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金医院陈德昌教授:《中国临床案例•重症医学病例精解》

书籍宝库 离床医学 2023-11-22


【专家简介】

陈德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会长。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总编,《临床内科》副主编,《中国感染化疗杂志》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编委。
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与修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免疫。主持制定专家共识7部、正主持行业指南2 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以第一申请人承担上海市级课题10多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9分;主编专著10 部,副主编9部,主译英语专著2部。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21年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陈德昌教授:中国重症科研的现状和展望】

从1982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到2021年,重症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新冠疫情爆发,重症人成为危重症新冠患者救治的中流抵住,在打赢疫情攻坚战的同时,迎来了重症学科发展的新机遇。回顾中国重症医学过去的40年,重症医学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尽管中国重症经历了快速发展的40年,但中国每10万人仅有3.6张ICU床位,而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十万ICU床位数为29-34张,几乎为中国的8-10倍,这提示中国重症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回首过去10年,中国重症领域的科学研究论文增长了29倍,论文总量已超过24000篇,并逐步在JAMA、Lancet、BMJ等国际顶级期刊崭露头角,涌现出邱海波、章仲恒、管向东、于凯江、刘大为和陈德昌等一系列国际知名的学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方面,重症医学获得资助的总数近5年增长了4倍,主要集中脓毒症、休克、ARDS、脑外伤等方向。然而,重症领域科研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重症科研队伍不成熟、重症科研体统不完善、缺乏国家级重大课题、重大专项、高质量的RCT研究较少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未来重点从五方面抓好补短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尤其注重青年医师基金申请和临床研究能力提高;打造学科科研平台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办重症领域自己的学术交流平台,如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学会层面上建立科研孵化基地,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推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建设;提升重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力争在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取得国家级重大项目立项。此外,重症医学是数据密集型科室,但现在重症患者数据的现状是人工评估,点状,缺乏连续性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在未来的科研及临床应用大有前景,但前提是必须建设标准化的大型公共重症数据库。大型重症数据库的建设对重症领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循证医学指南制定、诊疗质量持续改进监测、国家决策部门制定政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标准化数据库建设,数据的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数据,训练和验证模型,最后推广和应用。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和壁垒,通过学会层面引导建立国家级数据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实现重症患者诊疗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必将在未来大展宏图。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图书编委会】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陈德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瑞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编
皋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马少林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江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宫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瞿洪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刘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谢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林浩  上海长征医院
王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方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田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付江泉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刘芬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景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嘉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阮正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李颖川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杨向红  浙江省人民医院
吴志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汪华学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张玮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陆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尚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尚秀玲  福建省立医院
罗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金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宗媛  陕西省人民医院
钟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郭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郭鸿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郭海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唐建国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黄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康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屠国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潘爱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图书序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疾病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主要任务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机制监测、器官及生命支持、并发症的防治和后期康复等。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陆续开展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到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正式成立,再到2008年重症医学科被卫生部正式批准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重症医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四十年。

与其他学科不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不仅病情危重,往往还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综合知识,部分危重疑难病例的准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为了提高广大医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水平,我们联合了国内活跃在临床一线的重症领域医师,以近年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经典危重疑难病例为切入点,编写了《重症医学病例精解》。本书的编者团队阵容强大,既有重症领域中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教授,亦有业界中崭露头角的新锐翘楚。高质量的编者团队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本书所选病例的广度和深度。所以,读者在本书中不仅可以阅读到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毒休克综合征、真菌感染、重症哮喘、重症感染、心源性休克等重症医学核心病种的规范化诊疗流程,也能够见识到线粒体肌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韦尼克脑病、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等一系列罕见疾病诊疗过程中抽丝剥茧、探寻真相的临床思路。因此,本书虽然主要针对从事重症医学的专业人员而编写,但对提高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亦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选取的病例内容翔实、讲解深入浅出、突出临床实践、重视临床思路。编者力求还原每个患者诊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临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每个病例诊疗过程中大量典型病例图片,图文并茂,让一个个病例鲜活地跃然纸上。另外,编者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病例中涉及相关知识点做了细致阐释,增加了本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总而言之,本书对重症疑难患者的诊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可供广大医护人员借鉴。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团队对本书病例资料的整理和编写付出了诸多心血。另外,王瑞兰、谢晖医师对本书的后期校对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重症医学发展较快,编者时间有限,不足之处难以避免,恳请读者和同道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能更加完善。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2022年2月

 

序言作者简介



于凯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长江学者特岗教授。

 

【图书前言】

重症医学是研究重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个学科,重症医学科医生是诊治重症患者的“全科医生”,一方面要求重症医学科医生较全面掌握内、外科基本理论与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另外一方面对所掌握的知识的深度有较高的要求。面对来自各个学科的疑难复杂重症患者需有较全面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支撑。有人说重症医学科是以器官功能评估和支持为主要诊治手段的一个学科,其实这是对重症医学的误解,重症医学科医生不仅需要全面精准评估患者器官功能,而且还需要动态监测患者器官功能变化,及时厘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明确诊断,在器官功能支持的同时,精准阻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举例来说,面对循环衰竭的患者,我们需要复苏大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氧供、降低氧耗来改善休克,这是对症治疗;同时也要寻找导致休克的病因,进行病因治疗,这就需要重症医学科医生具有较为深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基于病理生理指导治疗。重症患者治疗的窗口期较窄,没有给救治医生充足的时间,亦没有给医生犯错的机会,因此一名合格的重症医生必须能够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态,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年轻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来说正确的临床思路尤为重要,这是精准救治患者的基础,同时亦可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少走弯路,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本书中搜编了具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临床案例,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展示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最佳的临床路径和治疗决策,配合病案中的知识点,引导读者正确的临床思路。此外,在本书中,众多案例的解释并不是以问题与答案的形式来展现,而是结合临床表现展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深层次机制,揭示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过程与发展规律,展示重症患者救治中整体管理的理念。希望这本病例集能够给读者提供重症患者诊疗的参考与借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指导,对本书的出版提出了颇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本书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于凯江教授为本书亲笔做序,在此我们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书中难免有些许不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陈德昌

2022年7月

 

【编辑推荐】

1、主编权威

本书第一主编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陈德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众多职务。

本书第二主编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王瑞兰教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等众多职务。

2、作者重视

重症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故本书编委会高度重视图书编写工作,在整理和编写的过程中付出了诸多心血,收集了重症医学领域39例临床经典案例,对提高广大医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水平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3、内容实用

本书病例内容详实、讲解深入浅出、突出临床实践、重视临床思路。编者力求还原每个患者诊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临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每个病例诊疗过程中大量典型病例图片,图文并茂。

4、意义重大

重症医学科是特殊学科,对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本书的案例展示并不是以简单的问题与答案的形式来展现,而是结合临床表现展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深层次机制,揭示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过程与发展规律,展示重症患者救治整体管理的理念,可指导年轻医生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态,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书目录】
病例 1 自身免疫性脑炎
病例 2 颅内感染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病例 3 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 4 乳腺癌术后突发意识丧失的原因分析
病例 5 纹身后中毒休克综合征
病例 6 重症皮肤软组织感染导致中毒休克综合征
病例 7 EB病毒感染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例 8 重度营养不良与再喂养综合征
病例 9 创伤性膈疝合并主动脉夹层
病例 10 重度营养不良致术后困难脱机
病例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吸入性肺炎
病例 12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病例 13 PROS1突变导致反复发作的肺栓塞
病例 14 胰腺占位术后休克
病例 15 剖宫产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病例 16 孕妇合并肺动脉高压
病例 17 肺念珠菌病
病例 18 血源性腰椎间隙感染
病例 19 嗜铬细胞瘤破裂出血
病例 21 播散性诺卡菌病
病例 22 AMI合并CS:从VA-ECMO到心脏移植
病例 23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病例 2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病例 25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诊断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病例 26 线粒体肌病
病例 27 V-AECMO成功治疗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
病例 28 肺叶切除术后的严重低血压
病例 29 踏“血”寻“霉”
病例 30 重症银屑病并多系统感染
病例 31 MELAS综合征引起的严重乳酸酸中毒
病例 32 腹部术后韦尼克脑病
病例 33 哮喘持续状态
病例 34 超干型动静脉畸形
病例 35 巨大阿米巴肝脓肿
病例 36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伴左侧主支气管断裂
病例 37 卟啉病病例38硫氰酸铵中毒
病例 39 NK细胞淋巴瘤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