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能扩充血容量及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有载体以及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等功能。人血白蛋白也可增强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反应性,从而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多项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白蛋白可减少SBP对循环功能的有害影响,遏制肾衰竭的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国内《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疗的快速建议指南》建议,可在抗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治疗SBP。国内专家认为国外指南推荐的白蛋白剂量偏大,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应用,对于SBP低危患者(尿素<11 mmol/L及胆红素<68 μmol/L)则没必要使用白蛋白。白蛋白的使用是否可以扩展到非SBP感染(如尿路感染、肺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目前尚不清楚。一项比较单独应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合并非SBP感染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及循环功能,并显示出潜在的生存益处。但也有研究发现,接受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联合治疗的患者随访前病情较单独应用抗生素组重,且在随访期间,联合组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缓解比例高于单独治疗组(82.3% vs. 33.3%),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单独治疗组(6.6% vs. 24.6%)。但是,关于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非SBP感染中的作用,目前还有第二种声音。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中,靶向白蛋白治疗使其白蛋白水平维持在≥30 g/L,并未表现出明显益处,肝硬化患者是否需要应用白蛋白需要重新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表明,白蛋白不仅没有减轻非SBP感染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及降低病死率,还增加了这类患者发生肺水肿的风险,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硬化患者,应谨慎输注大量白蛋白。目前的临床研究不足以明确白蛋白在非SBP感染中的益处。鉴于白蛋白价格、资源的限制以及患者的收益情况,肝硬化合并非SBP感染的患者目前不建议使用白蛋白。以上都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感染或病情加重时启动白蛋白治疗的研究,而对于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长期应用白蛋白的获益情况,国内目前仍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
对于Child-Pugh评分为10~15分的中晚期肝病患者,目前多主张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抗感染疗效;对于Child-Pugh评分小于10分的患者,联合用药及单一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率都很高。考虑到免疫球蛋白的价格和资源问题,对此类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获益不大。肝硬化晚期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易出现脾功能亢进,可能面临行脾切除术的风险。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 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是脾切除术后由于抗体生成受损或其他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暴发性感染。对于OPSI,抗生素及支持性医疗是治疗的基础,但辅助性IVIG对OPSI治疗也有显著效果。已有研究证实,在小鼠OPSI动物模型中IVIG是有效的。除此以外,采用IVIG治疗的OPSI患者存活率也明显高于未接受IVIG治疗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IVIG中含有特异性抗体。OPSI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因此,IVIG的作用可能取决于患者体内肺炎链球菌特异性抗体的含量。除此以外,IVIG还有中和细菌内毒素、外毒素,以及增加抗炎介质等能力。因此,对于肝硬化OPSI患者可以应用IVIG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