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碘对比剂的种类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

每日一剂 离床医学
2024-08-28


现有碘对比剂均为三碘苯环衍生物,根据离子特性、分子结构、渗透压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1)根据离子特性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

(2)根据化合物中的苯环数量分为单聚体和双聚体对比剂;

(3)根据渗透压分为等渗、次高渗和高渗对比剂。


第一代碘对比剂属于高渗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现已不推荐。

第二代次高渗对比剂渗透压接近2~3倍人体血浆渗透压,如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帕醇等。

第三代对比剂为以碘克沙醇为代表的等渗对比剂,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不同对比剂碘含量不同,相应浓度有所不同。现神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碘对比剂浓度介于300~400 mgI/ml之间。


表1中列举了国内常用的对比剂类型及相关理化特点。



预防性用药

按照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可分为过敏样反应及生理性反应。
药物预防目的在于降低过敏样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而对生理性反应无影响。
使用次高渗对比剂的中度风险患者,预防性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降低总体和轻度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但中重度ADR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尽管该研究未纳入高风险患者,但专家普遍认为,预防性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考虑预防性用药获益的同时,还需考虑预防性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回顾性研究显示,高风险住院患者预防性用药与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概率增加相关。
预防性用药不能预防所有的ADR,即使在使用了预防性药物的情况下,仍可发生过敏样反应,称为"穿透效应"。
既往有过敏样反应史的患者,预防用药的穿透效应发生率约为2.1%。发生穿透效应的患者如果再次预防性用药,88%不会再次发生该效应。生理性反应不存在该效应。

推荐针对不良反应高风险患者的预防性用药应权衡利弊,必要时可实施。对于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推荐口服用药或静脉用药;其中口服用药更方便,有更多证据支持。

口服给药具体方法如下:
(1)对比剂使用前13、7、1 h分别口服50 mg泼尼松,对比剂使用前1 h口服50 mg苯海拉明;
(2)对比剂使用前12 h、2 h口服甲泼尼龙32 mg,对比剂使用前1 h加用50 mg苯海拉明。

静脉给药方法如下:
(1)在对比剂使用前4~5 h给予甲泼尼龙40 mg(或氢化可的松200 mg)静脉注射,随后每4小时重复直至对比剂使用;
在对比剂使用前1 h加用苯海拉明50 mg静脉滴注。
(2)在对比剂使用前4~5 h给予地塞米松溶液7.5 mg静脉注射,每4小时重复直至对比剂注射;
对比剂使用前1 h加用苯海拉明50 mg静脉滴注。

注意●碘过敏试验对于过敏样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有限,甚至过敏试验本身即可引起严重过敏样反应。因此不推荐进行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特别要求。


参考来源:神经介入诊疗中对比剂的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2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离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