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常变异心电图

影像心电 离床医学 2023-11-22




正常变异心电图

南京明基医院 张新民

图文详述: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正常与异常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心电图的正常范围是大样本健康人群心电图数据的统计结果,或者说是大多数正常人所处的范围。少数正常人的心电图可能会超出该范围,这部分心电图称为正常变异心电图。
正常变异心电图部分为一过性,可由于饮食、吸烟、深呼吸、过度换气、电极安放不当等因 素引起,常见的改变有ST段下移、T波倒置、暂时性房室传导延迟等;另有一些患者由于体型(如过度肥胖)、心脏在胸腔中位置的变化、胸廓畸形、气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心电图出现一些相对持续性的异常改变,如位置性Q波、胸导联高电压、早期复极综合征、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等。
正常变异心电图有时与病理心电图易发生混淆而造成误诊。对其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心电 图表现,而需更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地进行分析判断。下面列举10种临床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进行分析。

一、窦房结内游走


正常的窦性 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有时在Ⅱ导联 P波表现矮 小、甚至平坦难以确认。但只要Ⅰ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则并非异常。此时若让患者做适当运动如仰卧起坐(使交感神经兴奋)后再描记心电图,多数可以见到心率加快,P 波转呈直立。随后,部分病人P波可能又逐渐转为低平或至平坦,且伴随心率变慢(图2-1),此心电图改变称为窦房结内游走。窦房结内游走系起搏点随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在窦房结头、体、尾三部分之间发生周期性的转移,即从窦房结头部逐渐转移至体部及尾部,而后又可从尾部逐渐转移至体部及头部。窦房结内游走多数见于健康儿童及青年。

图 2-1窦房结内游走

二、Q波异常


Q波的正常范围:正常人在 V1、V2导联不应出现 Q波或 q波(但可呈 QS 型);aVR 导联可表 现出q或Q波且无论多大均为正常;其他导联可以有Q波,但其幅度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有时仅在Ⅲ导联或aVL导联超出该范围仍属正常)。
Q波超出上述范围,称为异常Q波,临床常见于心肌梗死。其他可见于心肌病、急性冠状动 脉供血不足、重症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肺心病等。

1、Ⅲ(和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
Ⅲ导联单独出现异常Q波,很少为病理性。若Ⅲ和aVF 导联Q波均较明显,除考虑病理性Q波外,亦可能为正常变异。后者主要原因是:心脏呈横位或接近横位(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人),致额面QRS向量环的长轴和Ⅰ导联导联轴近乎平行,若向量环呈顺时针运行,QRS向量环初始的相当部分则投影在Ⅲ和aVF导联负极一侧,从而使心电图QRS波群中出现较大的Q波呈Qr、QR型甚至QS型。此时,可嘱被检查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使膈肌下降,牵拉心脏由横位转呈垂位,若原先异常的Q波变小或消失,提示该Q波与心脏位置有关(又称位置性Q波),属正常变异(图2-2);若深吸气后Q波无明显变化,则提示为病理性Q波。

A:自然状态下;
B:吸屏气时。吸屏气后心脏由横位转呈垂位,心电图显示 QⅢ明显变小,QaVF消失。同时,Ⅰ、aVL 导联 R波降低,Ⅲ、aVF 导联 R波增高 
Ⅲ(和aVF)导联的异常Q波与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为:
①Ⅱ导联通常不出现异常Q波;
②Ⅲ、aVF导联无明显ST-T改变;
③吸气时Q波变小或消失;
④aVR导联无起始的r波而呈QR型或Qr型,而下壁心肌梗死时,心室除极起始向量向上,aVR导联多出现起始r波。

2、V1、V2导联 QRS 波群呈 QS 型 
正常人 QRS 波群有时在 V1导联,偶尔在 V2导联呈现 QS 型。这可能是由于室间隔解剖位置的变化,使室间隔除极向量与 V1、V2导联轴接近垂直,造成室间隔 除极在 V1、V2导联不能表现而呈等电位线,使 r波消失而表现呈 QS 型。此需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的QS型相鉴别。
正常变异 QS 型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的鉴别点为:
①正常变异的 QS 型局限于 V1,偶见于 V2导联, 罕见于 V3导联。而前间壁心梗的 QS 型常可波及 V3导联;
②正常变异的 QS 型,波形光滑锐利,无 顿挫或切迹。而前间壁心梗的 QS 型常在下降支上出现顿挫或切迹;
③正常变异在 V1、V2导联不出 现明显 ST-T 改变。而前间壁心梗常伴有明显的 ST-T 改变;
④正常变异的 QS 型,若改变 V1、V2电极的位置(如降低1~2个肋间)可使r波暴露出来,而前间壁心梗的QS型则不发生改变。


三、QRS高电压


大多数正常人QRS波群电压处在一定范围内,少数正常人QRS波群电压可大于该范围属正常变异,如有些体型瘦长的人尤其年轻人,胸壁薄,造成QRS波群电压增高超出正常高值,称为QRS高电压(图2-3)
QRS波群电压增高,可为正常变异亦可见于心室肥大,两者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 对 QRS波群电压增高临床意义的判断务必结合临床多方面情况来考虑。

1、右心室高电压  
V1导联的探查电极正对右心室,当 V1导联出现 R波电压增高大于正常高限(Rv1>1.0mV或Rv1+Sv5>1.05mV),即为右心室高电压。右心室高电压可为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 改变,也可见于无心脏疾病的正常人。
后者属正常变异。其与右心室肥大鉴别要点主要为:
①相 关导联(V1、V2)无ST-T改变及其他改变(如左、右心房肥大,电轴右偏等);
②临床无导致右 心室肥大的病因及相关症状;
③其他检查(如胸片、心脏超声)结果不支持右心室肥大的诊断。

2、左心室高电压
 V5、V6导联的探查电极面对左心室,当 V5、V6导联出现 R波电压增高大于 正常高值,Rv5、v6>2.5mV 或Rv5+Sv1>4.0mV(女性>3.5mV)即为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高电压 可为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也可见于无心脏疾病的正常人。
后者属正常变异,其与左心室肥大鉴别要点主要为:
①心电图无 ST-T改变、电轴左偏等;
②临床不存在导致左心室肥大的病因;
③其他检查结果不支持左心室肥大的诊断。

图 2-3双侧心室高电压
该图记录于一招工查体男性青年。心电图示:①右心室 高电压:Rv1>1.0mV;②左心室高电压:Rv5+Sv1>4.0mV,RⅡ+ RⅢ>4.0mV,RaVF>2.0mV

四、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和R波逆向递增


正常人胸导联V1至V5(V6)导联,R波有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趋势。如果R波不能逐导增 高(指V1至V4),称为R 波递增不良(图2-4);如果R波逐导降低,则称为R 波逆向递增。根据 Zema的诊断标准,Rv2≤Rv3,Rv3< 0.3mV为R波递增不良;若Rv2<Rv1及/或Rv3<Rv2及/或Rv4<Rv3及/或 Rv4≤0.3mV 则为 R波逆向递增。R 递增不良正常人发生率为 7%,R 波逆向递增正常人发生率为 1%。R波递增不良及逆向递增病理情况下可见于右室肥厚、左室肥厚和前壁心肌梗死等。       

五、V1 导联R/S>1


大多数正常人 V1导联QRS波群呈rS型,R/S<1,少数正常人 R/S>1 属正常变异(图 2-5)。V1 导联 R/S>1,病理情况下见于右心室肥大、正后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尚存争议 的左中隔支阻滞等。心电图若无以上病理情况,V1 导联 R/S>1 应考虑为正常变异,多为心脏逆钟向转位所致。

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1导联 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SR′或 rSr′图形,QRS 时限间<0.12s),约2.4%的正常人中可见此图形,在 V3R 和V4R 导联上更多见。此第二个 R或r波多被解释为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部位生理性延迟除极,产生向右前的向量所致,因此又称为室上嵴型。     
V1导联 QRS呈rSr′图形亦可见于右心室肥大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鉴别点为:
① 正常人 r′<r,且小于同一导联 S波,r′振幅≤0.5mV;
② QRS 波群时间不超过 0.10s;
③ 在 V1导联低一肋间记录,则r′波消失(图2-6)

七、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部分心室肌在心室除极尚未全部结束 即开始复极所致。其心电图表现为:
1、出现明显J波在QRS终末部出现的一个正向的小波,可理解为是由于ST段抬高将S波 和J点一起拉高所形成(图 2-7)。J 波常在 V2~V5导联最明显。 
2、ST 段凹面向上抬高 常在 V3~V5导联最明显可达 0.3~0.4mV,但在 V6导联及肢体导联很 少超过0.2mV。
3、T 波高耸  ST 段抬高的导联上 T波高耸,以 V3~V5导联最明显。 
4、心电图改变相对稳定,ST段抬高可持续数年不变。这亦是与心包炎、心肌梗死的主要鉴 别点。
5、运动或使心率加快可使大多数抬高的 ST段回至基线。
6、合并冠心病患者,本该下移的ST段可回至基线;或当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暂时回至基线,症状缓解后又恢复原状。
图 2-7早期复极综合征
图中Ⅱ、Ⅲ、aVF、V4~V6导联可见 J波,ST 段凹面向上明显抬高,T 波高耸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于青年男性及运动员中。多数无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或例行检查时被 发现;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主要为头昏、乏力、胸闷、心悸;另有少数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以夜间及睡眠时加重,活动后减轻。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现至今已有 70多年,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心电图正常变异,预后 良好。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有些早期复极综合征呈家族性发病(故又被称为遗传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此类患者可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作导致猝死。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当遇到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时,应注意其家族成员中有无早期复极的心电图报告及有无晕厥、猝死情况的发生。

八、持续性幼年型T波


婴幼儿在 V1~V4导联 T波倒置十分常见,少数人此种现象可持续至成年,称为持续性幼年型 T波(又称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正常成人发生率约0.5%,妇女相对多见,临床上应注意与前壁心肌缺血相鉴别。
心电图改变有以下特点:① T波倒置仅见于 V1~V4导联,其他导联 T波无改变;②T波倒置的深度≤0.5mV;③深吸气、口服钾盐可使倒置的T波转为直立。

九、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年轻女性,心电图多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多见于Ⅱ、Ⅲ、aVF导联,也可 见于胸导联,且常伴有ST段下移。站立位描记的心电图比卧位的改变更明显。服用心得安后T波可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十、Tv1>Tv5综合征
在大多数正常人心电图中,V1导联 T波可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 V1导联表现直立,其幅度 应不高于 V5导联。Tv1>Tv5是指 V1导联 T波直立且幅度超过 V5导联。此时在横面,T 向量环向右前移位, 最大向量更近于V1导联的探查电极,因而使心电图 V1导联 T波直立的幅度大于 V5导联T波直立的幅度(图2-8)。Tv1>Tv5,在中年以上男性应多考虑病理性,可见于冠心病、高血压、 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等。在青年人可为正常变异,但仍应结合临床资料来判断。

图 2-8 Tv1>Tv5综合征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