腹腔;
④固定不牢,或被病人误拔。
为预防脱管,可在置管时设法将套管深入胆管内3~4cm,在没有导丝穿入胆管时,不急于将套管直插胆管。因此时胆管结石阻塞或角度较小,套管可能顺原针道进入肝实质,需注入造影剂后,胆道较穿刺前扩张、增粗、结石松动、角度增大,再缓慢插入套管,方易深入胆管腔。
7.临床意义
1.PTCD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
2.可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可进行多次造影。
3.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复方桔油乳剂等进行溶石治疗,亦可进行化疗、放疗、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窦道纤胆镜取石。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