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技能 Get | 微距最大光圈f/2.8,为何只能开到f/5.6?

2017-10-11 影像新势力 影像狗

文章部分内容转自影像新势力



尼康和索尼用户在使用微距镜头时,会发现随着对焦距离变近,镜头的最大光圈越来越小。将最近对焦距离设置为最近时,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此时光圈却只有f5.6,这消失的两档光圈去哪了呢!

拿一颗60微做测试,1:1的放大倍率下,最大光圈只有f/4.8

 

看到这里,大家不要怪厂家不厚道,生生的把一个f2.8的镜头变成了f5.6。其实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存在这种“光圈丢失”的现象,只不过有些把它标注了出来,有些厂家没有说(比如佳能)。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和微距镜头自身的特点有关系的。

 

拍摄微距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大放大倍率,镜头对焦距离会变得很近,这会导致镜头焦距发生变化。是的,虽然大部分微距镜头是定焦镜头,但对焦引起的镜组移动,改变了镜头光学中心与传感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焦距。我们手中的镜头,标注的一般是无限远合焦时的焦距,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拍摄的物体离镜头很远,这时的焦距与标称的焦距相距并不大。

但当我们拍摄1:2甚至1:1这么大放大倍率的的时候,为了对焦,镜头的光心离传感器距离更远,这时候对焦引起的焦距变化,就不可被忽视了。


1:1放大倍率(上)和1:2放大倍率(下)时,镜头焦距的变化

(示意图,假设该镜头是对称设计)via .cambridgeincolour

 

那么焦距的变化是怎么影响到的光圈呢?这时候就要引入F制光圈的概念了。F光圈还有一个名字叫焦比,焦比(F光圈)=焦距/入瞳直径,入瞳这个概念比较复杂,大家理解为镜头孔径就好。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能理解,在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时,焦距变长,导致了F值的增加。这样的话,镜头标定的F光圈值已经无法帮助我们准确的曝光,这时候就要引入有效光圈(Effective Aperture)的概念。有效光圈也有着复杂的计算公式,但在这里,有一个经验算法,对于大部分的对称型微距镜头,有效光圈=标称光圈×(放大倍率+1)。套在尼康的百微当中,最近对焦距离处的有效光圈=f/2.8×(1+1)=f/5.6,与实际一样*。

 

对于使用TTL测光而言,可以不用关心这些光圈系数的变化;但是如果使用外接的非TTL测光设备,特别是视频拍摄中多采用手动曝光,这个有效光圈的变化就必须考虑,否则会造成曝光不足。狗哥自己的经验是,一开始就将光圈收到F8以下,这样无论怎么改变焦距,有效光圈都不会变化了。

需要说明的是,每支镜头上都标记有最近对焦距离,这个距离是被摄体到胶片平面的距离,也就是包含了镜头长度和几乎全部的机身厚度在内。在普通摄影中,由于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微距摄影中,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就比较接近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此时考虑最近对焦距离的意义已经不大,重要的是镜头前端工作距离。

以上图为例,腾龙的实际最近对焦距离要比图丽近,所以对布光的影响更大(虽然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在微距拍摄中差别很大)。所以在微距镜头选择时,我们也要考虑焦距,同样为中焦微距镜头,像适马105微焦距更长,又采用内对焦方式,所以对布光的影响就最小。


总之,就是对焦距离引发的焦距变化,影响了镜头的光圈,这也是微距拍摄特别“吃光”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微距摄影来说,补光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效应不光影响最大光圈,还影响最小光圈,具体数值也可以通过公式算出。

微距拍摄的特性(相机和主体的距离非常近),决定了其即使使用 小光圈,景深也异常的浅,比如上图使用F8的光圈,也只能获得非常浅的景深,所以在实际拍摄中常常使用比较小的光圈。大家不用纠结于实际光圈的减小,而要注意人工补光


 实际上有效光圈的计算与出瞳直径和入瞳直径也有关系,所谓出瞳直径就是在后镜组观察到的光圈口径,入瞳直径则是从前镜组观察光圈口径。将出瞳直径/入瞳直径记为PMF,那么有效光圈=标称光圈×(放大倍率/PMF+1)。对于对称镜头来说,PMF=1,所以可以带入经验公式计算。


好了,相信大家对微距拍摄有更多认识了。下边两篇是我们的相关阅读,大家也可以看看。今天我们准备提前发稿,毕竟明天很早大疆那呆逼,要发新东西嘛

狗哥也谈微距头:

单评 | 老蛙15mm超广角微距镜头测试

横评 | 低成本微距拍摄方案对比


如果您觉得本文好,请把它转发到朋友圈

介绍更多朋友认识我们,让狗崽有买尼康镜头的机会!


→ 影像狗 · 影像从业者讨论群 ←

添加影像狗微信(13212309126)拉你进群!



本文转自影像新势力

ID:NT_imag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