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开始「人才外流」!大量中国学者放弃美国教职归国

(给程序员零距离加星标,了解项目开发.)

粉丝福利:小编会从今天留言中抽选幸运小伙伴赠送现金红包,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文末见喽!来源 |  新智元(AI_era)编辑 | Aeneas 好困 David

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导读】这两年,美国的「人才外流」似乎愈发严重。华人学者纷纷放弃美国大学的职位,回到中国。

最近几年,只要对国际大事稍加留意的人们都会发现:「科学无国界」其实是一句「笑话」。
随着中美之间的局势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的处境开始发生变化,很多人也开始从美国大学回流。
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正在失去经验丰富的中国学者——因为担心政府监视,有40%的人在考虑离开。

人才「流失」,美国急了?

在拜登执政期间,日益敌对的政治和种族环境是肉眼可见的。
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超过1400名在美国接受了学术培训的中国科学家放弃了他们在美国高校或企业的机会,选择回国。
这一比例比上一年增加了22%。
此外,亚裔美国人学者论坛也根据学术期刊中作者的地址变化做了统计,并在9月23日发布了结果。
可以看到,回流最多的科学家分别为数学和物理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
在过去的十年多年里,中国曾试图通过人才计划招募顶尖研究人员,但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美国。
然而,从2020年开始,离开美国的人数急剧增加。
当时恰逢新冠疫情,与此同时,司法部发布的「中国行动计划」,也让针对中国学者的案件显著增加。
虽然,司法部在2022年2月宣布停止根据「中国行动计划」追查新案件。
然而,这并没有消除华人科学家的紧张情绪。
他们担心只要中美关系继续保持紧张,这种情况就会持续下去。
在过去一年离开美国的华人和美籍华裔科学家中,有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的知名学者,其中包括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丘成桐。

中国学者的「两难」困境


2021年夏天,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由华裔美国人组成的无党派组织「百人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有40%的华裔科学家正在考虑离开美国,因为他们害怕受到美国政府的监视。
在采访中,近20名已离开美国或正在考虑离开的中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十分担心受到政府迫害,以及在疫情期间日益增多的针对亚裔的暴力行为。
另一些人表示,他们的离开也考虑到了其他因素,比如更高的薪水,或者回到亲人身边。
有趣的是,已经入了美国籍的航空航天和生物领域的专家,在「中国行动计划」中,依然可能会被审查。
一位中国机械工程教授说,他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年后,在今年夏天离开了一所美国顶尖大学,进入香港的一所高校,理由是希望与年迈的父母距离更近,并且自己厌倦了美国的政治环境。
曾经,这位科学家的孩子出生在美国,而现在,政治气氛变得如此紧张,以至于他已经停止了与其他科学家的合作。
「我不希望由于我的华人身份,让孩子们受到联邦当局的审查。」他说。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人工智能博士生表示,出于一些原因他并不想回国,但同时也担心自己会成为美国政府的目标。
「这真的是一个两难境地。」他说。
据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去年10月对来自美国顶尖高校的 1949 名各个族裔的科学家的调查表明,旨在针对中国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在非华裔科学家中同样引起了恐慌。
科学家们被迫与中国合作者断绝关系、不再聘用中国博士后,并限制与中国学者的交流 ,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研究项目为代价。
而在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科学家的这种强烈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并不是第一次。
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程阳阳(Yangyang Cheng)去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场讲座上梳理了中美科学交流的历史。
她认为,对中国科学家的审查和怀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被中国政府作为爱国科学家代表的钱学森一度被禁止离开美国。
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作为第一位华裔美籍科学家访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1年,周恩来总理会见访华的杨振宁
杨振宁后来谈到,他每次要到中国时,都会被FBI约谈,怀疑他偷偷将技术带回中国。
Yangyang Cheng表示,这种怀疑和审查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了。

「中国行动计划」紧急叫停


在众多华裔科学家感到惶惶不安之际,美国正试图捍卫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而中国正在迅速地缩小差距。
国会最近通过了《芯片法案》,就是为了提高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国会拨出8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对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研究。
智库MacroPolo在2020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在为美国机构工作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中国出生的科学家占了近30%,仅次于美国。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前执行董事、美国政府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Eric Schmid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直是美国国家力量的源泉。
「我们永远不应该将自己与一个拥有14亿人口、拥有大量人才资源的国家隔绝开来。」
根据来自美国、中国和荷兰的学者的一项研究,2019年,在产生前1%高引用率科学论文(这通常是衡量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关键指标)方面的表现,中国学者的表现超过了美国学者。
密歇根大学Lieberthal-Rogel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林安之(Ann Chih Lin)说,全球对科学人才的竞争加剧意味着美国应该做出更多努力,让顶尖研究人员感到受欢迎。
「优秀的人有很多离开的机会,所以何必push他们?」
去年冬天,美国亚裔学者论坛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发现,89%的人说他们希望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而现在,许多华裔科学家认为,「中国行动计划」改变了他们对美国的看法,在他们心中,美国不再是一个不会受到潜在迫害的地方。
在他们中间,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是最受瞩目的离职者之一,他于今年4月离开了哈佛,前往清华大学任职。他曾表示,自己希望帮助中国赢得首枚菲尔兹奖。

丘成桐先生在清华经管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演讲
另外,他曾表示: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和教授总是被一种猜忌的气氛所包围,他对此感到遗憾。
「美国政府曾经批评过苏联的学术环境,」他在2021年9月对哈佛大学新生的一次演讲中说。「我没有想到同样的场景会在今天的美国重现。」
「中国行动计划」的发起人之一、前美国马萨诸塞州检察官Andrew Lelling曾表示,该计划成功地警告了科学家们要重新考虑他们与中国的联系,并促使大学和资助机构提高了警惕。
不过,由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学术界的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中国行动计划」于今年2月被美国司法部叫停。
美国司法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助理司法部长马修·奥尔森(Matthew Olsen)承认该计划是错误的,不仅助长了歧视,同时也损害了美国在吸引尖端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利益。
他承诺,在未来的调查和起诉程序中,会考虑到对中国科学家的关怀。
「维护研究机构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事关国家安全,但继续吸引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到美国,也同样重要。」他说。
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和航天工程教授Yiguang Ju说,今年上半年,一群在美国的华裔高级学者曾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进行了多次会晤,为了解决他们关心的种种问题。
针对华裔学者们的抱怨,白宫技术办公室表示,许多 「中国行动计划」的案子,都是由于科学家们错误地填写了复杂的表格,以至于被误会他们与中国有研究关系,而对此,白宫技术办公室一直在努力规范政府机构的披露流程。

Matthew Olsen在乔治梅森大学举行的一次活动中宣布改变其起诉策略,为学术科学家的刑事起诉设定更高的标准
这种程序上的改变是积极的,但还不足以解决许多中国学者所感受到的寒蝉效应。
白宫技术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披露要求的标准化是为了增加透明度和信任。
「我们还打算继续与美国研究型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以创造一个开放和受欢迎的研究环境。」
参考资料: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china-tensions-fuel-outflow-of-chinese-scientists-from-u-s-universities-11663866938?st=zz797q1o9pbrpzs

- END -

1、狂肝10个月手搓GPU,他们在《我的世界》里玩起《我的世界》,网友:梦想成真!2、分析了千名程序员的裁员情况,我发现。。3、灵动岛来了!这才是小米今年最好看的手机...4、张总让我去维护一团屎山,我去了......5、因创始人一句话,小众好用的浏览器悲剧了6、读懂HikariCP一百行代码,多线程就是个孙子!7、这些网站太会整活,内容简直震撼!
8、以羊了个羊为例,浅谈小程序抓包与响应报文篡改


更多精彩等待你的发现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