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急危重症免疫学》,姚咏明教授的又一力作
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急慢性损伤或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性,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理论体系。
我国急危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但在几代急诊和重症人的艰辛努力下,学科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独立年轻的二级学科。
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救治的患者得以生存,是我国现代医疗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
急危重症诊治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进一步提高严重疾病救治成功率的主要障碍,因此急危重症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研究最热、进展最快的学科体系之一。
随着急危重症医学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相关理论知识和诊治理念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机体免疫反应在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免疫系统以高度复杂的动态网络结构组织起来,发挥炎症反应平衡、感染损伤控制、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功能;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会对机体各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造成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运用现代免疫学理论、方法和策略对急危重症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代急危重症研究的热门方向和关键突破口。
近年来,在国家“973 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军队/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等课题的资助下,我国急危重症医学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些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国内外尚无全面、系统、深刻论述急危重症相关免疫学的著作。因此,很有必要编写一本系统介绍急危重症免疫学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学术专著,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各级人员提供参考,帮助其掌握急危重症免疫学的理论构架和技术体系,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把握学科前沿,以适应学科飞速发展的重大需求。
编写团队02本书由盛志勇院士和夏照帆院士担任名誉主编、姚咏明教授担任主编,由国内30余家医院的近70位长期从事急危重症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的专家合作完成,其中许多专家是该领域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资料。
主要内容03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刻论述急危重症免疫学的大型学术专著。全书共38章,约145万字。
内容主要包括免疫学基础理论(例如免疫学概论,免疫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反应,免疫调节过程等),免疫功能障碍及其机制(免疫障碍的模式识别受体机制,信号转导机制,免疫细胞的凋亡、自噬、内质网应激、代谢障碍与急危重症,固有免疫应答紊乱机制,适应性免疫应答紊乱机制,急危重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途径),急危重症状态下免疫反应与多器官损害(包括创烧伤、手术麻醉、休克、重症中暑、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衰竭、急性胰腺炎、脾切除术、肠道功能障碍、肾脏免疫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应答(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儿童和老年患者免疫反应低下及其意义,急危重症免疫状态的识别、监测与评估,临床免疫调理新策略、新途径等。
姚咏明教授
姚咏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13所高校讲座或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创(烧、战)伤感染与免疫、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转化医学研究。
现任国际休克学会主席(担任该主流国际学术组织重要职务的首位华裔学者)、第十届世界休克大会主席、欧洲休克学会顾问、国际危险预警分子和炎症研究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军队级课题36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发表学术论文621篇,其中被SCI收录202篇。
获国际学术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军队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