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
▲ 为防失联点击上方“离床医学”,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伴随对考试或者评价性情境中可能出现的负性结果或者失败的担忧,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关的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当考试相关刺激除去时焦虑也能逐渐消失 [ 1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考试前、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情绪、躯体、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明显影响患者考试的正常发挥。考试焦虑由两个部分组成:与考试刺激有关的担心或厌恶认知,以及在考试情境中焦虑的情绪或躯体症状 [ 2 ]。严重者可能导致抑郁、物质滥用、网络成瘾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2021年,考试焦虑被纳入医学主题词表(MeSH)焦虑条目下的表现焦虑(performance anxiety),定义为能力或知识测试期间产生的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常见于学生群体,为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考试焦虑障碍的认知,本专家撰写组经过多次讨论,结合我国临床实践需求,就考试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达成本专家共识。
1 流行病学
国内外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在学生中发病率普遍较高。国外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美国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率为15%~20% [ 3 ],10%~35%的大学生经历了导致功能性损害的考试焦虑 [ 4 ]。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达到22.32%,焦虑水平随着年代增加而升高,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发生率呈曲折上升趋势,显著大于大学生,达29.8% [ 5 ],且考试焦虑发生率在国内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阶梯分布。另有研究发现,性别与考试焦虑之间关系显著,女性考试焦虑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 [ 4 ]。考试焦虑与其他焦虑障碍共病率达60%,尤其是社交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 6 ]。
2 考试焦虑的病因
考试焦虑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对考试焦虑产生影响。总的来说,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人格特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动机与成就目标、学习习惯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学业成绩,前者又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
2.1 内部因素
2.1.1 人格特质:
大量研究显示,人格特质与考试焦虑关系紧密。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责任心、开放性呈负相关 [ 3 ]。此外,自尊和完美主义作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能够预测考试焦虑。自尊水平越低的学生越有可能感受到较强的考试焦虑情绪 [ 7 , 8 ]。完美主义可以分为完美主义担忧和完美主义追求两个维度,完美主义担忧与考试焦虑存在中等至强的正相关,而完美主义追求与考试焦虑具有低强度但不显著的关系 [ 9 ]。
2.1.2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的判断和自信,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 [ 10 ]。VON DER EMBSE等 [ 3 ]将应对方式分为问题关注应对/积极应对和回避型应对,Meta分析发现问题关注应对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回避型应对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
2.1.3 成就动机:
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研究证明,内部动机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而外部动机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 [ 3 ]。卞振武 [ 11 ]、王萍 [ 12 ]和陈小燕等 [ 13 ]研究发现成就动机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低的学生,由于希望获得满意的考试成绩,更倾向于避免失败,所以考试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2.1.4 心理弹性、正念水平、情绪智力和情绪调节策略:
心理弹性、正念水平和情绪智力都能负向预测考试焦虑 [ 14 , 15 ]。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其中认知重评策略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链式中介模型,认为认知重评与心理弹性在高中生正念与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即存在"正念-认知重评-心理弹性-考试焦虑"的路径 [ 14 ]。情绪智力和追求成功等维度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有联合预测作用 [ 12 ]。
2.1.5 学习习惯:
研究证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以及学业拖延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紧密。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管理和分配学习时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高时间管理倾向者更善于运用时间,学习效果更好,自我效能感也更高 [ 12 ]。一项关于学业拖延与考试焦虑的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消极的学习习惯学业拖延可能是导致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而非考试焦虑的结果 [ 16 ]。
2.2 外部因素
2.2.1 家庭环境:
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母亲职业和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考试焦虑 [ 17 ]。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父亲和母亲两个方面以及情感温暖、拒绝、过度保护3个维度 [ 18 ]。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 [ 19 ]。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心理控制、支持或压力等会通过影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学业自信及其他中介变量来影响其考试焦虑程度 [ 20 ]。
2.2.2 学校环境:
课堂教学缺乏结构和清晰性、任务要求过高等因素与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关,这些因素可能通过降低学生控制感和影响学生对失败的预期来调节考试焦虑程度 [ 21 ]。
2.2.3 考试环境:
考试缺乏结构性和透明度也是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考试要求、考试材料、考试程序和评分标准等因素的明确程度是引发考试焦虑的关键因素 [ 22 ]。考试性质也影响考试焦虑,当考试被明确描述为评价性考试时,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明显更高,当考试被描述为非评价性的学习活动时,学生的焦虑程度较低 [ 3 ]。
2.2.4 学业成绩:
不良学业成绩常被视为考试焦虑的结果之一,但有研究证明,学业成绩也能够作为考试焦虑的预测因子,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更有可能产生考试焦虑 [ 23 ]。对许多学生而言,最初学习技能缺乏及由此导致的学业失败可能会引发考试焦虑;随后,考试焦虑和技能缺乏又通过消耗认知资源、降低内部动机、降低学习质量等方式共同影响学业成绩。总之,焦虑与成绩之间的循环属于恶性循环,焦虑降低学业成绩,成绩低又进一步提高焦虑程度 [ 24 ]。
3 临床表现
考试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害怕负性结果或失败,在考试前、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情绪、躯体、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如烦躁不安、紧张恐惧、情绪低落,并可能伴有心悸、胸闷、头晕、上腹不适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或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精力下降等生物学症状,这种痛苦的程度会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考前准备和考试中的正常发挥。严重者可能导致出现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物质滥用、网络成瘾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3.1 情绪表现
由于对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存在过度紧张担忧情绪,学生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增加,烦躁不适、过度紧张、恐慌不安;面对考试或考试相关事件时敏感性增加,易激惹、暴躁、冲动,情绪不能控制。出现短暂、强烈愤怒的情绪暴发,或情绪低落,自觉考试无望,对考试的意义和后续发展悲观消极,学习动力下降。
3.2 躯体表现
考试焦虑可以导致自主神经兴奋,产生表现各异的躯体不适,可累及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并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表现突出;可表现为疲乏倦怠或多动、面部潮红、头晕头痛、气促、过度换气、四肢震颤、胃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多汗、口干、尿频、月经失调,睡眠问题增加,出现失眠、多梦、早醒等;严重者甚至晕厥,意识不清等。
3.3 认知表现
在认知层面,多体现在自身认知功能水平和对考试的认知评价两方面。首先感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学习效率较以往降低、个体由于心理过度紧张,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考前学习或考试过程中常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时性遗忘,回忆不清,较重者思维的深度和敏捷性下降,行为失常,原来已知的考试知识点难以顺利被提取等。
同时倾向于过多地采用消极的评价或解释事件的方式对考试进行认识,如对自我能力是否能应对考试的歪曲;将考试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事件,并过分关注考试结果;对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抱有过度的、无根据的悲观态度;根据以往考试失败的经历,过度概括化地否定所有与考试有关的因素;过分担心考试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忍受不了焦虑并对其进行消极的解读,常加重了焦虑在情绪和躯体的症状以及行为表现。
3.4 行为表现
错误的思维模式在行为层面主要通过拖延和逃避两种常见形式出现。拖延与考试有关事项,如考试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计划完成他人或自己制定的相关学习计划、借故延期参加考试等。逃避可表现为考试迟到、遗忘考试材料、在考场上紧张多动或精神不济、缺乏条理、思维混乱、提前中止考试,或对考试结果回避。甚至为回避考试带来的现实压力,以上网、酒精等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从外在物质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出现网络成瘾或物质滥用的情况,同时否认逃避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 [ 1 ]。由于考试时出现各类情绪、认知等症状,加之心理脆弱性且无法有效处理及调节,严重时可出现对人对己的过激行为,如冲动、有破坏东西的欲望、攻击行为,甚至产生自伤自杀行为。
4 共识制定办法
4.1 临床问题的获取方法
对于诊疗经验丰富的临床精神科或心理科医师进行问卷征集、访谈,并通过对参与本共识撰写的专家开展线上调研,纳入一线存在的相关医学问题(共计9项问题),形成专家共识,以期能解答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
问题九:考试焦虑障碍的推荐物理治疗有哪些?
4.2 临床证据检索
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障碍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3名专家(包括精神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组成了制定《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的专家组。专家组以"test anxiety" "assessment" "psychotherapy"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为主题词,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08-31,限定语种为英文或中文。专家组经过3轮专家共识会进行内容拟定及共识意见的讨论、达成共识。第一轮专家会议对收集的9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筛选文献,分工对共识的内容进行撰写。第二轮专家会议将各位专家撰写内容汇总,进一步讨论形成热点问题的推荐意见。第三轮专家会议对专家共识推荐意见进行修改和成稿。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5.1 诊断
【推荐意见一】
(4)在非考试周期时情绪基本正常,可排除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适应障碍等。
如病程不足3个月或程度较轻,考虑诊断为考试焦虑状态。
5.2 鉴别诊断
(6)适应障碍: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6 考试焦虑障碍的专家共识
6.1 考试焦虑障碍评估工具有哪些?
【推荐意见二】
考试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包括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中文版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Inventory,TAI)简表和考试焦虑诊断量表(Test Anxiety Test,TAT),其中TAI是最有效、最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
SARASON [ 25 ]于1978年编制的TAS共37题,采用"是"与"否"的二级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通过计算总分对考试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37分。其中,第3、15、26、27、29、33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考试焦虑程度越高。TAS得分≥20分为高考试焦虑者,TAS得分≤12分为低考试焦虑者。王才康 [ 26 ]首次引入和翻译了TAS,并对中文版TAS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最终发现中文版的TAS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同质性。
TAI简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担忧性和情绪性2个分量表,各包含8个项目,此外还有4个项目不属于任何一个分量表 [ 27 , 28 ]。每个项目按1~4分计分(分别对应:从不、有时、经常、总是),代表受试者在考试情境中感受的焦虑特定征兆的程度,可以让受试者在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对所经历的焦虑的具体症状的频率进行回答。得分越高代表考试焦虑程度越高。国内董云英等 [ 27 ]对TAI简表进行翻译并检验了中文版TAI简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表明中文版TAI简表信度与效度较高,在国内大学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1990年郑日昌等 [ 29 ]基于中国本土考试制度的特点编制了TAT。此量表共33道题目,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量表评分范围:0~24分为镇定,25~49分为轻度焦虑,50~74分为中度焦虑,75~99分为重度焦虑,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6.2 如何早期发现考试焦虑障碍?
【推荐意见三】
考试焦虑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周期内(考试前一段时间,考试中和考试后一段时间),随着考试的临近症状逐渐加重,在考试结束后,症状逐渐缓解;在非考试周期内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虽然适度的考试焦虑(激活型考试焦虑)被认为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抑制型考试焦虑)将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学业中断、辍学,甚至自伤、自杀等严重问题。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与考试相关的认知、情绪、躯体、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及时有效干预。
在理性看待适度的考试焦虑的同时,对于下列提示过度的考试焦虑的异常症状具有足够的敏感性:
②学生自我报告:频繁出现与考试无关的闯入性想法、过度的与考试相关的担忧(例如在面对考试时常有大难临头之感)、担心考试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预期的"不完美"状况(例如担心在考试中出现一些无关想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难以记住考试相关内容 [ 31 , 32 , 33 , 34 ]。
②学生自我报告:紧张、恐惧、沮丧、无力感、无望感 [ 34 , 35 ]。
②学生自我报告:心慌、心动过速、胸闷、窒息感、头晕头痛、恶心、肠胃不适、肌肉紧张、视力模糊、食欲减退、睡眠紊乱 [ 34 ]。
②学生自我报告:难以集中注意力于考试相关信息(常不自主地将注意力转移至考试无关信息) [ 32 ]。
6.3 什么情况下需要转介至专科就诊?
【推荐意见四】
具体转介途径见 图1
6.4 考试焦虑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推荐意见五】
考试焦虑障碍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3种方式。轻/中度的考试焦虑首选心理治疗,当考试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时,考虑诊断为考试焦虑障碍,建议联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即心身整合治疗。
6.5 考试焦虑障碍的推荐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
【推荐意见六】
认知行为疗法是考试焦虑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情感治疗、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叙事疗法、平衡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均可有效减轻考试焦虑。
行为疗法主要目标是考试这一压力的管理,可以选择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瑜伽、腹式呼吸、冥想等方法。
BECK和EMERY提出了一个五步骤的治疗过程,可以用来处理考试焦虑中的情感部分 [ 39 ]。A:接纳感受常规化识别并表达考试焦虑。鼓励来访者继续学习,不要去理会自己的焦虑。并且教导来访者学习使用自我对话的形式去获得对自身焦虑的掌控感。W:观察焦虑,鼓励来访者使用日记的方式证明焦虑是有情境性的,是有时间限制的,是可以控制的。A:带着焦虑生活。R:重复阶段,通过重复建立对考试焦虑的认识和掌控以促进学习。E:最好期待,要求保持乐观的心态。
ACT关注的是帮助人们创建有益的生活,而不是强调减轻焦虑。需要学习的核心技能是识别并停止自我持续和自我挫败的情感,认知和常规回避行为。RITZERT等 [ 40 ]介绍了12周的ACT治疗程序,包括关于焦虑的目的,焦虑的好处以及如何发展成为障碍的心理教育。评估来访者的焦虑应对策略。关注价值驱动行为来取代焦虑。在会谈中体验暴露练习,鼓励来访者练习正面观察、接纳和认知扩散。承诺参加与之价值观相一致的行动。
SFBT是一种建构解决之道的治疗。让来访者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生活中建立改变的方法。相信改变有两个根本来源。第一,鼓励来访者描述想要的未来——如果治疗成功的话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第二,以例外为根基发展出多元的解决策略,通过详细列举其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资源——那些现在和过去成功的例子。通过这些描述,来访者可以决定其应该怎样生活,怎样面对考试。SFBT治疗师要具备积极倾听来访者的优势、资源和技能以及其在过去或者现在对这些技能的运用情况的能力,要具备寻求例外和差异的能力,使用奇迹问句的能力。运用量尺问句的能力。
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其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叙事心理治疗,使当事人从"我"是考试焦虑者,"我"考试必然失败,"我"有问题的叙说中,找到考试焦虑对"我"的影响,"我"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的生命故事,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心理得以成长。
平衡心理治疗建立在东方哲学体系上,运用平衡学的相关理论,以"度的掌握"和"关系的协调"为核心,由宏观到微观分四个层次:个人、家庭、社会的平衡,身、心、灵的平衡,知、情、意的平衡,单胺递质的平衡。对考试焦虑来访者的身心症状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正念冥想、催眠、音乐、沙盘、舞蹈、虚拟现实和生物反馈等动静结合的方式,帮助来访者纠正不正确的认知信念并导入积极的行为方式,减少来访者面对考试的烦恼,减轻来访者的身心症状,最终达到实现心身平衡状态而顺利通过考试。
考试焦虑团体心理治疗,一般是由1~2名团体治疗师主持,治疗对象可由8~15名考试焦虑者组成。治疗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可每周1次,每次时间1.5~2.0 h。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面对考试出现的焦虑问题进行讨论,面对考试的心态,伴随考试出现的心理和躯体的症状,每次一个议题,来改善或者治疗考试焦虑的方法。
6.6 考试焦虑障碍的推荐药物有哪些?
【推荐意见七】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考试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临床试验,但是当考试焦虑障碍较为严重时或共病其他焦虑障碍时可在精神或心理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治疗药物,苯二氮 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可短期使用。
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为每日5~10 mg,常规剂量为每日10~20 mg,可有效治疗焦虑症状,不良反应轻微。
度洛西汀每日推荐剂量为60~120 mg,起始剂量为60 mg,疗效不佳者可以加量至120 mg。
抗焦虑药物可以与心理治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考试焦虑的效果。
劳拉西泮常用剂量为每日1.0~3.0 mg,平均剂量为2.4 mg,阿普唑仑常用剂量为每日0.4~8.0 mg,平均剂量每日4.2 mg,一般治疗4周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考试焦虑患者常存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动过速、出汗、发抖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该药可引起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及血糖升高,因此血糖尚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应慎用。通常剂量为20~40 mg,治疗1~3个月症状改善者,可适当减药,停药应逐渐减量。
6.7 哪些中医药治疗方法可用于考试焦虑障碍的治疗?
【推荐意见八】
中医(针灸、推拿和五行音乐疗法)和中药(辨证论治汤剂和中成药)对考试焦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考试焦虑障碍属于中医郁证、不寐等范畴。本病多以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肝失疏泄,气血不足为主要病机 [ 41 ],中医在心身并调的治则指导下,可采用中医心理治疗及辨证论治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在内的身心整体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
(1)辨证论治。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42 ],结合相关文献及诊疗常规标准,将考试焦虑障碍主要分为以下3个证型,并推荐常用方药。
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善太息;或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推荐方药为柴胡疏肝散 [ 43 ]。
肝脾不和证: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绪紧张而发,泻后痛缓,平素多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治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推荐方药为痛泻要方 [ 44 ]。
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心悸头晕,善恐多惧,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益气养血。推荐方药为归脾汤加减 [ 45 ]。
(2)中成药。
④乌灵胶囊 [ 49 ],一次3粒(0.33 g/粒),一日3次。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等。
(3)针灸。
不少临床报道显示,针灸疗法对缓解考试焦虑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常用效穴有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三阴交、本神、印堂、大椎、风池、四关、合谷、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中脘等 [ 50 , 51 , 52 ]。针刺治疗时运用一定的补泻手法,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状态。此外,腕踝针、穴位刺激疗法、耳穴贴压、穴位埋线治疗等在考试焦虑的治疗同样发挥良好疗效 [ 53 , 54 , 55 ]。
(4)推拿。
推拿可疏通经脉,缓急止痛,同时也有助于放松紧张情绪,改善焦虑情绪。研究表明"天地人"三步推拿疗法可以改善大学生考试应激所致的焦虑情绪 [ 56 ]。此法患者取卧位、俯卧位,医者基于"天地人"三部理论选取头、足、背相应的位置治疗,共推拿按摩60 min。
(5)其他中医治疗。
五行音乐疗法可移情易性,调理气机运行。常选宫调(土性、属脾)、羽调(水性、属肾)音乐交替应用,共凑改变不良情绪及行为之效 [ 57 ]。情志相胜法即不同情志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分别采用喜胜忧、思胜恐等疗法,以情胜情 [ 58 ]。
6.8 考试焦虑障碍的推荐物理治疗有哪些?
【推荐意见九】
针对考试焦虑障碍的物理治疗,推荐两种类型:一种是辅助于心理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包括生物反馈和虚拟现实技术,另一种是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两者均对考试焦虑有一定疗效。
辅助于心理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包括生物反馈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生物反馈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干预方式,调整呼吸是行为治疗的一部分,可以减轻考试焦虑症状,生物反馈通过反馈机制增强对呼吸的意识的控制和调整呼气长度,同时与放松训练相结合,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 59 ]。虚拟现实(VR)技术的3D视觉和音效增加了虚拟环境的存在感,这种虚拟环境可以唤起与现实生活体验相似的焦虑情绪和反应,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沉浸式暴露疗法,或是正念冥想疗法,从而减轻考试焦虑 [ 60 ]。
rTMS是治疗焦虑症状的潜在治疗方式,目前尚没有rTMS单独针对考试焦虑的证据,但是已有临床证据说明rTMS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性。rTMS治疗焦虑症状,主要靶向的脑区是背外侧前额叶(DLPFC) [ 61 ],也有以顶叶皮层为靶点 [ 62 ],从rTMS的治疗频率上来说,以1 Hz的低频rTMS治疗焦虑为主 [ 63 ],少数研究以20 Hz高频的rTMS也证明了治疗焦虑的有效性。
7 小结与展望
目前考试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仍未明了,人格特质、心理弹性、环境等因素均参与了考试焦虑的发生、发展,但仍缺乏遗传学、神经影像和神经认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对考试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了解。
考试焦虑障碍的患病群体庞大、疾病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与工作。本专家撰写组在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焦虑障碍提出评估方法和诊疗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希望能对精神科或心理学专业的医师在识别考试焦虑障碍和诊疗上有所帮助,使更多的患者获益。然而,迄今针对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甚少,亟待通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并结合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更强有力的循证证据以协助早期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更好地帮助更多的患者回归社会。
引用:卢娜,刘华清,季蕴辛,等.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4):4225-4233.
通用技术
常规皮试假阳性率达94.1%?“青霉素过敏史”主诉患者规范化青霉素过敏检测
【规范与指南】卡普兰-费希尔规则(Caplan-Fisher 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