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巨说 | 刷爆朋友圈的北京延时作品Best of Beijing幕后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影像新势力 Author 影像新势力
几年前,曾经被一部制作优良的城市宣传片The best of nanjing给刷爆了,几位主创者使用延时摄影+航拍的方式,把南京城的历史与现代,呈现给了广大观众,收获到了上亿的点击量。前一阵子,又一部延时摄影大片The best of beijing再次将我的朋友圈刷爆。今天我就请到了这部片子的作者,前大疆传媒的导演李子韬(微博ID:iDavidLee),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他与这部作品的故事,不过进入访谈之前,我们可以先欣赏一下李导这次的作品——The best of beijing。
▼ 最好的北京 正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17u0cm12&width=500&height=375&auto=0
Pure白box(笔者):李导你好,很荣幸这次能够有机会采访到你,这次的作品也非常的精彩。不过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你,能否先简单的做一个自我介绍呢?
李子韬:我毕业于导演专业,在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摄影。然后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城市,南京。所以在大学的时候就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拍摄南京,最后做了一部片子,也就是大家看到的The best of nanjing。后来就一直保持着这份爱好,做着跟导演相关类型的工作,后来靠着南京这部视频入职了大疆传媒。在大疆传媒的这两年里接触电影,接触过广告,接触过宣传片,接触过纪录片,把整个影视行业所有类型的片子摸了个遍,现在已经回到南京从事节目方面的导演工作,同时也是正版素材库网站8KRAW的签约摄影师之一。
Pure白box:在这两部作品中,有大量运用到延时摄影这种表现形式,那么我想问下李导,你最早是如何接触到延时摄影的?
李子韬:延时摄影这个东西其实说实话比较早。因为其实在零五年的时候就是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延时摄影的东西就已经很火。但是那个时候呢就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特别新鲜,那时候其实我从小学开始的时候就喜欢拿着卡片机在班上拍各种各样的视频,然后回去拿会声会影回去剪辑,就特别喜欢这种东西。到了大学之后,因为我的专业需要买单反拍作业啊什么的,既然有了单反就去拍一拍,就学着拍延时摄影。一开始延时摄影拍的并不好,就是因为经常爬楼,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比如我的好朋友丛林,他也很愿意去教我,我一开始从完全什么都不会,听他给我一点一点的教。我们慢慢就是互相的连滚带爬的那种,把延时摄影摸熟了,也借此认识到更多人,大家都抱着一份喜爱延时摄影的心。
当时小诗说想去拍部南京的作品,大家各司其职。他们呢可能在导演这方面,肯定就是跟我相比的话,我就是会更有想法一点。所以那个时候呢,我就说延时的东西已经做烂了,大家做了太多这种素材展示片了。正好那个时候也是因为之前工作的关系接触到的航拍,我觉得说要不就把航拍和延时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全新类型的影片,然后看会不会有更好的一个效果。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其实是做了一个尝试的。我跟我同事去新加坡出差了十三天。我们用业余的时间拍摄延时和航拍,回来之后我们做了一部01:40的一个作品,结果反响特别棒。其实那个片子才是《the best of nanjing》之前的一个序章吧,就是相当于我们做了一次测试。觉得大家非常喜欢这种拍摄模式的,所以才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拍南京这部作品。
所以总结来说,我个人呢,就是我很喜欢延时摄影,但是我又觉得在那个时候的市场上延时摄影表现的方式太过于单调,可能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轨道已经有了大范围,但大多数拍出来的还是素材展示,所以我就想说。能不能把一个片子同头到尾,有一个贯穿一个线去串起来。哪怕从天上到从天上到地上,再从地上到天上能做一个串接。所以这个时候我当时在做南京的时候比较上心的一个点也是想把它作为一个特色去做出来的,所以那个时候才会特别下功夫,带着计划带着目标性的去拍摄。
Pure白box:嗯嗯!你当年南京的作品,深受广大延时和航拍爱好者喜爱,并且还是各种城市宣传片竞相模仿的对象。正好趁此机会,李导能否给大家谈谈当时这部片子的创作思路呢?
李子韬:南京这部片子的创作思路呢,坦白讲当时我们五个人想说拍南京的一个片子的时候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拍。但是呢我们五个人,因为都是爱好爱好延时摄影,所以那个时候,其实大家都各自积累一些素材,有重复的也有不重复的。我是做导演的嘛,当时我们就规划了一个路线,从成片的视觉引导上面去规划了一条路线,因为做导演的都有一个能力就是说他可以在脑海当中去把这个片子给剪出来。然后我就看了他们所有人现有的一些素材,我就觉得有些点,是可以联系来的,有些点联不上。然后我就会规划出,比如说我们有ABCDEF这么多个点对吧。然后可能ABC到D的时候D没有,有F。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我就会想一条线路,用航拍也好用延时也好,去把这个D和E去补充,去补拍掉,然后为了让这个整个ABCDEF连贯起来。
所以那个时候来讲就是一开始剪的时候是很懵逼的。南京的片子剪了二十七天,北京两天就剪完了,因为在拍北京的时候思路特别的清晰,哪个镜头,后期剪辑怎么做,前期需要补哪些镜头我在拍摄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所以北京镜头剪的特别快,因为我前期就想好了。南京,那个时候呢直到在剪辑完成的前一天我都觉得还少镜头,然后临时去补的。到了第二天才把成片做出来,就到这种程度,所以那个时候做这些想法的东西是很不成熟。但至少,中间那个快节奏的那部分是连贯的。那个时候在做的时候呢,那部分的镜头大多数内容都是去后补的,前期根本就想根本没有想到怎么去串联起来,因为素材量本身就很大,各个地标各种场景都非常多。
其实,南京跟北京这次的片子又很像,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基本上还是一种素材展示,有部分的是使用的这种镜头连接的效果,中间部分是完整一串的那种衔接感很强的。其实我觉得不能通篇全部都是那种,如果通篇全是那种就做成了《this is shanghai》或者《this is dubai》这种类型的片子,我觉得那是别人的作品,不是我们自己的作品。我想把延时跟航拍做个结合,但是我不想全篇都是。我需要这个片子有国家宣传片的这种感觉但又不失视为一种作品的感觉,所以在做这种东西的时候。我也考虑到很多,我有效仿一部分内容,但我没有完全的模仿,我觉得完全模仿那就不是我的东西。
Pure白box:你这次的the best of beijing在颜色和画质方面都非常让人赏心悦目,能否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器材来拍摄延时的?
李子韬:我用的器材的话,一开始刚到北京的时候,我把所有的佳能机器全部卖了。5D3,7D,然后大三元加50L加鱼眼全部卖掉了。因为我觉得对于拍延时摄影来讲,一台宽容度很高的机身是必需品。因为延时摄影它不像拍摄单张照片,可以用蒙版可以用堆栈用多张照片去进行后期加工。延时摄影靠的就是每张照片的宽容度,如果宽容度越高,呈现的细节越多,你的画面质感会越好,所以我就把所有的佳能器材全部出掉。在钱这方面换门很亏,但是我换了D810,我又觉得非常值。
在那个时候来讲,尼康D810这种机器拍出来的素材质感非常非常棒,宽容度在ISO64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当时全画幅相机里最高。那个时候拍延时的机器我只有一台就是D810,后来觉得拍的特别的累,因为你好不容易今天拍了一个大广角,画面效果很好毕业了,但是为了把片子串联起来,下次可能还要在同一个机位再去拍个特写拍个中景,这样就会有反复的重复劳动。
那个时候其实资金比较紧张,因为我觉得大多数钱拿用去买镜头了。所以那个时候暂时没有钱的情况下,我在网上看很多人说黑卡五这个卡片机非常不错,宽容度很不错,我觉得用来当一个备机或者说副机拍摄是非常不错的。北京那个片子里面用了很多黑卡五拍摄的画面。在尼康D850发布之前,我还问我姐姐借了一个佳能的650D,配18135镜头,专门用它去拍特写画面。因为183135在长焦端差不多等效有210mm,但是这台机身的宽容度不高,所以我只会用他拍一些特别特写的景,比如说鸟巢啊,钉子塔或者是某个街道啊。后来D850发布了之后就果断买了D850,那个时候最多的时候有四台机子,D850,D810,佳能650D加上一个索尼黑卡五四个机器。基本上只要天气好,四个机器拍摄四种景别就能全部毕业。
《the best of beijing》绝大部分画面还是使用尼康D810,D850拍摄的。因为高像素的原因,两个相机一个是准8K,一个是超过8K的一个分辨率。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对于一些镜头的推拉缩放啊,无限放大啊,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编注:the best of beijing其实是一条4K的成片,各位可以在新片场搜索到4K分辨率的正式版观看)而且夜景的宽容度是可以说是非常的细腻。
我很喜欢尼康的镜头,像我用的35mm、50mm、85mm、14-24mm、70-200mm,后来买了24-70mm。尼康的镜头锐度特别高,颜色也会特别的丰富,所以我特别喜欢。
尼康D850在拍摄延时方面相比于D810有非常多的进步。一个是它对于日转夜/夜转日的延时拍摄做了改进,开启曝光平滑功能后过渡会更加平滑。再者就是,它就是在拍延时的时候可以用静音快门了,完全不消耗快门的去拍摄延时。延时摄影本身是很伤很伤快门数的,但是因为有了D850用静音快门开始以后就不会再伤快门了。像我吧,D810已经用了二十多万次快门了,虽然没有坏,但是就是感觉那个快门咔嚓咔嚓的响,还是挺心疼的。
Pure白box:除了极致的画面表现以外,其实这次北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也非常让人印象深刻,包括很多段大范围延时,比如背景音的运用。那么能给我们讲讲其他的一些延时摄影附件么?
李子韬:辅助器材讲的话,我当时,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想加入一些环境声。因为我觉得延时摄影本身就是给会给人有一种距离感,就像航拍一样高高在上的这种感觉。就想说录一些真实的一些声音,让这个片子会更有温度,更接近于生活,更让人有共鸣。所以我就专门花三千块钱买了一个TASCAM的DR100M2。就是这个录音机呢,其实一些小剧组拍电视剧什么的,基本上也就用这种东西。然后就每在一个地方拍摄的时候我都会去给它录一个环境声,为了我后期去使用这些环境声,在视频里很好的依靠声音效果把氛围烘托出来。
然后轨道的话,其实当时也是因为资金有限,就买了一个特别冷门,特别小众,性价比较高的一套轨道就是westage。这个品牌用的人蛮少的,因为大多数人都用什么顺通啊,西普等几系列的产品。但是我觉得,这个3000块钱的轨道对于我来说已经够用了,虽然拍出来不是很稳,但后期加个稳定都能用,也就没有换个更好用的。因为在北京那时候我也有车,1.2米的是放车里也很方便。
然后还用到了电动旋转平台。电动旋转云台用的是西普的小精灵,一开始买了一个,只能做水平转动,后来再买了两个,加转接环就可以作三轴运动了。像中关村那组镜头我就是用这个小精灵去拍摄的。其他设备基本上就是常规的三脚架了。
Pure白box: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李导未来还有有新片的拍摄计划么?能给大家透露透露么?
李子韬:暂时没有。因为说实话,其实当时做北京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说要做个作品,只说积攒到一定程度了以后然后才做。所以下个计划表,也许积攒了一段时间会有新作品。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影像新势力
→ 影像狗 · 视频影像从业者讨论群 ←
添加影像狗微信(13212309126)拉你进群!
单评 | 烈龙LM5 猎隼独脚架
单评 | 为什么说GH5S是拍视频的不错选择
本文由影像狗原创编辑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132123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