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决策谁说了算?真爱有时也是利刃

梁春坡 MedSci梅斯 2020-10-25

导语:一个医生的无奈



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梁春坡

前几天病房收治了一位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患者。这是一位60多岁的大爷,也是一位疼爱子女的老父亲,看孩子工作累帮忙收拾了下家务,就出现了胸闷、气短且伴有出汗等典型的心衰症状,休息难以缓解,来到医院看急诊,再转至我们心脏监护病房。
 
大爷入院心电图广泛导联ST段压低,并且频发室性早搏,查心脏超声左房内径44mm,左室内径65mm,射血分数EF只有30%,左室壁运动普遍减弱,这些指标均提示冠脉存在严重缺血病变。

患者入院心电图:广泛导联ST段压低,频发室性早搏


M型心脏超声: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心脏超声-2D: LA44mm,LVEDD65mm,EF30%,左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下降


大爷和我讲述了他的既往经历。几年前他就出现了胸痛、胸闷症状,活动和情绪波动以后尤为明显,外院的医生考虑冠心病,并给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心脏血管有严重狭窄,建议植入支架或者行外科搭桥。当时他内心有一些恐惧,再加上并不是经常犯病,于是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虽然间断有胸闷、胸痛的心脏缺血症状,却也一如既往的过着幸福的生活,喝点小酒儿,逗逗孙子,似乎心里不惦记着病,就好像身体真的没病似的,殊不知病情逐渐加重,直至现在日常生活也不能耐受了。他错过了一次最佳的治疗机会。

在我院经过改善心衰的治疗,大爷的症状好转,可以平卧,也可以下地走路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且不容错过的时机,建议他再次做冠脉造影,视情况开通血管,当然方式有可能是植入支架,也可能是冠脉搭桥。正在他犹豫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年过七旬的姐姐来了电话,说千万不能做支架或者搭桥,支架手术最骗人,做了就停不下来,今年做一个,明年就得做两个,支架技术现在国外都淘汰了,搭桥更不行,开膛破肚,大伤元气,做完搭桥人就废了,很快就会死掉,而某某医院有一种特效药,吃完就好,赶紧去买。

尽管费尽口舌劝说,但大爷仍然选择了相信他的至亲,选择了所谓的“特效药”,拒绝了专业医生的建议。他又错过了一次治疗机会,只不过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他今后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我们是能看到的。也许心脏功能会越来越差,反复住院,也许一个小小的感冒就会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是突发室速室颤的恶性心律失常瞬间终结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徒有治疗的办法却无法给予帮助。

真心且无知的关爱,有的时候更像是一把利刃,割断了他的健康、幸福、长寿。

关于这个病例的几点感想:

01

患者家属是真心关爱他的,既希望他的病能快点好起来,又不希望治疗带来太多痛苦,所以费力多方寻找相关信息,最后终于找到了“特效药”;可悲的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此完美的特效药是不存在的。

02

患者和家属都是可怜之人,最可怜之处在于没有把诊断和治疗的事情交给专业医生,以至于因为恐惧在疾病初期错过了第一次治疗机会,在心衰得到控制后又错失了第二次拥抱幸福和健康的可能。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03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也是就老百姓最熟悉的支架治疗,当然介入治疗的内涵远不止支架置入这么简单)和外科搭桥手术,选择哪一种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客观评定,患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会不同,他人的或者既往的治疗方案未必适合现在的每一个人。且随着手术器械和治疗药物的更新换代,技术的日益精进,很多患者通过微创手段治疗疾病,会获得重享健康生活的机会。

04

网络的发达给生活带来了无尽便利,但是也充斥着很多的伪科学,尤其在公众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伪科学有了更多的“信徒”和庞大的市场。他们谈到正规有效的治疗都会嗤之以鼻,列举出诸多弊端,然后推出一两种疗效不明的药物,甚至不是药物,来迎合某些病患的心理,比如“服用某种药丸可以清除血管垃圾,前天还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今天就能跑步了”。殊不知这让多少本有更多生存可能的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如何增强患者科普教育,肃清网络中充斥的伪科学是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等、增强医患互信、缓解矛盾的重要一环。


希望这种故事以后不再上演。


来源:梅斯医学综合报道

授权转载、投稿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梅斯医学MedSci(微信号:medsci_m)


推荐阅读




全球高血压患者激增至11亿,越年轻死亡风险越高!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警报再拉响,贺建奎“丑闻”重提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梅斯医学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